外资22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连续三个月超千亿

9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5960.55亿元,同比上涨44.66%,相较上年末上涨38.31%;同时数据还表明境外机构投资者已经连续第22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增持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已经连续第22个月增持中国债券,而且持有规模还在不断创新高。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5960.55亿元,环比增幅为5.45%,环比增加1341亿元,连续3个月增持超千亿元。

同时,前三季度境外机构在中债登托管的债券面额累计净增约7191亿元。其中国债成为外资持有的债券中最主要的券种,占比约在40%-60%,政策性金融债紧随其后约占25%。

业内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海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中国债券违约风险较低、收益率也较有吸引力,符合低风险高收益的主导思想;还有数据表明外资对国内信用债的兴趣也在逐步提升。

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

日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9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5960.55亿元,同比上涨44.66%,相较上年末上涨38.31%;同时数据还表明境外机构投资者已经连续第22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已经大幅增持了7000亿以上。具体以最新持债来看,境外机构主要持有的是国债,9月份再度增持769.52亿,由8月份1.6万亿上升到最新1.68万亿,占外资机构中债托管规模的64.7%,是境外机构最大配置的品种;其次是国开债,成为境外机构重点持有种类,9月份持有规模大幅增长356.9亿,最新持债达0.54万亿元。

另外,进出口行债和农发债,境外机构也持有1000亿以上;其余各类型债券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都不大,尤其是中票、次级债、企业债等还被境外机构小幅减持。

总体来看,海外机构持有的利率债占80%以上。其中,国债占近六成,政策性银行债占近三成,外资主要追捧国债、国开债、农发债和进出口行债,这也意味着,其他类型债券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来看,境外投资者主要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模式(CIBM Direct)和债券通(Bond Connect)四种方式进入国内债券市场。

外资何以流入

随着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成为有助于调整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和步伐,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效举措。央行日前也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而外汇风险准备金自创立以来已经调整过多次,上一次将远期售汇准备金从20%下调至0还是在2017年的9月。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并不足以扭转汇率升值趋势,中长期来看,美元趋势走弱,人民币震荡走强仍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预计第四季度海外资金仍将加速流入。

记者注意到,除了受强汇率、高利差以及一系列债市对外开放举措等多因素影响,境外投资者加速配置中国债券和国债纳入国际指数也密不可分。

9月末,富时罗素宣布,预定在2021年10月将中国国债纳入指标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明年3月予以确认。其认为,中国政府债券现在已经满足LEVEL 2的技术要求,但鉴于追踪国家分类变化的资金规模和一些监管变革刚刚实施,在完全确认国家分类变化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市场改革的实际操作情况。

针对于此,高盛曾估计全球有2.5万亿美元的资金追踪WGBI,中国国债被纳入该指数将可能额外吸引约1400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国大陆债券市场。

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是三大国际债券指数中最后一只纳入中国债券的指数,另外两大国际债券指数分别为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Index,BBGA)和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JPMorgan Governemnt Bond Index-Emerging Market Global Diversified,GBI-EMGD)。

其中,彭博巴克莱指数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固定收益指数系列,BBGA是该指数的全球版本,也是追踪全球投资级固定收益资产的旗舰指数;摩根大通指数也是在新兴市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债券指数,GBI-EMGD是最具影响力的新兴市场本币债券指数版本。

2019年4月起,中国国债被纳入彭博巴莱克全球综合债券指数,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正逐步开放;而摩根大通也于2019年9月宣布“纳指”安排后于今年2月起将中国国债纳入摩根大通指数。

2月28日,9只以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国债被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此次纳入的中国国债将在完全纳入后达到该指数10%的权重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