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带领的京东仍在加速

2020即便艰难,却也有很多在困境中成长的越来越坚韧的勇者,京东算是其中一位。

今年6月18日,京东在香港二次上市,近期集团旗下又相继有数科、健康递交上市申请。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也都独立融资成为行业的独角兽。

科技企业的巨头虽多,但有能力不断孵化出独角兽的却不多。而京东之所以能成为其中之一,与京东的旗帜人物——刘强东有莫大的关系。在他的带领下,坚持长期主义的京东以产业链创造价值为初心,而非泡沫式增长;执着于技术创新,并作为推动物流、数科、健康转型的根本动力。

“本是一个内部福利,缘何会被称为又一个京东”

“你要不要开一家真正的网上医院?”

2017年,在京东健康正式成立前,刘强东拉着原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辛利军来在北京郊区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最终决定来“一手大的”。

刘强东一直都非常重视京东员工的健康问题。2007年的一个深夜,刘强东突然发表了一篇博文,为京东一名普通员工寻找救命的A型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最终筹集到京东员工、热心网友等共计6个人的熊猫血,让这名员工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也为京东健康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在此之前,京东已经了京东健康的雏形——京东大药房。2015年,京东大药房拿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但那时候的京东再怎么加,还只是一个药品电商,远未成为如今一个涉及医药零售、医院处方共享平台和互联网医院等业务的在线医疗巨头。

直到2016年,刘强东让辛利军去江苏泰州考察和洽谈项目,当地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超前思维震惊了辛利军。在辛利军的汇报会上,刘强东边问了辛利军一连串问题,边在脑海中对京东健康进行了初步构思,这才有了开头那夜的促膝长谈。

刘强东当时给辛利军提了两个要求:一是给京东18万兄弟们积个福,保障他们的健康;二是初期可以不计投入。京东汇集了所有的互联网医疗资源注入京东健康,更是直言“这事儿做好了,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加速连接,在线医疗迎来大爆发。京东健康也踩中了这个趋势,一路不断壮大,在2019年5月实现了独立运营。时至今日,京东健康已成为更大的普惠医疗重担的肩负者,改变了往日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弊端。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

独立运营半年后,新冠就爆发了,京东健康积极参与了这场看不见的战争。除夕当天京东健康的所有医生就回到了办公室,1月26日上线了“防范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费在线问诊平台,面向武汉和全国各地区免费提供医生咨询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2月6日,京东健康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率先将免费问诊范围扩大至全部科室的所有疾病领域,24小时无休。

6月中旬,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平台的接诊量超过1600万人次。另外还专门上线了面向湖北地区的“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上线的第一天,就有肺癌晚期、红斑狼疮、抑郁症等5000多位患者登记求助。

而这背后,是京东大家庭的组合作战。京东零售保障了京东健康的货源,京东数科保障网络平台的搭建,京东的核心业务物流则保障药品配送。

2020年的9月27日,成立三年多的京东健康于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收入达到了88亿元,同比增长76%。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的在线电商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户,平台活跃用户为7250万。

京东数科“变身记”

2007年4月,风投女王徐新自己出一半的薪水补贴(1万),把中欧国际商学院出身的陈生强送到了刘强东身边时,当时的陈生强可能也没想到,他们会做出一家推进全行业数字科技的巨型独角兽。

2012年12月,京东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供应链金融合作。这次合作让京东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刘强东决定要将“金融事业部”独立运作,开始思考用数据变现。

“你们谁想干,就举手”,2013年中旬的一场内部选举上,刘强东在挑选扛大旗的人,京东集团CFO陈生强就是刘强东看中的人。同年,京东数科的前身京东金融从京东集团分拆,独立运营,陈生强担任京东金融CEO。

京东数科创办的初衷是帮助供应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2013年10月,便推出了第一款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保贝”,2014年2月上线白条。蚂蚁集团也加快步伐,在2015年4月正式推出了蚂蚁花呗、借呗,两大巨头的聚焦,登时引爆了消费分期市场。

尽管白条业务一炮而红,刘强东、陈生强对此并不满足于此,中国不缺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缺的是一家运用科技手段去做企业服务的公司。

2015年,陈生强筹划公司转型,从B2C转为了B2B2C。为此,陈生强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金融科技部门,但改革必然会引发矛盾。也很多员工不理解,2C消费的生意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做2B生意?陈生强顶着巨大的压力,花了9个月力排众议。这背后,一直有刘强东的坚定支持,事实证明,此次转型也踩中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2018年9月,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实现了从一家金融公司到科技公司的蜕变。京东数科一开始重金投入前沿科技领域,2019年的研发费用占比总开支为4.1%,2020年上半年达到15.67%。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有员工9989人,其中研发及专业人员达6969人,占员工总数约七成。

京东数科认为,技术革新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技术更新换代所带来的风险,行业内所有公司都将共同面对,京东数科已经在前沿科技领域储备了大量核心技术,创新也成为了京东数科保持领先地位的核心竞争力。

京东数科主要为三类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客户,实现了ToF、ToB、ToG的全覆盖。其中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51%,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05%。以智能城市为例,截至2020年6月末,京东数科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拥有超过40家城市公共服务机构客户,拥有自营和联盟媒体点位数超1500万,覆盖全国300多座城市与6亿多人次。

独乐乐还要众乐乐

京东系上市企业达达集团创始人蒯佳琪曾称,刘强东是他最佩服的人之一。

2015年,原京东集团战略与投资副总裁常斌来找达达。蒯佳琪早与他有过交往,蒯佳琪以为他可能是来找麻烦的,之前就有一家物流企业要求员工不得用达达接单,但常斌却是代表刘强东来表达合作的。

“老刘让我给你带话,只要不挖京东配送员,一切都好说”。蒯佳琪立即表示,绝对没有挖人,配送员上达达完全是自发的行为。

紧接着常斌就抛出了一个大胆到“不可思议”的想法:让京东配送员全面上达达。这个想法震惊到了蒯佳琪,尤其在京东物流是自建的情况下,这种提议听起来有些损己利人。当然对于这个提议,蒯佳琪是乐见其成的,并且盛赞常斌判断力非凡。“他能提出来这样的观点,后来也确实在京东内部实现了,这也印证了京东开阔的格局和理念。”

在常斌引荐下,蒯佳琪见到了刘强东。2016年春节前几天,在刘强东的办公室里,蒯佳琪就按照计划说了一通本质、愿景、未来、团队,没想到老刘越听越入神,听完了当即拍板:“咱们一块干。”

当时的阿里也准备参与,但是刘强东和京东的诚意打动了蒯佳琪,京东愿意将大部分控制权交给团队,甚至还将京东到家的业务交给达达来做。

达达与京东,对彼此来说都是最佳选择,业务如此互补,仿佛就是为彼此而生。”蒯佳琪表示。

事实上,双方的强强联合,不仅使得达达在新零售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还同样赋能京东商城、京东物流,显著提高了用户的物流体验。

京东物流,作为京东核心业务、第二架马车,是京东最主要的竞争力之一。这也离不开刘强东十几年的坚持。2007年,刚拿到第一笔融资的刘强东说服董事会自建物流,大家都觉得他疯了,当时京东的年营收不过几亿元。刘强东说服了众人,坚持大手笔投入,这也才有了今后品质、速度深入人心的京东物流。

现如今,京东物流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从电商的支持服务转变为一个独立的物流业务,面向大众、合作伙伴、整个社会开放物流能力。2016年11月,京东正式宣布京东物流将以品牌化运营方式全面对社会开放;2017年4月,京东宣布独立京东物流,组建物流子集团,逐步进军快递市场。2019年更是京东物流的转折年,在努力多年后,京东物流在2019年接近盈亏平衡点,而京东也实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盈利。

2020年5月,刘强东发布内部信,将京东定义为众行者,与员工同行、与合作伙伴同行、与社会同行,发挥作为科技巨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技术为本,致力于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