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支援黑水:产业化脱贫 从中药材破题

图片
结合黑水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彭州对口支援项目还将在当地发展旅游观光体验等业态。戴艾岑 摄
头顶有蓝天,脚下有溪沟,9月份的黑水,多了几丝秋凉,再过不久,达古冰川的彩林即将盛装登场。
高山黑土养育了一方儿女,山高路陡,也是黑水发展的瓶颈。
如何打破瓶颈?一批来自300公里以外的彭州市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到来后,开始和黑水县干部群众一起思考和筹谋。彭州有优势,成都市天府中药城产业功能区地处彭州,各种高精尖制药企业云集,黑水有资源,高半山土地资源丰富,且远离污染,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也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产业基础。彭州牵手黑水,优势 资源,从中药材破题,产业化脱贫项目有了良好的切入点。
9月2日—3日,记者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去感知彭州对口支援下,黑水县布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线路图”。
【讲述·我的受援故事】
高原上种药材 首次尝试却“全军覆没”
从黑水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右边是陡崖峭壁,左边是万丈深渊,与记者印象中的种植基地有些出入。海拔3400米的沙石多镇银真村风景秀美,山顶云雾缭绕,山坡上的莨菪反射着阳光,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青翠。
村民列如躬身在基地上,一手扒开叶子查看莨菪的长势,一手清除莨菪周边的杂草。“不及时清除的话,草盛药稀,我这一年就又白干了。”精心呵护的背后,列如经历过一个惨痛的教训。
列如所在的银真村全村30多户,140多人,每年4月到6月,都是全家出动,往深山老林去挖虫草、羌活等野生中药材,然后卖给来收购的中药材公司。7月到10月,他们就去外地打工挣钱。去年,列如挖1000多斤莨菪,然后以0.9元/公斤卖给了彭州对口支援队引入的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令当地村民没想到的是,这家公司不仅收药材,还在他们村子的山脚下建起了实验基地——药蜜谷。
缘分妙不可言。这家公司不仅在银真村山脚下扎了根,竟然还发动当地群众一起干,他们一来就说要给村民免费发中药材苗子。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参与田间种植培育、管理维护,由公司技术人员手把手“传帮带”。公司设置了“最低保护收购价格”,不愁卖不出、不愁价格低。
“这些东西,去山里挖不就行了,哪里还需要专门种,费时费力。”刚开始,村民不以为然,没有人参与。有公司兜底的情况下,列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领了莨菪的种苗,拿出一分地试种,4月份春耕,他种下去就没再管了,结果药材长得没有杂草快,很快杂草就占领了这片地。等到10月份,竟然“全军覆没”。
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国强听说后,立即来到山上帮列如查看情况。告诉他“只要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提高,这里的中药材价格起码高几倍”。“什么是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怎样才能符合标准?”光听李国强说,列如心里还是不明白,于是他决定去公司打工,一边挣钱一边学技术。
图片
村民有序开展除草作业,列如负责为大家计时。戴艾岑 摄
手把手指导村民 迈出标准化种植第一步
山脚下的冰山彩林药蜜谷属于杨柳秋村的地界,是彭州市对口帮扶黑水县发展中药村产业的“重头戏”。主要种植莨菪、川贝、大黄等药材,目前已建成中药材基地60亩。
种植羌活的地里,全都按照标准行距种植,整齐划一;种植大黄的地里,枝叶茂盛,长势十分浓密……“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继续除草。”在李国强的“调教”下,列如已经掌握了一些要领:在药材的生产过程中,除草占据了很大的位置,不仅麻烦辛苦,而且费工费时,稍不注意就会“草盛药稀,气死种药人。”
“我早上8点准时到的哦!”“放心,没问题,我都给你记得清清楚楚的。”10多位村民分列在行垄之间,一边有序地进行除草作业,还不忘提醒列如给他们计时。
这10多位村民全都来自于沙石多镇杨柳秋村,而“外村人”列如能够享受到就近务工这个“红利”,是因为他有初中文化,每天他不仅和村民一起锄草搬运,还要负责为大家计时。成为务工队的“管理者”,列如的工资也比一般村民略高,20元/小时。今年8月,他在基地当临工的工资,就达3000多元。
打工之余,列如喜欢找李国强聊天,听听他口中彭州中药材种植基地怎么种药材,再问问高原上种中药材的注意事项。
“很重要的一点是,叶子死了,大家不要慌,明年会长起来的。冬天遇到极寒天气,莨菪的根部需要用土堆起来,大概6到10厘米。”在李国强等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增强了列如再次发起挑战的信心。今年4月份,列如领了5亩地的莨菪种苗,在屋后的玉米地里走出了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的第一步。
“只要标准化程度提高,这里的中药材价格起码高几倍。”列如一直牢记这句话。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公司的标准化种植,他家的莨菪亩产能够达到0.6万公斤,按照市场价格2-3元/公斤,5年后,成熟的莨菪有将近10万元的收入。
憧憬未来生活 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中药材一般第一年种下,三四年后开挖。列如盘算着中间这几年时间,彭州对口支援队引进的这家公司“到底靠不靠谱”,于是对公司的规划尤其上心。
今年初,彭州市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与阿坝州黑水县签署中药材产业发展“1 3”合作协议。这批协议期限为15年,按照计划,公司于2020年之内在黑水县建成200亩莨菪育苗基地,未来2至3年内将建成5000亩莨菪产业示范基地,未来5年内将建成50000亩莨菪产业推广基地。更重要的一点是,药蜜谷项目除了建设育苗大棚、中药材基地,今后还要开发展示展销、旅游观光体验等业态。
“公司以后要搞旅游观光,这简直太好了!”从彭州对口支援队干部、挂职黑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兰国才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列如笑得咧开了嘴。回到家中的他几天没睡好觉,开始构思自己的旅游开发梦。
药蜜谷所在的位置,是黑水县冰山彩林段。再过半个月,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彩林季:沿着门前这条河,从山脚下的郁郁葱葱到山顶上的红黄相间,每一个地方都将浸染在一片绚烂中,届时,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那画面是大山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景象。
列如所在的银真村,依山而建,在海拔3400米的高山上,保留了原始的嘉戎藏族民居风貌,已经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后这里也要打造成为旅游景点。
“新产业,新气象,我们以后在家门口也能吃上‘旅游饭’了!”列如在山下建了新房,家里三个女儿平日都不在家,小女儿在德阳读大学,另外两个女儿在黑水县城上班,这些空房间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脱贫攻坚这些年,日子越过越甘甜!”列如笑呵呵地说。
图片
彭州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下乡开展帮扶。戴艾岑 摄
【心声·我的对口支援历程】
彭州市对口帮扶黑水县支教老师高崇彬:
不忘初心 用真情浇灌高原上的“格桑花”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成都石化工业学校从教30年的高崇彬老师,在年近知天命之年作出了一个决定:到高原上支教。
2018年9月,他终于如愿了。高崇彬参加了彭州市对阿坝州黑水县的“校对校教育教学对口帮扶工作”,被安排到黑水县中学支教,承担了高中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高崇彬喜欢把孩子们比作“格桑花”,因为这种盛开在雪域高原的花朵美丽,生命又顽强。
2018年11月,高崇彬在一次学生作文中了解到,高三·三班的俄玛芝同学7岁时其母亲就因病去世,随后父亲失踪,至今杳无音信,外公外婆也相继离世,她成了“孤儿”,由其小姨照看。“我看到这篇作文的时候,眼泪花都包起了。”高崇彬说,俄玛芝非常坚强,她渴望读大学,渴望改变命运,但是读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像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深深地困扰着她。为了能维持学习和生活,俄玛芝长期利用假期打工来补贴生活和学业。
面对这样一个坚韧的学生,高崇彬动了恻隐之心,为了帮助俄玛芝圆梦,他联系到他的挚友姜华军,一起发起一次爱心募捐活动。同时,他又联系到了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理事单位、四川宗呈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宗阳先生,请他伸出爱心援手。曹宗阳当即慨然允诺,答应全额资助俄玛芝同学继续学习,帮助她完成学业,实现梦想。
2019年1月,俄玛芝在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和宗呈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的年会上,与公司签订了资助协议,公司还愿意帮助俄玛芝解决实习就业问题。同年3月,俄玛芝顺利参加了高职单招考前培训。4月下旬,俄玛芝领到了四川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工程造价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现在,俄玛芝这朵高原上的格桑花,正努力为她的理想奋斗着。
助力黑水县教育事业的发展,2019年10月,高崇彬还联系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成都运动公会科技有限公司,为黑水县中学捐赠1400余件、价值80多万元的运动服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高崇彬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一个支教老师的初心,在对口帮扶、脱贫攻坚的岗位上,续写着新的篇章。
图片
在彭州对口支援下,黑水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图为该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戴艾岑 摄
【对口支援·实事说话】
在彭州市对口支援的帮助下,黑水县2019年顺利摘下了贫困县“帽子”。摘帽的背后,是彭州人为黑水实现精准脱贫的坚守和奋战。
自2016年彭州市开始对口支援黑水县工作开展以来,彭州市围绕8个方面,实施了58个帮扶项目,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4071万元、彭州各乡(镇)部门全域结对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引导社会力量捐资捐物800余万元,以产业扶贫打头阵、就业扶贫促增收、教育卫生扶贫强保障、党建扶贫树新风,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尽锐出战、稳扎稳打,对口帮扶工作取得连战连胜。
产业帮扶持续发力。将黑水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纳入彭州市天府中药城建设规划,引导彭州市医药企业在黑水县建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累计在黑水种植各类中药材面积已达900亩。发展大蒜、马铃薯等特色农业,其中,引进的彭州萱源公司在双溜索乡俄瓜村建大蒜基地,种植独蒜面积60亩、紫皮大蒜40亩,帮助黑水县建立高半山马铃薯繁育基地,提供1.5万斤马铃薯栽培种。今年,又启动了黑水中蜂产业提升项目。
住房建设高质高效。大力实施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534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四类重点户的住房重建、维修缺口资金予以补助,有效解决了全县13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263人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问题。
教育医卫帮扶稳步推进。投入帮扶资金687余万元,新建芦花镇新区幼儿园、知木林乡幼儿园,扎窝乡俄窝村幼儿园,改善黑水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投入资金100万元与黑水县共建教育扶贫基金,确保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有保障。同时,加强受援地师资队伍建设。医疗卫生方面,投入750万元,实施知木林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等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与黑水县共建卫生扶贫基金,解决贫困户医疗救治问题;与黑水县卫健系统结成帮扶对子5个,建立医联体5个,指导开展新项目新技术55项,帮扶黑水县级医院到2020年完成4个州级重点专科建设。
此外,彭州市还通过建立完善两地劳务输出对接机制,稳步开展就业帮扶;开展“千企帮千村”帮扶行动,推动社会援助持续深入。
图片
记者在黑水县采访。戴艾岑 摄
【记者手记】
用心用情去守护 为了这片土地更美好
在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们看来,蓝天白云的高原虽然是人间的天堂,却不是享受的温床。
“前期工作虽然辛苦,但没有一人畏难,没有一句抱怨,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一定要不辱使命。”彭州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挂职黑水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少华曾说“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我们的干部要有高山一样的体魄,冰川一样的灵魂,蓝天一样的胸怀。”
豪情易抒,现实难对。记者在黑水的采访,由于山高路险,从县城到每一个点位的单程时间超过2小时。车一圈圈盘旋在大山的山路上,一侧是高山,一侧是悬崖,前期暴雨冲刷过的山路上,多处出现路基悬空,偶尔还会遇到塌方、落石。这样的路,就是彭州对口支援工作队干部群众每次下乡进村入户、勘察项目建设时要走的路。
目前,在黑水的彭州对口支援干部群众将近百人,分布在行政、教育、医疗、农业、就业等不同的领域。对口支援工作不是走形式、不是喊口号,每一步路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更需要用心用情去守护!为了这片土地更美好,他们把企业引进黑水,让一个又一个“银真村”这样的贫困村有了脱贫致富的产业,黑水人民的生活发生着让人振奋的变化。
面对这一切,彭州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却说,对口支援黑水是一种缘分,更是一分沉甸甸的责任;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生中难得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