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以胖为美的国家,90%国民肥胖或超重,前国王体重超400斤

文|格瓦拉同志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虽然世界各国的审美观念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遵循“以瘦为美”的原则,将身体苗条视为美丽的最重要评价因素。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大洋洲岛国汤加便推崇“以胖为美”,上到国王下到平民,人人都是大胖子。那么,汤加究竟是个怎样传奇的国家?该国的国民究竟有多胖?
汤加,全称汤加王国,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由173个岛屿组成,西距斐济650公里,西南距新西兰1770公里,是全球最先迎来日出的3个国家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基里巴斯、图瓦卢),国土面积仅74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1万,首都为努库阿洛法。汤加是个以波利尼西亚人种为主体的多种族国家,全国有98%的民众信仰基督教,英语和汤加语同为官方语言。
图片
汤加地图
跟绝大多数国家的审美观念不同,身材苗条的人士在汤加并不“吃香”,反倒是臃肿肥胖的人备受青睐,而且越胖越受追捧。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前国王图普四世(1967-2006年在位)身高1.92米、体重达210公斤,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为全球最胖的国王,经常被汤加国民视为骄傲。受这种“以胖为美”观念的影响,汤加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大胖子,堪称世界奇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汤加90%的国民属于肥胖或超重人群,而超过20%的人患有跟肥胖相关的疾病。随着因肥胖引发的死亡事件越来越多,汤加人开始反思“以胖为美”观念的弊病,而政府也开始呼吁国民积极参与减肥事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图普四世便要求全民参与减肥事业,并对通过体育运动成功减肥的国民进行奖励,由此开启汤加“减肥热”潮流。
图片
图普四世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汤加境内便有人类定居,但直到10世纪初,带有大量奴隶制残余的汤加王国才得以建立,并向周边进行积极扩张。从1616年起,汤加开始遭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并在1900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二战结束后,汤加民众发动反帝反殖、争取独立的运动,经过常年不懈的斗争,终于在1970年6月4日赢得独立,并由陶法阿豪王朝继续进行统治。
虽然已是21世纪,众生平等的观念早已成为世界潮流,但汤加依旧保留着浓厚的中世纪封建残余,整个社会被划分为王族、贵族和平民3个阶层,国民按照阶层的不同享有不等的权利。不仅如此,作为大洋洲唯一的君主制国家,汤加国王虽然将部分行政管理权、人事权让渡给内阁,但依旧保留统领军队、解散议会、否决议会提案等权力,这在全球也是很少见的现象。
图片
汤加王宫
汤加尽管“翻身做了主人”,但经济发展却长期滞后,始终没能走出相对贫困的窘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国的资源的资源极度匮乏。目前,汤加除森林、渔业资源还算丰富外,矿产资源奇缺,虽然领海内发现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但由于开采难度很大,根本无法利用、变现。由于汤加发展经济的先天条件严重不足,所以自独立至今,依旧是个经济结构单一、比较落后的农渔业国家。
近年来,虽然汤加的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得国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距离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标准还相距甚远。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汤加2018年的人均GDP仅有4364美元(约合30548元人民币,还不到中国的1/2),人均日收入仅有83.6元。
图片
身着传统服饰起舞的汤加妇女
尽管汤加实行免费医疗和9年制义务教育,但孱弱国力还是导致民生维艰,给社会保障带来难题,从而严重影响民众的幸福感。截至2015年,汤加的贫困率高达22.1%,失业率为5.2%,新生儿死亡率达6.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达15.6‰,数据令人忧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8年度人文发展指数,汤加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05位,位居中下水平。
在无力独自解决生存难题的情况下,向外国或国际组织寻求援助,便成为汤加政府的“不二之选”。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愈发危峻,导致汤加接受外援的资金额度不断增加,其中2016/17财年接受的国际援助金额约为1.79亿潘加(约合5.14亿元人民币)。在众多的援助方当中,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中国、欧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家或国际机构的援助额,始终位居前列。
图片
努库阿洛法街头
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于帮助汤加度过难关,但并不能消除经济发展困难的根源。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汤加政府近年来推出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致力于农业、工业、旅游业、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建设,使得经济发展略有起色,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汤加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短缺、市场狭小,要想彻底摆脱困境、走向小康,还有相当漫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书目:《列国志: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