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团队退出影展工作 平遥电影节首次全面市场化运营

“平遥国际电影展如期顺利举办,是中国电影工作者排除一切困难,拍出好作品、坚持创作、坚持跟世界对话的体现。”平遥国际电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如是说。
2020年10月10日至19日,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山西古城平遥举行。本届电影展首次进行全面市场化运营(之前三届均受政府资金支持)。在本届电影展即将落幕之时,贾樟柯表示今年影展实现了100%的市场化运营,并宣布现在的团队将退出未来的影展工作,影展未来交给政府运作。“电影展是一代一代人往下办的,不应该离开一个人就不能再办。” 他表示,要让平遥电影展摆脱贾樟柯的“阴影”,焕发生命力,“所以要在它生命力最旺盛时离开。”
图片
24国50余部佳作展映
适当“瘦身”专注核心项目
本届影展将原定主题“致敬2020年代”调整为“电影,从来不是孤城”,并响应疫情防控要求,适当“瘦身”部分单元内容。
去年曾被贾樟柯“抱怨”拥挤的平遥电影宫,今年空旷了不少,放映厅不再有坐在台阶上的观影者,新闻中心也没了海外记者的身影……但这并没有影响平遥电影展的吸引力。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共集结24个国家的50余部影片,其中43.4%为全球首映,88.7%为亚洲首映,中国首映率达100%。虽然由于疫情,本届影展取消了“影展之最”和“类型之窗”单元,以及教育模块“平遥一角”,但适当增加了“卧虎”和“藏龙”单元的展映影片数量,“平遥创投(PPP)”单元报名剧本项目增至1457个,数量接近去年的3倍。贾樟柯表示,2020年是电影诞生的第125年,国内电影院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停工178天。时值电影院逐步复苏之际,平遥国际电影展联合各方力量强力发声,并努力保持核心优势,“为了应对疫情,今年取消了一些平行单元,团队把主要力量放在核心项目上,以保持助推年轻导演发展的内在精神实质和灵魂。”贾樟柯表示,等疫情完全控制之后,取消的单元将会恢复。
贾樟柯表示,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各赞助商支持下,得以顺利举行,“我们经历了很多挑战,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作为一个聚焦于非西方电影的电影展,我们希望能够持续不中断地发出我们的声音。”
题材丰富类型多元
知名影人分享创作心得
平遥国际电影展致力于鼓励新导演、发现新作品。关注国产新导演作品的“藏龙”单元,与聚焦国际新导演的“卧虎”单元,包含多部本年度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的优评作品,且影片类型题材丰富,既有关注家庭与社会的现实题材影片,也有科幻、律政、犯罪题材等多类型电影。比如,年初参与柏林电影节展映的《平静》《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入选戛纳电影节2020的《野马分鬃》,入围上影节金爵奖的《风平浪静》等,均出现在本届影展展映片单中。此外,主题为“南斯拉夫时代塞尔维亚新电影”的“回顾”单元,精选9部1961年至1973年间拍摄的塞尔维亚电影进行展映,其中4部为修复版全球首映,5部是亚洲首映。
图片
开幕式上,被授予“卧虎藏龙东西方交流贡献荣誉”的田壮壮,分享了首次参加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感受,“这是一个特别有生命力、年轻人渴望创作、渴望新的精神追求的地方,非常新锐。”同时,他还提到,希望再开辟一条电影院线,“相对自由、相对学术、相对小众,就像平遥的‘小城之春’一样。”
电影展期间,田壮壮、刁亦男、管虎、任仲伦等电影人,现身大师班或对话活动,与影迷面对面交流。关于电影与建筑、电影与音乐、电影与教育的几场跨界对话,广受关注。本届电影展青年导师、导演刁亦男感触颇深,“在平遥电影宫,我发现有很多年轻人在排队买票,氛围特别好。仿佛有一种‘穿越感’,特别像我第一次去鹿特丹电影节。”
产业交易双向交流
资源共享搭建合作平台
不仅发掘新人新作,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产业板块还提供产业沟通、资源互动和融资平台,为优秀作品提供孵化机会。其中,“发展中电影计划(WIP)”和“平遥创投(PPP)”两大产业板块的报名情况火爆,“今年创投收到1000多个项目,这也反映了当下电影市场创作的现实。虽然大家受疫情影响拍片量减少了,但是电影工作者创作的剧本、方案更多了。”贾樟柯介绍,今年原本设计的项目承载量约15个,但鉴于高质量项目众多,最终超额选择了22个。在影展期间,这些入选项目不仅能与电影投资方、发行方及各大电影展选片人等产业人士进行一对一洽谈,还有机会获得投资、制作、宣传发行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尽管今年平遥电影展取消了教育模块“平遥一角”,但在“电影教育及产业对话”活动中,山西传媒学院院长李伟表示,将以山西传媒学院为主体成立山西电影学院。据介绍,山西电影学院将于2021年元旦前挂牌,导演贾樟柯将出任该学院院长。山西电影学院将与平遥国际电影展合作,并开设大师班,拟于平遥县与汾阳市设立教学实践基地,结合影视拍摄、教育、旅游等,为学生搭建更多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