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发展节水农业 向“科技”要效益

图片
贺兰县农田水利建设。
图片
丰收的水稻和种植户。
图片
贺兰渔业养殖。本报记者苏勇摄
图片
图片
推土机正在平整农田。现代渔业新图景。
图片
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贺兰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率先构建低耗、高效循环的可持续生态农业体系,今年中共贺兰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该县审议通过了《中共贺兰县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方案》《中共贺兰县委员会关于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水资源做好“加减乘除法”,即在高效节水产业上做加法、在低效高耗水产业上做减法、在节水技术上做乘法提高覆盖面、在治理尾水退水污染上做除法,坚持适水种养、量水定产,坚持因地适宜、因产适宜,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立体种养和生态循环等多种模式统筹推进,形成集约效应。
综合手段明确农业节水路径
秋冬季节,贺兰县农田水利建设正酣。10月13日,贺兰县常信乡稻渔空间,推土机正在平整农田。据了解今年贺兰县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规划建设重点片区12个,建设高标准农田10.76万亩。
贺兰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紧扣国家、自治区持续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继续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合理规划,适度归并,实现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打造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规划到2025年,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达到57万亩,高效节水农田达到25万亩,年均节水2600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该县综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特色农作物灌溉技术集成体系。在贺兰县常信乡张亮村的辣椒种植基地,水肥一体化的滴管设施管线被埋入土里,水肥通过管线滴入植物根部,不仅节约了用水量,还提升了吸收率。“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有很多不便,用水的时候沟渠黄河水迟迟未到,水来的时候用水时间又短,对种植来说制约也很大。”宁夏安品绿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文学认为,滴灌不仅节省了水源,还减少了人工工资,“淌水、施肥的时候都要雇不少人来做,现在两三天来打开一次设施开关,浇点水施点肥就足够了。”
据了解,贺兰县蔬菜作物节水灌溉主要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蔬菜节水、节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可实现节水节肥30%至50%。截至目前,贺兰县蔬菜节水灌溉面积21.23万亩,设施农业节水滴管全覆盖,节水滴管面积7.15万亩。露地蔬菜种植实现节水滴管面积3.8万亩,供港蔬菜节水喷灌全覆盖,节水喷灌面积10.05万亩。
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依托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试点,坚持把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加快节水灌溉技术、设备引进、研发和集成,促进节水灌溉与农技、农艺、农机、智慧农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喷灌、滴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从单一的灌溉技术模式转变为农业综合集成技术模式,功能从单一的灌溉供水转变为水、肥、药的综合供给,全力破解渔水、稻水矛盾,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今后将持续通过创新建设模式、开展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实施智能管控等措施,促使水利基础设施高效运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节水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灌区初显雏形。
以水定产养殖业高效发展
节水、循环,这是贺兰县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长城今年提的最多的新鲜词儿,从事渔业养殖20年,高长城时刻关注行业政策风向的转变,“贺兰县当前提出节水优先方针,对于我们养殖业来说,以往随意取水养鱼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在贺兰县水产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高长城开始将种田和养鱼相结合,在他的养殖车间,养殖加州鲈鱼的富营养废水通过循环设备流入到车间外的稻田中,水稻吸收后再经过过滤、净化处理,回到养殖车间养鱼,一水两用,既节约了养殖用水,也提高了稻田产量。
“我流转的地盐碱化程度很高,最开始亩产才300公斤至400公斤,经过循环水的模式后,第一年种的时候每亩地施肥差不多80斤,第二年降到了60斤,今年更减少到了45斤。今年亩产达到了600公斤,品质也提高了不少。”高长城说,他计划来年继续扩大规模,采用循环水模式,向科技要效益。
在贺兰县光明渔村养殖基地,4个高密度的养鱼池近两年已经成为了市民心中的网红打卡地。站在光明渔村的观光塔上,入目之处花草环绕四周,脚下数组宽5米、长22米、深2米的流水槽,在2个泵的作用下,水流加速推进,鱼儿始终处于“奔跑”状态污泥、粪便等被强吸、沉淀、过滤后排入旁边的稻田,提供微生物给螃蟹,也为稻田提供有机肥。银川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伟告诉记者,每一组流水槽养殖着2.5万公斤草鱼,产值在30万元左右,比同样面积的鱼塘产量高3至4倍。围绕水槽打造的观光点及其他配套设施,节假日吸引了许多市民自驾来捉鱼、游玩。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以水定产,保护好黄河水资源,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贺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加快“渔业公园”建设,按照“一核一环三轴七区多点”园区整体规划,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水产养殖展示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实现名优品种大塘养殖标准化、高效养殖工厂化、生态养殖规模化,构建生态大循环净水体系。
在此基础上,贺兰县提出要完善休闲观光渔业区、黄河鱼文化展示及科普教育示范区、休闲采摘区、户外运动游乐、垂钓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集渔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展示、渔耕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观光、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田园生态综合体,延伸和发展渔业第一产业,让现代渔业跟观光旅游完美结合起来,形成以养鱼、钩鱼、品鱼、观鱼、购鱼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休闲渔业产业园、旅游观光园和鱼文化传播园。
节水稳产促农业提质增效
节水同时更重稳产增收。在粮食作物方面,贺兰县积极依托广银、生瑞、科丰等龙头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中心,开展种子研发创新、水稻保墒旱直播轻型栽培模式、小麦立体匀播及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耕播一体化匀播及麦后高效复种技术等新模式新技术,实现水稻、小麦量和质的提升。加速玉米水肥一体化模式推广力度,示范推广玉米增密控灌、一次性施肥、全程机械化生产、籽粒直收等技术,提高玉米综合产能和质量。
同时加大稻渔立体生态种养的占比,推广优质品种、种子包衣、适时早播、配方施肥、适期早收及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稳步提升稻渔单产。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逐步退出低效作物,积极布局高效品种。解决好稻水矛盾,因地制宜适度调减小麦、籽粒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5.3万亩。不断完善“粮食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到2025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4万亩,总产值达5亿元。
蔬菜产业方面,该县依托天源、兴耘田、巨日等蔬菜龙头企业,主推番茄、菜心、西兰花、辣椒等优势外销品种。补齐冷链物流、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的短板,瞄准目标市场、以销定产,打造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改造升级1万亩老旧温棚,围绕汉延渠系加快“四好”设施农业园区和“五优”露地瓜菜基地建设,形成育苗、种植、分拣包装、初加工产业集群。加快“蔬菜公园”提档升级,以设施温室、有机种植为核心,以满足需求、绿色保健为导向,突出强化薄弱环节,大力改造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寻差异、做极致、扩规模、提品质的要求,打造多业态乡村旅游体验产品。依托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名优特产、特色果品和乡野土菜系,培育地方风味美食系列品牌,开发丰富田园生态美食产品。完善区域划分,加快生产示范区、观赏展示区、采摘游乐区、休闲娱乐区、农耕体验区建设力度。增强园区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趣味性、体验性,着力将园区打造成集种植、分拣加工、销售、创意、休闲及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蔬菜公园。到202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四好”设施农业园区达到1万亩,“五优”高标准露地生产基地达到2万亩,外销型基地达到12万亩,总产值达20亿元。
到2022年最终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到2025年,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6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2.0:1”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