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区域发展豹变:“二元”结构全域共进世界级都市圈|深圳新跨越

图片
“我1991年便来到深圳工作,但直到2014年位于龙岗的港中大(深圳)校区投入使用之前,总共来龙岗不超过三次。”
即使很早就来到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和龙岗的“缘分”却开始的很晚。
图片
图片
龙岗区的城区面貌不断改善,产业转型升级迈入加速度,过去的“大工业区”已然蜕变成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特区建立四十年来,深圳也从原特区内外的“二元”结构,发展到特区一体化之后的全域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也愈发从容坚定。尤其是近年来,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高质量推动全市域一体化,高起点打造深圳都市圈,高站位实施“湾区通”工程,高标准融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1991年,李学金从天津大学博士毕业后便来到深圳,随后便在深圳大学执教,成为了深圳大学传感器学科带头人。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办,为龙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2年3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落址原大运村,成为龙岗高等教育飞跃的一个发端。2014年11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决定将大运新城内的2.66平方公里作为特色学院独立办学的集中建设区,命名为“深圳国际大学园”。
图片
位于深圳国际大学园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区。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落户深圳国际大学园,成为了首家入驻的中外合办高校。那一年,李学金和刚刚成立的港中大(深圳)一起来到龙岗。
图片
“刚来这里的时候,要点外卖都没人送。”在李学金的印象中,过去的龙岗处于深圳边缘地带,交通不便、厂房林立。“以前到这里交通不太方便,2010年之前还没有地铁3号线,从南山开车到龙岗至少要一个半小时。”
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如今,一晃快6年过去了,港中大(深圳)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而龙岗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年来,作为港中文(深圳)协理副校长,李学金不仅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也见证了龙岗的发展和变化。
伴随着深圳市“东进”战略的实施,龙岗区内社会经济正不断向好发展。同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加速更新,龙岗中心城已然成为深圳重要的城市副中心地带。
图片
龙岗区龙城公园,许多市民一家大小齐健身。
李学金表示,最近几年来龙岗发展得很快,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方便。“现在点外卖的选择很多,下单后半个多小时,就能拿到。”李学金介绍道,最近两三年,港中大(深圳)很多教授和同事,周末或者节假日都不回香港,而是请家里人到这里来度过周末,这也说明龙岗的宜居宜业的环境在一天天改善。
李学金家住南山,每天都要往返于南山和龙岗之间。几年来,上班路上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去龙岗的路也开始有点堵了。
图片
龙岗城区面貌的日新月异,是深圳市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的一个真实写照。事实上,龙岗区是深圳“东进”的核心区和主战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深圳‘东进’加速推进,龙岗正展现强大的发展动能,迸发巨大的发展活力。”相关业内专家表示。
图片
2020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暨第六届深圳国际创客周在龙岗区星河WORLD拉开帷幕。
而东进只是深圳市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从327.5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试验田”逐步扩大到1997.47平方公里的大特区;从原特区内外的“二元”结构到特区一体化之后的全域共进,深圳的区域协调发展步伐从容坚定。
当下,深圳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为抓手,加快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协调发展,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根据部署,深圳各个片区都有不同的发展重心:
图片
具体来看,深圳各区已经有所行动:光明科学城,便是位处深圳实现“北拓”的“关键一招”。
今年9月,光明科学城核心区被纳入市重点区域,这意味着光明科学城将和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片区一样,成为深圳未来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光明正举全区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统筹抓好土地整备、规划编制、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
而实施“南联”战略,则重在提升深港协同发展水平。其中,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福田区精准布局“南联”战略的缩影。
近年来,福田全力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战略平台,打造离岸、跨境、国际化的科技创新高地。今年4月,福田区举行首批“四新”重大项目启动仪式,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将落户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并将建成先进、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模通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构建世界首个以链路层虚拟化为基础的深度虚拟网络。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落户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将着力打造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枢纽。
9月17日,深圳市地铁集团发布《深圳至深汕合作区铁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告》透露,深汕高铁全线设西丽站、罗湖北站、坪山站、惠州南站、惠东站和深汕站共6个车站。
连日来,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和站点也已“揭开面纱”。未来,伴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越织越密,深圳和周边城市的联系将更为紧密,城市辐射能级也将进一步提高。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圳在构建城市内部协同发展格局的同时,还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携手周边城市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圈。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写出版《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9》,其中点名“深圳都市圈”。
图片
而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的连接最为引人关注。
根据规划,未来1—2年时间,深圳将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
同时,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毫无疑问,这些地铁、城际跨城握手的“硬核”举措,将基本奠定深圳都市圈的交通大格局。
图片
绿意盎然的龙岗中心城区。
“推动形成大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要与其他城市和地区协力前行。”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表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正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上被赋予了特殊的功能和地位,需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
这其中,深汕特别合作区尤其被寄予厚望。2018年12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纳入深圳市“10+1”区管理体系,迎来了由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的发展新阶段。以“飞地经济”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被视作是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的重要举措。当下,深圳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规划先行、创新体制机制,聚焦产业,把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记者】徐烜和
【摄影】朱洪波
【作者】 徐烜和;朱洪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