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影像|他花7年记录北京巨变:第一高楼迭代,孩子在废墟玩耍

图片
图片
高处的致命吸引力
38岁的摄影师白术(Sylvain Terret)是在北京喜欢上爬高楼的。他的家乡法国,到处是低低矮矮的房屋,抬头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天空。
而定居北京之后,他发现,这座迈着急速城市化步伐的都市,现代化高楼飞速拔地而起的同时,天空也悄然被逐渐切割,甚至遮蔽。
然而,高处对白术有着某种致命吸引力。他原本是设计师出身,对空间和视角敏感。他想到了爬楼。
一个典型的“爬楼日”是这样的:早上8点出发,按图索骥来到事先踩好点的地址——常常是一栋废弃或建设中的写字楼。经过一番窥察,他会寻找一条避开看管人的隐秘通道,爬到楼顶。通过手中的相机,俯视和记录眼下这座风云变幻的城市。
图片
图片
2019年6月30日,白术站在国贸高处看到的不同时刻的北京。这里是他所拍摄过的视野最开阔的地标之一,国贸、建外SOHO、车水马龙的街道和住宅、写字楼一览无余。
“一座熟悉的城市,不意味着你不可以去探索它。”他说。“探索”的意思,可以是进入平时看不到的另一个地方,也可以指从另一个角度去观看。他发现,很多时候,当自己改变了观察的角度,感受到的一切与站在地面上会全然不同。
此时,嘈杂和喧闹暂时被隔绝在高空之外,视线得以无限地延伸。“自由和未知”,是他站在楼顶时,这座熟悉的城市闯入他脑海里的直观感受。
图片
2018年11月,北京的雾霾开始变浓,白术决定拍一些有自己在场的图片。用脚架和定时设置,他必须要跑很快才能及时走到镜头里,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图片
2019年4月,黄昏阴沉,迷雾拂城,走在三环边上某栋写字楼顶部,仿佛前方没有尽头,空无,飘渺,他甚至感觉不到危险的存在。
每次站在摩天大楼的楼顶远眺,白术会在刹那间觉得自己看到了一座全新的城市,高阔、自由而平静。这不是他和每天在地面行走的人,看到的那个北京。
快速生长的新建筑
大多数时间里,白术对北京生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快”字。周围的人买早餐,不超过5分钟;宽阔的马路,他们走路却似乎总是低着头,这样才能最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脚步,否则很快就可能被滚滚人潮湮没。
图片
图片
2018年10月,北京市区东北角的雍和宫。
这种“快”,更直观地体现在建筑物的生长速度上。他发现,这里建起一栋大楼前,通常不会花很多时间,迅速动工,迅速竣工。“北京人不怕建立新的事物”,他感慨。作为摄影师,他从这种“快”中耸立起来的高楼里,捕捉到了无数新的视觉可能性。他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去记录北京快速变化中呈现的特殊城市景观。
图片
2019年10月,夜幕降临,即将建设完成的丽泽soho的灯光亮起。这座被称作“城市之眼”的建筑,于2015年9月动工,2019年11月投入使用,钢用量相当于2.5个埃菲尔铁塔。望向大楼的那一刻,白术感觉自己忽然变得无比渺小,转个身都随时可能被这座城市吸进某个看不见的角落。
图片
2019年4月,大雾笼罩下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看上去像一座太空堡垒,给人神秘之感。这座利用白色钢结构和玻璃建造的网状建筑,于2009年动工,2012年建成,其造型取意于“莫比乌斯环”。
图片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内部
图片
2018年末,2013年开工建设的“中国尊”即将竣工,工人们在楼顶忙碌着。这座北京第一高楼高达528米,重新定义了北京的天际线。曾经的第一高楼,国贸一期、京广中心、银泰中心、国贸三期等,各领风骚没几年,就会被更高的建筑取代。
图片
白术从楼下仰望中国尊,建筑物仿佛直耸云霄,与站在高处不同,这是一种虽然宏壮,但带有压迫感的视野。
繁华与虚渺之间
白术常常有种奇幻感,所有他可能想象得到、想象不到的景象,都可以被压缩在同一片空间里。刚刚用相机定格繁华沸腾的国贸商业中心,他一转眼,却是密匝的居民楼。
图片
2019年10月,白术在这个机位拍了很多张,从黄昏到夜幕,国贸永远闪烁着霓虹。前景是一些老式住宅楼,有点像传统的胡同,但又由于繁华商城的气氛熏染,它们看上去就像城市里顽固执拗的老人。
图片
图片
2019年10月一个傍晚,国贸附近一带的居民楼里,零星几户亮着灯的人家。
他眼中的北京,似乎永远是这样——斑驳的栏杆、楼壁昭示着旧时的味道,长椅上坐着晒太阳的老人,他们只要稍站起来稍探探头,就能看到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匆忙行走。朴实的砖墙和金光闪闪的玻璃幕墙,遥相呼应,旧时代的气息与现代化的都市,完美融合。
他多次去过北京最核心的地标——故宫,在漫天纷飞的大雪中细嗅古城的沉静、厚重和恢弘;在景山顶部俯瞰北京全貌,如油画般凝止的对称构图,进入高楼和胡同旮旯里都看不到的另一个北京。
图片
2018年10月,白术在景山公园俯瞰北京,一座传统园亭在城市建筑里,丝毫不显违和。这就是层层叠叠的北京的一种诠释,历史与现代同在,沉静与喧嚣同在。
图片
春天的故宫,白术看到游客穿着传统服饰在游园,午后阳光猛烈,青白石壁上映照出女孩婉转的身姿。
图片
2019年9月晚,极具未来感的望京SOHO大厦。容纳大大小小的公司、每天有大量年轻人上班的望京SOHO,即便深夜也灯火通明,从高空俯瞰,给人一种“繁荣又虚无”之感。
图片
2019年9月,望京soho大厦,白术给一对情侣拍照,“SOHO”字样通过剪影投射到两人身上,增添了一股都市与爱情的奇妙融合感。10年前,这个位置还是一片荒地,它附近的望京CBD区域,也还是灌木丛。
随着新兴科技企业的涌入,望京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寻梦的年轻人,也让这里从“城乡结合部”一跃成为北京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这里有成功者的光鲜亮丽,也有失败者的残酷告别。此后几年,创业浪潮起伏,一波波公司来了又走。他们共同推动了这里的崛起,也不由自主地沉浮在时代浪潮里。
图片
2019年9月,望京soho某处,白术把这组照片发到社交软件上,描述为“线条,光线和色彩”,底下跑出来许多朋友留言:这就是人口密集的中国。
走出城市中心,白术也曾无意间发现北京的另一面。他和家人曾在通州居住过数月。一天,他透过窗户,发现了一片废墟,与市区截然不同的风景,一下子又攫住了他。废弃的小平房,晾在树枝上风干的衣服,人们见缝插针种下的蔬菜……“让我惊讶的是,原来真的有人居住在这里。”
图片
图片
他把这组影像作品称作In Between,“在拥堵繁华和衰落废弃之间,在人与无人之间。”
但是,谁都清楚,过了这个短暂的间隙,这些废墟之上毫无疑问将会长出新的楼宇。
也正是在这些间隙,镜头带着他抵达了被豆浆油条唤醒的胡同,繁忙运转的商业中心,角落里拥吻的情侣……孤独与喧嚣,过去与现在,都在不断扩张的城市里纠缠不清。
而经历了这些年不同视角的探索,白术才觉得自己真正“进入”了北京。
摄影|Sylvain Terret 撰文|柯九 编辑|青木 史提芬车 周安 出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出品人|杨瑞春 主编|王波 责编|程婕 运营|赵一静 余晓燕
打开微信搜索公众号“谷雨影像-腾讯新闻”(ID:ihuozhe),用光影讲述不同人生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