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最新发文,河南这些县市将有大发展!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印发《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内的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的78个县(市、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共同推动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太行山绵延400余公里,《规划》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共78个县(市、区),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030万人,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

根据《规划》,南太行山区包括河南省林州市、安阳县、辉县市、卫辉市、淇滨区、鹤山区、淇县、修武县、博爱县、沁阳市、济源市;山西省晋城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高平市、泽州县、潞州区、潞城区、屯留区、上党区、武乡县、沁县、襄垣县、黎城县、平顺县、长子县、壶关县等28个县(市、区)。

东太行山区包括北京市昌平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河北省涿鹿县、怀来县、蔚县、涞源县、易县、涞水县、满城区、阜平县、顺平县、唐县、曲阳县、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井陉县、井陉矿区、鹿泉区、元氏县、赞皇县、临城县、内丘县、信都区、沙河市、涉县、武安市、峰峰矿区、磁县等30个县(市、区)。

西太行山区包括山西省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寿阳县、盂县、平定县、阳泉城区、阳泉郊区、阳泉矿区、定襄县、五台县、繁峙县、代县、静乐县、忻府区、灵丘县、广灵县、浑源县、娄烦县等20个县(市、区)。

太行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好,区位条件优越,周边城市群市场潜力大,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已形成西柏坡、红旗渠、云台山、五台山、野三坡、皇城相府、王莽岭等旅游品牌,2019年拥有5A级景区14家,4A级景区124家,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4369.7亿元。旅游业在太行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太行山区内26个原国家级贫困县中有12个县将旅游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主导产业,大同、忻州、晋中、长治、晋城、焦作等资源型地区将旅游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

《规划》的明确,到2025年,太行山旅游形象初步树立,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太行山东西部重点旅游交通通道全面畅通,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在促进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和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35年,太行山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展示国家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标志性山脉和国际知名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太行山东西部安全畅达旅游交通网络全面形成,成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和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样板。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旅游业成为太行山区最重要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规划》的主要任务指出,要丰富特色旅游多元供给,有六个方面:1.加快发展生态观光旅游,2.开发山地休闲度假旅游,3.创新文化遗产旅游,4.提档升级太行乡村旅游,5.拓展山地运动旅游,6.发展研学旅游。

要培育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1、实施“大景区”提升计划。以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重点,推进“景区+特色村落”“景区+特色城镇”“景区+沟域生态综合整治”,实现景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提升景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景区主导产业集聚。

2、有序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重点,大力推进创建工作,按照产业集聚、要素集约、产城融合、功能集成、社会共建共享要求,搭建县域旅游产业集聚大平台,推进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创新。

3、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按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依托4省(市)交通条件便利、保存较为完整、景观组合度较高、旅游开发前景较好的长城区段,区分管控保护区、核心展示区、文旅融合区和传统利用区等功能定位,实施一批标志性基础设施工程,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

4、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带建设。结合汾河、漳河、桑干河、滹沱河、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流域综合治理,以及太行山国家旅游风景道、国家森林步道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沿线核心精品旅游景区(点)、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村镇等为节点,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观景平台、汽车营地等,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打造线性旅游产业集聚区。

大家都在看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河南省政府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本报新媒体部编辑整理

责编:惠晓晗 张远

觉得不错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