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胜利·决战决胜乡村述说丨群山中崛起竹山景区

(10月19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民宿错落在山水之间。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奕樊 大众卫生报记者 殷映月

“戈泽表”,苗语里是指“房子后面的山”。而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便是这话里的“房子”。在绵延的武陵山脉里,这个纯苗族聚居村自明代建村,就坐落在一片翡翠中。

谁也没想到,群山中竟能稀奇地崛起一个竹山景区。

10月19日中午,在景区扮演“村主任”的吴旗榜才得空,领着记者探寻“保家楼”。“这就是保家楼。”吴旗榜指向立在100余米半坡上的四层泥土寨子。仔细一瞧,还有数个放置步枪的小窗口镶嵌其中。他兴奋地说,现在村里共有4个“保家楼”,是景区里游客们必看的项目。

竹山村的“保家楼”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在土匪来临时,附近十几户人都要到楼中躲避和反击。“上世纪它为村民‘拼过命’。”吴旗榜望着斑驳的“保家楼”感慨,“没想到它还能让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吴旗榜一家人背靠着“保家楼”,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村民们说,他们的房子都是一户帮着一户建起来的,凝结着苗人的魂。2018年3月,省文旅厅驻竹山村帮扶工作队决心借助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以文化人、以旅兴村”,不再让村落风雨飘摇,守好村民的“魂”。

(10月19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游客体验苗家婚俗。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守“魂”不易。2018年6月,村民龙国文和同组数十名村民到村部规划会议现场拍桌打椅,诉求只有一个:“游客中心只能建在三组,否则谁也别想建成!”

会议没法进行下去。当晚,工作队队长刘建军找到龙国文谈心,龙国文依然不平静:“工作队当初在我们三组划了个‘圈’,准备将游客中心放在这里,但事实证明,你们跟那些村干部一样,喜欢出尔反尔。”他还说,三组有着保存最完整的村寨,工作队不来,他们就自己独立搞。

刘建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什么建在一组?旅游中心要给发展预留空间,一组和三组同是竹山村,发展就要发展全村;为什么不能搞独立?独立起来,一没资金、二没规划,白白浪费了古村落资源。

还要继续稳住“军心”。工作队让龙国文和几位村民代表参加规划会议,详细了解规划进程。还带领他们外出到山东、四川、贵州等地考察学习,拓宽视野。考虑到村民们对龙国文的信任,村里还把龙国文选为村秘书。

临近傍晚,记者在岩洞寨遇到了龙国文,他正领着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准备村落房屋修葺事宜。“房屋修葺好了干什么?”“这里要建一个非物质遗产美食村,只有村里28户的房屋修好了,咱们的基础才能打实。”趁记者不注意,龙国文便消失在村巷中,继续“捣鼓”村民们的大事儿去了。

竹山村建设大幕徐徐拉开。工作队先后投入旅游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引入旅投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开发“爱在竹山”沉浸式体验剧、“竹山乡居”高端民宿群等。村民们靠当演员、开民宿,人均年纯收入由2017年3200元增加到12600元。

(10月19日,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竹山花开”在村中剧院上演,吸引不少游客互动。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夜幕降临,大戏“竹山花开”在村中剧院上演。这部今年国庆期间开演的舞台剧,由43位村民本色出演,他们在舞台上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四季农耕图”。现场,游客们掌声连连。“以前都是我们看别人的热闹,现在是别人来看我们的热闹哩!”在剧中表演抛秧苗、筛稻谷的吴芳开心地说。

■记者手记

新时代的守“魂”人

殷映月 陈奕樊

自明朝以来,竹山村村民便栖居在现在的村址。尽管朝代更迭,人员不断出生和离开,但“一户帮一户”建起来的村落,始终如一地见证着村子的发展。

2018年3月,竹山村迎来了新的守“魂”人——省文旅厅驻村帮扶工作队。

近3年来,工作队扛住村民们的质疑和不解,一家一户悉心劝导,用专家培训、开座谈会、看电影等形式,改变村民传统观念。将“刺头”龙国文发展成村干部,让唐丽喜等村民在自家办起了民宿,使龙炳妹成为“网红”讲解员,还引进熟悉市场运作的凤凰旅投公司,让返乡青年就业当演员……件件实事,不仅继续保留了竹山村的历史原貌,还让更多返乡村民加入守护村落的行列。

但守“魂”不易。工作队队长刘建军曾遭遇3次危险:第一次是刚进村寨时,突遇山体滑坡,差点砸中其车;第二次是在屋里边烤火边给村干部打电话,商讨旅游扶贫事宜,一刹那间突然昏迷,差点一氧化碳中毒身亡;第三次惊险发生在回村高速路上,因心忧扶贫工作,碰上突然变道车辆,差一点撞了上去……庆幸的是,三次都化险为夷。

刘建军不后悔。他说:“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真正的扶贫是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国庆期间,竹山村接待游客破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