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消息,据统计,截至9月30日,已有11家银行陆续将母行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
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监管指导下,各家银行均对理财产品向理财子公司迁移工作做了周密安排部署,在此过程中,虽然会出现产品销售文件变更,也可能会出现理财产品经理变更之类的情况,但不会对产品投资运营产生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因此影响投资者收益。”
根据2018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可以按照自愿原则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将理财业务整合到已开展资管业务的其他附属机构、子公司后,银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继续处置存量理财产品除外)。自此以后,多家银行加快筹建理财子公司,同时银行母行也陆续开启存量产品向理财子公司的迁移工作。
“母行将部分符合要求的存量产品迁移至理财子公司,其他产品由母行消化,其中主要的考虑是母行总体实力更强,其消化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产品与高风险产品的能力也更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理财子公司成立时间均相对较短,这种迁移方式有助于降低理财子公司面临的风险,推动理财子公司快速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这也是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护。”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如果将所有存量产品均迁移至理财子公司,一方面增加了理财子公司的资本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理财子公司的整改压力,因为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存量产品在过渡期内要整改完毕。但是,如果不迁移部分产品,理财子公司从零起步,短期内规模不容易做大。
由此看来,母行将符合要求的存量产品迁移至理财子公司,既有助于理财子公司做大规模,还有助于减少整改和资本压力。
查看原图 5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