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幽深、岩阿仙境,济南这处私藏秘境已红黄煊烂、层林尽染!

佛峪,是龙洞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次要去那里徒步,心里还是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
佛峪已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跨越千年,佛峪,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千山红叶晨霜染
我们离开济南市区,驱车行驶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佛峪的鑛村入口处。
图片
△//透过山峦之间的豁口,佛峪美景仿佛近在眼前了
“鑛”读作“gong”,因为字不好找,平时就用“矿”代替它,但仍然读作“gong”。
“峪”,从山,意谷,引申为山沟和峡谷开始的地方。这就意味着,佛峪是一条峡谷的发端。
图片
△//秋天打翻的调色盘,正好盖在了佛峪身上
站在佛峪南岸,从西向北向东观望,山峦起伏,森林茂盛,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尤其是裸露的灰白色岩石,森然峭拔,蔚为壮观。
图片
崖壁之下,密集的峪湾,如同一条藤蔓上的巨型喇叭花儿,高低错落,左右毗连,给人以川道狭长,壑沟纵横,不知其深远的神秘感。
图片
△//秋日暖阳从密林中投射下来,让这树木有了生气儿
沿一条坎坷的小道,往东下行,坡路越走越陡,落差越来越大,林木越来越深。大家一边赏景一边散漫地高谈阔论,不知不觉,已经到达山谷之中。
谷底,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时而平坦时而跌宕起伏。
图片
△//景区内多的是这种坎坷小路,一路秋意盎然,倒也平添了蛮多趣味
有的地方泥沙聚集,筑成小洲,宜于漫步和休息。有的地方乱石叠起,难于落脚,却能给人以野趣横生的诗意化趣味。这都是山洪冲刷的结果。
图片
佛峪一带的山峦上,晚秋之季的柏树,老枝上的针叶,跟翡翠中的祖母绿似的,而新发的嫩枝嫩叶,则呈现出油光鲜亮的阳春绿。
图片
△//夕阳照映下,橙黄的叶子色调趋向暖色,也给整个佛峪渡上一层柔和的金光
因此,即便是品种单一的柏树林子,看上去,也是黄黄绿绿,深深浅浅,充斥着不同色彩的变化,就像一幅青绿山水画,非常耐看。
图片
△//这一棵青檀树,树干粗壮,叶子油绿,别有韵味
山腰里,灌木杂草丛丛簇簇,荆棵的叶子开始发黄,菅草已经现出古铜色,黄栌的叶子,则由浅黄杏黄柿红和枣红各种不同的颜色组成。
图片
图片
△//八树和黄栌都变成了最热烈的颜色,以最美的姿态迎接秋天
八树是一种少见的灌木品种,又叫做斩鬼剑树,此时早已红艳得如同鸡血美玉,透露着一种鲜艳欲滴的滋润。
图片
图片
△//红叶掺在绿树中间,像给原本色调统一的山景滴了一滴红墨水
寒露以后,药树的叶子和它花椒似的果实,就开始变色,现在已经彤红彤红的了。从远处看,一棵药树,就像是一面旗帜,轻易就能点缀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惊叹。
图片
△//绛红、明黄、橙黄、橘绿,都在调色盘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
无论是高大的杨树和刺槐,还是跻身于杂草丛中的筷箸木和桑树,它们的叶子,全都在秋光的濡染中变成了娇艳的鹅黄色。
摩崖石刻传神画
从鑛村入口下来,前行不远,过一座小木桥,前行左拐,再过一座木板桥,石头台阶之上,是一座四柱石础式的木楼彩坊,牌楼额部横向写着“佛峪胜境”几个行书大字。
图片
图片
△//自此进入,佛峪美景再登一个石阶
自此拾级而上,来到北面的崖壁下,在1到3米高的地方,有摩崖石刻坐佛12尊,其中一个单窟中,佛像的两侧,各雕刻着一个飞天形象,十分生动。
图片
△//飞天佛像,面容尊严,令人敬畏
从这里往西侧看,石壁飞悬,摇摇欲坠,钟乳石和石幔像檐凌一样倒挂着,蔚为壮观。
图片
△//更宽视角地看飞天佛四周,仿佛有印迹并不明显的刻字
沿着一道院落式的平台向东行走,有一泉池,水质清冽,天象树影,倒映如画。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甘露泉吧。
图片
△//石阶崎岖不平,许多年前的古人铺下为便利生活的道路
这里的崖壁上,攀附的爬山虎,呈现出墨绿、深紫向着深红的过度色,俨然就是一道赏心悦目的彩色屏风。
崖廊之下,石榴树、软枣树在斜照而来的阳光下,晾晒着或干瘦或饱满的果实。
图片
△//树木郁郁葱葱,他们努力生长在这土质稀疏的岩壁上,生命力不可谓不强大
两棵树木之间,三米多高的岩壁缝隙中,有细小的水珠,无声的渗漏而下,石壁上苔藓稀疏如春草初萌,下面积成一个小水潭儿,这就是“露华泉”。
据说,因为水味香甜似乳,又被叫做“乳肖泉”。当年,般若寺里的僧人,就在这里汲水煮饭烹茶。
前边的石壁上,有多处摩崖刻字,低矮处的小字,有锤錾痕迹,已经不可辨认。
高处的大字清晰可见:六殿泉厨、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寿乐、别有天、舍灵馆真,等等。据史料记载,这些字迹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
图片
△//欣赏古人遗迹,感受历史传输到现代的磅礴气势
再往前走,是一个巨大的落地式石窟,顶端廊檐外展三到四米,形成悬空飞坠之势,站在下面,给人以提心吊胆的压迫感。
图片
△//岩壁下的桌椅板凳可供游人歇脚,也是个近距离欣赏古迹的好地方
内侧崖壁上有多处雕凿痕迹,有建筑用的构架榫窝,有刻字,有佛像。据说,这就是“般若寺”的遗址。
图片
△//崖壁向内凹进,站在下面,确实不由自主地会有压迫感
根据明代碑刻记载,般若寺及其摩崖造像开凿于隋文帝开皇七年,也就是公元587年,历经1400多年,所有木质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阙石龛和幽静的院落。
瞻仰岩崖外探的眉额部位,有佛像五尊、侍从两尊,同处于一个石龛之中,仿佛在做法事。
图片
△//法相庄严的佛像,端坐于高空,守护着这份宁静
他们距离地面大约两层楼房的高度,面向西南,凌空趺坐。
那里,云梯够不到,悬绳难以靠近,他们凭借危崖天险,幸得保全法身,经过一千多年的“修炼”,终成今日十分珍贵的造像艺术珍品。
人间仙境禹登台
从般若寺遗址东侧的拱门出来,沿一条逼窄的石砌平台继续往东走。右侧临涧的峭壁上青檀林立,有的根系裸露,紧紧裹抱着岩石,给人以逆境中的生存启示。
图片
图片
△//檀抱石的景象,一般只有幽林密谷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能形成
这个季节,青檀的叶子已经变得透黄明亮,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游人也披上了满身的金光。
图片
△//微风吹过,零零星星的叶子打着旋儿飘落下来,让人觉得,它们就是秋阳结晶而成的碎片
走不多远,来到一处十分险要的壑口,南北都是立陡的台阶,东边是断崖。
图片
△//左边绿树右边红叶,各种美景在这里一一展现了
从这里北上,有两个通道,往西北方向,可以到达马蹄峪和白云山。往东,危崖耸峙,沿河道也可以游览白云山。
图片
△//登高望远,整个济南秋天最美好的景象都在这里了吧
我们爬上南边的台阶,上面竟然是个偌大的平台,建有一个仿古式的亭子。这里视野开阔,整个佛峪美景,全都一览无余。
传说,大禹曾经亲临此地治理水患,人们便把这里叫做“禹王台”。
图片
△//沐浴着秋日暖阳的人们,山间的新鲜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禹王台四面环山,东南西三面都是直上直下的峭壁,像是一个削了尖的石笋,有一种凌空入仙的感觉。这里绿萦翠绕,人们就给台上的亭子起了个非常诗意化的名字:“环翠亭”。
图片
△//被林木遮盖住的环翠亭,等着人去揭晓他的真面目
每当雨季来临,山洪汇集到峡谷里,环翠亭东北方向的弧形断崖上,就会披挂一道飞纵而下的瀑布,或气势磅礴,或飞珠洒银。
图片
△//水量大的时候,这里就是一个山间小瀑布,流水冲刷岩壁的痕迹还依稀可见
要是到了冬春季节,山风呼啸的日子里,置身于禹王台上,四面林海汹涌,满耳松涛叠起,自有一番情味激荡人心。于是,这个亭子就有“听瀑亭”这样一个雅号。
我们来到这里,正当午时,明媚的阳光从南边葱翠的山峰上倾泻而来,恍惚之间,让人觉得,风再大一点儿,那些层层堆叠的金波绿浪,瞬息之间,便能把眼前的一切全都埋没。
从禹登台东侧下行,陡然进入一个空阔的圆形峪口之中,这里俗称“罗圈峪”,被认为是佛峪景区最为神奇的自然奇葩。
图片
△//自然形成的罗圈峪,岩壁风沙石化痕迹相当统一,整个峪口是环形的
双壁劫持林汲泉
沿罗圈峪朝西南方向下行,这里位于禹王台的正东面。沿东山根的石阶缓步而上,来到与禹王台对峙的东侧崖壁上。
图片
△//视线穿过茂密绿植,对面的山景也在向我们招手
巡着水声寻找,在一个两壁夹持的悬崖底下,我们看见一池泉水。原来,这就是著名的“林汲泉”。
爬到一截石墙顶上一看,一股清澈的水流,汩汩泻出石洞,汇聚于池中,然后溢出池坝,流向山下。小小的池坝上苔藓碧绿,艳若翡翠,煞是好看。
图片
△//小小的池子,在秋日依旧没有断流
我们看见,不时有游客到此观瞻,惊愕之余,掬一捧泉水,一叠连声地称好,一边咂么着嘴巴,再作唏嘘赞叹,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从林汲泉下来,是一片开阔的林荫川道,仰面不见天日,西斜的阳光下,全是五颜六色的树叶和光怪陆离的幻影。
图片
图片
△//正当时的红叶与地上即将归根的黄叶,是这个季节一种错乱的美
一路倘佯,经过禹王台的南边,再往西走,就到了般若寺的正南方。
图片
△//黄栌叶子泛红,像竭尽生命展示自己的最美芳华
这里的山坡上,是一座红墙小院的“观音堂”,与般若寺隔涧相望。院里的东侧墙根下,竖立着一个苔藓斑驳的石碑,左边落款处有“民国二十五”几个字迹依稀可读。
老马偶遇新佛像
我们回到停车场的入口处,遇见一位朴实厚道的大姐,在林子边上卖山楂、核桃之类的山货。寒喧之际,过来一位壮实的大哥,原来他们是两口子。
图片
△//常年处在山林中的人们,有着朴实厚道的性格
大哥姓马,是这里的护林员。说起佛峪的景色和不同的游览路线,马大哥如数家珍。
接着马大哥有些激动的对我们说,前几天,巡山时,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回家一看,他自己竟然吃了一惊。
图片
△//站在高处,远处的大山一层一层叠盖,逐渐成为天边的剪影
照片中的几块石头奇迹般地组成了一个佛像。
他觉得不可思议,以为拍到了灵异现象。第二天,跑去仔细打量,对面的山坡上,的的确确有一尊佛像。
图片
△//经年累月,佛峪之中每块石头是不是都有了佛光灵气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让许多人都来观看,大家一致认为,那几块没有人为干预过的石头,就是一尊佛像。
马大哥两口子指给我们看,果然如他们所说,图形不仅轮廓分明,还有发髻,有鼻子有眼,惟妙惟肖,酷似佛像。
不过,也有游客说,更像是一个兵马俑的头像。大家各持己见,没有定论。
图片
图片
△//秋收时节,山货也得到了丰收,压弯枝头的苹果与山楂,成为嘴馋人的最爱
无论怎么说,马大哥的发现,无疑给佛峪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和话题。
许多人以为,秋天是个悲伤的季节。其实,我们更应该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病树前头万木春”。
图片
△//一条幽深的小路,通往的又是什么样的美景呢?
这是宏观世界里的新陈代谢,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
正是因为顺应了这样一个法则,佛峪才给我们奉上了一个奇幻无穷的仙境,让我们来探索,给我们以启示。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龙洞佛峪
温馨提示:行程2-3小时,没有去过的朋友,请勿独自行动,景区内谨防坠石和滑坡。
撰文:商登贵
摄影:林之云、曹军、商登贵、王啸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