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风采|方滨兴:人生第五个八年,在莞办企促进产学研结合

编者按: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主体,定位为重大设施平台等创新资源集中承载区。
11月2日至4日,东莞松山湖将迎来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的召开。届时,上百位院士专家将集结松山湖,助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而在松山湖发展建设过程中,先后与数十位院士建立起密切合作,院士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6日起,特别推出“院士风采”系列报道,讲述松山湖与院士之间的精彩故事,敬请垂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的议题备受社会关注。方滨兴作为国内最早提出“网络空间主权”的学者之一,近年来也一直活跃在公众的视野中。他同时,作为东莞引进的首个特级特色人才,已带领团队在东莞开展一系列网络安全与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与产业转化,并取得多项成果。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方滨兴
成为网络安全建设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方滨兴是国内最早提出“网络空间主权”的学者之一,“网络安全”也是其团队的重要研究方向。
1988年,国内出现了最早的计算机病毒——小球病毒,通过磁盘传播,中毒的计算机屏幕上会有一个来回跳动的小球把显示的内容扰乱。但当时还没有“ 病毒”的概念,人们都不理解为何发生这种事。第二年,方滨兴及其博士生便开始进行相关研究。仅用一年时间左右,他不仅弄清了病毒的原理和防治办法,并且开发了第一款通用型的防病毒程序,此外还写出了自己第一本书— —《计算机病毒及其对策》。
此后,随着通用杀毒程序的应用与推广,方滨兴在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同时,也与公安厅、国防科工委、航天部等单位多次开展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图片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方滨兴表示,从1996 年起,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安全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于是他开始做一些入侵检测、防御远程攻击等方面的工作。1999年,方滨兴推出了中国国家互联网安全系统,被网友称为“中国防火墙之父”。
谈及“网络空间主权”时,方滨兴表示:“很多人一直认为网络是一个公域,就像南极和太空一样,是自由空间。持这种观念的人就会对一切网络管理行为提出指责,这种观念存在一定误区。”方滨兴说,网络其实有领网的概念,因为国家有主权,主权施加于领土,从而会延伸到领土上的其他物体,比如计算机;而对计算机的管辖又会延伸到计算机所承载的网络空间。简言之,一国领土上的计算机等网络设备所承载的网络空间,就是领网。领网是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
成为东莞引入的首位特级特色人才
方滨兴不仅是一位研究型学者,也是一位实干的企业家。他曾总结道:前两个八年在哈工大教书,第三个八年在政府部门历练,第四个八年在北邮当校长,而“人生中第五个八年,想做一些企业化的事情,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图片
方滨兴是国内最早提出“网络空间主权”的学者之一
2013年,方滨兴以身体健康为由辞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职务后,圈外的普通公众较少再从媒体上听到有关方滨兴的消息了。2015年左右,方滨兴及其团队逐步落地东莞后,他才再次回归大众的视野。
方滨兴是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广东省健康云安全院士工作站”和东莞第三批创新科研团队“云计算安全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团队”带头人,同时也是东莞引入的首位特级特色人才。近年来,他已带领团队在电研院开展了一系列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研究等工作。目前,已经在松山湖成立了广东安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云盾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广东积智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并在产业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其中,安数网络作为方滨兴第一家成果转化企业,专注于互联网舆情大数据分析,依托方滨兴提供的关键技术,开发了“傻蛋联网设备搜索系统”、“鹰击微博舆情”和“鹰眼全网检测”等多种类型产品,并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公安、舆情监控等行业领域。
此外,2018年11月,方滨兴受聘为东莞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第二批委员,进一步为东莞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对于东莞的未来,他也有自身独到的见解:“我想在东莞打造一个智能生活示范小镇,通过融入互联网等科技元素,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为小镇居民提供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他在介绍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提出要突出产业特色,打造成一个智慧生态住宅、配套设施完善、产业支撑坚实等示范小镇。
人物介绍——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教授,博导。1989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国防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学院首席学术顾问,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分布式可信计算与服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国家网络与信息内容安全基础设施的概念,并率先主持建设了包括国家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在内的多个相关系统,先后获得国家科 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四项,其中三项排名第一。
【见习记者】张珊珊
【记者】陈启亮
【摄影】孙俊杰
【统筹】黄少宏
【通讯员】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作者】 张珊珊;陈启亮;孙俊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