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闽侯丨家乡有个甜蜜的名字叫“甘蔗”

▲本文配合音频阅读更佳
图片
◆ ◆ ◆
本期主播 曾欣
“开开心心 踏踏实实”
图片
▲(生态闽侯甘蔗丰•郑祖植/摄)
我的家乡有个甜蜜的名字——甘蔗,那是因为长堤外的洲地种满了甘蔗,正如郭小川笔下的青纱帐。
那时的甘蔗品种单调,多是一种青皮的“硬蔗”,肉质硬,杆稍细,但糖分高,成为榨糖的经济作物,又名“糖蔗”。
就在这一片甘蔗林旁,农人建起了一个个简陋的榨糖作坊。听老人说,先前制糖榨汁,是用老黄牛拖动巨大的石碾子把鲜蔗榨干,然后再将煮成褐色的汁,铺在竹篾编的“软卷”上,让其凝固成“红糖板”。我没见过具体的操作,但在朋友的茶室里见过那种“退休闲赋”的石碾子,看上去很有文化品位。
我所见的应该算是第二代制糖吧,几台怪模怪样像轧刀一样的机器,几个木制的大桶高至大人齐胸,小孩根本看不到里面。制糖师傅把长长的甘蔗“喂”入榨蔗机,一开电闸,轰鸣声过后,青色的蔗汁从铲口源源不断地流入木桶,另一张“嘴”便吐出蔗渣,有人麻利地收了,摊在路边晒了当柴火。
榨完蔗汁煮糖,把蔗汁倒进一字排开的大锅里,点起火,那锅中的情形便成了我们孩子最好奇的神秘物事,常常要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努力瞧。只见大人提着一竿木制大勺缓缓地搅拌,再上下舀滚,青绿的蔗汁便渐渐地粘稠了,成了褐色,“嘟嘟”地冒着泡,空气里弥漫着甜腻的味道。
最喜欢的是那一刻,赭红色的、浓稠的红糖汁被倒入铺开的竹席中,流成方形,趁着还未有人把它厚薄摊平整,孩子们纷纷伸出手指在还冒着热气的糖汁中一蘸,含进了嘴里,在那个缺零嘴的时代,这是多么甜蜜的一刻。
不一会儿,还照得出人影的浓糖汁凝结成固体,便会有人取来一把特制钉耙,横纵各划数下,将整面红糖分割成一个个四方形的小块,这便是“割糖”。
此时,孩子也总在旁边候着,因为总有心疼孩子的大人会偷偷把一小块糖板塞进孩子的手里。拿到小块糖板的小孩总是会远远地跑开,舍不得一口将糖块含进嘴里,小心地放在嘴边吮着,看着糖一点一点被口水融化,嘴里满是甜腻腻的黏液,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甘蔗成熟时节,就这么搅啊搅啊,搅出农人生活的甜……
“静听闽侯”栏目
长期在线征集
与闽侯有关的美文
字数800字左右
有符合要求的作品
可投稿到邮箱
期待您的文字
变成优美动听的声音吗?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