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疫情到底严不严重?这是个好问题!|倩怡英国观察

文/丘倩怡
随着第二波疫情席卷欧洲,刚在英国落定一个多月的我,几乎每天都收到国内的关心和问候:你还好吗?英国疫情到底怎么样?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对我这样“身在此山中”的人来说。我在英国看到的媒体报道和大家在国内看到的差不多:每天急剧攀升的数字,不断收紧的防疫措施。我又在大学里,堪称疫情的“重灾区”之一。
但另一方面,作为留学生,我现在的课程安排和日常生活都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很难斩钉截铁地说“英国疫情真的严重!”。所以我决定录制一些片段,一起看看我在英国的一天,用当地人的视角感受一下英国疫情。
看完了日常生活,我再来聊聊来英一个多月,对英国防疫政策和英国人抗疫态度的感受。
一 英国防疫
有人抱怨措施太严,又有人嫌不够严
英国政府的防疫政策一直备受争议,无论在国际上还是英国国内。目前英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TIER 2(高风险级别),下周开始很多城市要进入TIER 3 (非常高风险级别),而且预计要持续数周时间。
英国疫情应对等级分为三级:中风险地区最明显的影响是聚集不能超过6个人(学校上课和婚礼等情况可以有例外),酒吧十点关门。高风险地区,最大的变化是如果在室内聚集,必须得是“一家人”(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而最高级别——非常高风险级别,最严格的措施是酒吧要停止营业,但如果酒吧提供食物就另当别论。(问号脸...也是够复杂的)
图片
英国疫情分级方案 图片来源:BBC
看完了英国政府的疫情分级方案,咱们中国人肯定要感叹:这也不严格啊!而且很多规定都有例外,这些例外都有可能成为防疫“漏洞”。除了标准让人一言难尽,英国防疫措施的时效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最近一些城市马上要进入最高级别,但有一种说法是,这三四个星期的最高级别防控,是希望抓紧控制一下疫情,然后赶在圣诞节前,让更多英国人能正常团聚(按照咱们的思路,这不就是前功尽弃吗?!)。
这样一份方案其实正是英国防疫处于两难境地的集中体现:一方面要抗疫,另一方面又想要让民众有正常生活,又想要经济正常运转。因此设定了限制措施,却又在这些措施里加入了不少例外情况。最终就出现了,有人抱怨措施太严,却又有人嫌不够严的场面。在我这样一个外国人看来,英国就是在这一片吵吵嚷嚷声中,把抗疫走完了一整个春夏秋冬。
那生活在这样的措施中,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我还清晰记得自己来英国第一天受到的“心理暴击”!当时我刚把行李搬进宿舍大门,就有中国舍友告诉我,我们隔壁那个套间有“一些”无症状的确诊Covid-19的学生,楼上套间有一个有症状的确诊学生。(这事我一直到现在都不敢跟家里人说!)我当时就感觉,以前在国内都是在刷手机的时候看到确诊案例,现在居然离我50米左右的距离就有!!!
于是当天,我们这个套间的5个学生就紧急联系舍管,开了个视频会议,希望他们能做好严格的隔离措施。但开会的结果并没有让局面有任何改变,虽然我们离确诊的学生很近,但目前学校的做法是完全符合英国政府的规定的。因此我差不多是从50米的范围,见证了那些确诊学生康复痊愈并且解除隔离的全过程。
有意思的是,即使是正在做自我隔离的学生,也有一些例外可以走出房门。非常典型的就是吸烟。在自我隔离的时候,如果有吸烟的需求,是可以出门的。当然,要遵守严格的守则:在出入宿舍楼要戴好口罩,吸烟的范围要离宿舍楼至少3米远,吸烟时要跟其他人保持2米的社交距离。因此我经常能从我房间的窗户看到隔壁确诊的男学生,在宿舍大门外3米左右的地方吸烟。只要他没有“聚众”吸烟,那就是完全合规的,颇为魔幻!
好消息是,这样的环境也让我的防疫神经时刻紧绷。我一直坚持只要出房间门必戴口罩,回房间必洗手,消毒。650毫升的洗手液,一个多月就已经快要见底了。可以预测的是,我未来大概都要这样绷紧神经,抖擞精神,过完这一年的留学生活了。
二 规则就是规则
他们把规则刻在了脑子里
再来说说英国人。虽然政府的抗疫措施感觉不太靠谱,但在我看来,英国人遵守规则一板一眼的传统真的是相当靠谱。拿我的教室为例,按照我们小教室的面积,最多只能容纳10名学生,才能保持2米的社交距离。老师讲课必须要戴上面罩,并且在讲台划定的绿线范围内,不能走出那片区域(我的老师说感觉自己像守门员,中国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图片
笔者教室的图片
不过有一说一,在上课期间,我从来没有见到老师超越那条绿线。外国老师上课非常投入,总有跟学生密切交流的冲动。因此大部分情况下,我的老师都是脚尖顶着那条绿线,身体做出极度靠近学生的姿态,但从来不越线。而且一旦我们班的学生超过了10人(目前有些学生选择推迟入学),就要分成两个教室上课。那么我的老师们就要接力上课,先上完A教室,再去B教室把同样的内容再上一遍。
我的英国同学也像是把规则刻在了脑子里。上课时候,按照规定在教室里要戴口罩,他们通常都在桌上放着热水壶。但上了四个星期的课,我从来没见过他们在课堂上摘下口罩喝水,这让我有时会疑惑他们带水杯的意义,同时也敬佩他们的毅力。
图片
一间餐厅颇具创意的牌子“没必要过万圣节了,因为2020年已经足够惊悚”
课间休息时我们会去咖啡馆吃个简单的午饭,英国同学会认真数人数,一旦超过6个人(政府规定聚会人数上限),他们就会自动安排分桌。而在防疫等级上升到TIER 2之后,他们宁愿顶着寒风在户外瑟瑟发抖吃着吹凉的三明治,也不肯进室内。因为按照规定,一定要一个household(同住)才能在indoor(室内)聚集。
我的同学Daisy特别热情,刚开学的时候我俩就约着吃过饭。现在防疫措施升级后,因应“室内不是一家人不能聚集”的规定,她又给我列出了聚会指南,英国人的严谨堪称一绝!
图片
短信翻译: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分开购物,但是不能“一起”购物。当然,你可以跟你的舍友在室内购物。基本上,我们可以在户外见面,然后一起去公园,或者从同一家咖啡店,买一个外带的咖啡(分开排队!),然后再在户外一起享用咖啡。
短信的最后,英国同学Daisy也哭笑不得地承认:这些措施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意义。
倩怡英国观察——我在英国,我看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