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核桃“长”成致富大产业,黄龙打造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图片
核桃逐渐青绿成熟。本版图片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摄
图片
位于延安市的黄龙特产店。
图片
干果公司的工人对青皮核桃进行加工。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发自陕西黄龙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渭北高原过渡地带的陕西延安黄龙县,海拔高、林草覆盖率广、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四季气候明显,是核桃生长的最佳适生区,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美誉,这里生产的核桃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金秋九月,核桃生产大县黄龙县,迎来了丰收时刻。长江商报记者时隔一年再次来到黄龙,在这丰收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挂满了果形饱满、个大皮薄的核桃,饱含农民们一年的付出与收获。核桃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人之宝”的美称。在黄农,核桃种植早已成为家家户户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
今年由于疫情和倒春寒的双重压力,核桃的价格降了三成左右。为了保障农户手里核桃的效益,当地政府出政策大力扶持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当地核桃加工企业提前收购储存,加工一批精包装的精品核桃,保证核桃面临市场的品质。同时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展核桃深加工,实现产业升级,打造黄龙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生态小核桃成就致富大产业
中秋节刚过,黄龙县迎来了核桃丰收的季节,沿路随处可见的核桃园一派繁忙景象。磊庄村是黄龙县发展核桃最早、管理最好、效益最高的核桃专业示范村,去年此时,长江商报记者就曾探访此地。
16年前,磊庄村穷则思变,转变了传统种植玉米的产业而改种核桃。这一转变,提高的不仅仅是农户的收入,更让磊庄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核桃村。
磊庄是黄龙县最早规模化种植核桃的村子,廖长福正是那批最早栽核桃树的农户之一。“十星级文明户”廖长福家有14亩地,种的都是玉米、杂粮等农作物,两个儿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跟他一起在家种地。1997年,村里开始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村民种植核桃,于是他将其中8亩地铲了,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贷款买了核桃苗,全部种上了核桃树。
在这期间,由于经验不足产量不高,让他一度感到“没有盼头”。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坚持到第5年,那年核桃给廖长福家里带来了近2万元的收入,是过去种地的好几倍,一家人的生活也越过越好,于是廖长福将家里其余的地全部改种了核桃。
廖长福种植核桃的成功经验,带动村里家户户都种上了核桃。“以前主要靠玉米,那时候人很穷。”磊庄村是核桃的适生区,较大的温差使得结出来的果子皮薄油大,口感较好,黄龙县石堡镇磊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联合说:“2003年,我们开始大批种植核桃,现在有4000多亩果园,人均达到13亩,年产值达到540万元。”
“磊庄经验”为黄龙全县20万亩的核桃产业提供了“生动样板”。磊庄村2012年获批延安市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区,2016年获延安市“一村一品”核桃专业示范村。
核桃产业规模形成了,销路成了首要问题。为了扩展销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村上今年即将上线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在网上销售核桃、蜂蜜、连翘等产品,还不断发展包括椒盐核桃、核桃油、核桃干果等附加产业。下一步,将要完善存储技术,让新鲜的核桃可以储存到冬季,甚至来年春天。
今年受新冠疫情和倒春寒气候的双重影响,消费市场疲软,全县普遍面临核桃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年初气霜冻,倒春寒导致核桃产量下降了点,后来疫情,核桃又出不去,整体产量和收益比去年是要低了点。”廖才福向长江商报记者说到今年的核桃收益露出了一丝担忧。
“为保障农户收益,县委县政府加大扶持推动力度,拓宽农特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另外依托农民合作社,核桃加工企业提前收购储存,加工一批精包装的精品核桃,保证核桃面临市场的品质。”黄龙县石堡镇书记杨峰对长江商报记者说,一二线城市市场份额下降,对黄龙县核桃产生直接影响。今年核桃与往年相比下降30%-40%,大量核桃滞留在农民群众手里。
整体来看,近几年整个核桃市场价格与往年相比下降30%左右,往年青皮核桃一斤卖到1.2元到2.3元,今年只卖到1元,价格上降低60%。十一月之后,价格可能会提升2到5毛钱,根据核桃品质确定。
杨峰说,今年收购核桃把关程度和严格程度比往年高,往年品相不好的基本一块带货走,今年从一级、二级到三级的分类非常严格。农民手里的核桃面对品质的细化和收购质量的把关,一定程度上导致销售难的问题。
为防止农户手上的核桃滞销,当地企业进行大量收购保证农民手里核桃的效益。
“我外出打工,妻女在家,女儿上大学,家中滞销核桃两千多斤,现在干果公司全部予以收购,货款近万元。女儿上学的学费也有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滞销的核桃如今被收购,白马滩镇沟口行政村精准扶贫户杨江民喜不自禁。
疫情防控期间,黄龙县干果公司按照县农业农村局对该县贫困户滞销农产品摸底调查结果,从3月1日开始,公司派出6名职工、2辆车辆,在相关帮扶责任人及乡镇领导、村支书、村长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深入县各个乡镇50余户扶贫户家中。经过9天时间,收购了近万斤滞销农产品。
探索核桃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9月26日,清晨,黄龙干果公司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成千上百袋核桃整齐有序地摞放在工厂内。
眼下,黄龙核桃已进入成熟、摘收、买卖阶段。干果公司各岗位职工干劲十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核桃采摘加工行动中。为保证核桃的质量,采取一边采摘,一边加工销售的方式,更快的让核桃基地生产的鲜食核桃上市。
一颗颗饱满的小核桃,经过脱皮、清洗、风干、烘干、筛选、包装等一道道严格工序,被包装成精品核桃等待上市,被打包成箱发往全国各地。
“从农户手里收购湿核桃装袋后运送到厂内,清洗干净后就要开始进行加工了。首先就是要去青皮。”黄龙县干果公司生产经理吴喜成一边娴熟地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核桃如何加工,一边随手拿起几个核桃招呼记者品尝。
伴随着设备启动的轰鸣声,只见厂内两台滚筒式脱皮机转动着,核桃在机器中哗哗地滚动,像一曲交响乐。一袋袋核桃从机器中出来,便被脱掉青色的衣服,金灿灿的耀眼,然后通过传送带进入风干机,经过6个多小时的风干,核桃壳基本就干了。每十个小时翻一次炉,温度随之上调两度。经过70多个小时,核桃才能彻底烘干。“这台设备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每年更新换代,目前正在申请专利。”黄龙县干果公司销售主管张力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
“黄龙核桃全国品质第一,从我们厂加工销往全国各地的核桃好评如潮。”吴喜成对自己厂里加工的核桃倍感自豪,看着厂内堆满的加工核桃,他对今年核桃销售十分有信心。
黄龙全县现有核桃13.8万亩,2007年,产量达到1500吨,产值6000万元。近几年,黄龙核桃每年以两万亩的发展速度递增,区域布局已经形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核桃商品基地。
得益于黄龙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核桃生长周期长、成熟晚、品质高。黄龙核桃个大皮薄、捏壳即破、脆甜可口、香味浓郁,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钙、铁、磷、锌等微量元素。无化肥农药残留,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食品。
1999年陕西省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在黄龙成立,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0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无公害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被确定为延安市的特色产业之一。2004年,黄龙核桃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在首届扬凌农博会获后社稷金像奖,在陕西省林产品评比会上评为全省第一。
黄龙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不过,也存在一些市场短板。“以核桃为代表的品质优良的黄龙农产品需要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目前黄龙的农产品在西安、渭南周边的一些市县已经打开一定市场。不过由于农产品还属于初加工阶段,市场品牌化营销是短板。”黄龙县石堡镇镇长薛兴文认为,黄龙核桃还有许多功夫可以做。
不止步于核桃产业的传统发展,黄龙近年通过打造核桃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进而打开市场销路。
核桃深加工成为黄龙核桃产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引进先进设备投入到深加工发展中。黄龙县三岔镇四条梁的干果合作社今年投资40万元,新建了储存50吨气调库一座,物质储备库一座,新增了三组风干机。现有离心式脱皮机二台、青皮选果机一台、核桃清洗机一台、烘干机一台。有了风干机后,核桃烘干可节省一天时间,这些设备在全县的核桃加工厂中都是领先的。
杨峰认为,黄龙核桃在面积发展上已初具规模,农民人均达到8亩以上,但销售基本上都是以坚果为主,产业链条短,增加不了附加值。仅有的几家核桃加工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设备简陋、产品单一、效益不高,仅以核桃包装销售为主,未来还需要在深加工方面进行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投入。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核桃产量约为362.7万吨,较2018年上升35.8万吨,同比增长10.95%,核桃消费量也有所上升,达到355.68万吨。现如今,我国核桃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未来几年,深加工将成为市场发展关键。
核桃产业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康卫池是黄龙县界头庙镇范家卓子村的核桃大户,家里有一百来亩核桃,过去每年都能有10余万元收入。核桃是黄龙县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
核桃产业如何精准扶贫?延安市黄龙县县委副书记黄利荣向记者讲述一个自己帮扶贫困户的故事。他说,过去老百姓卖青皮核桃,非常便宜,一元左右,现在倡导送到县上的干果公司,通过企业进行后加工,去皮烘干,再加上“中国核桃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标识,证明是可追溯的绿色食品,核桃的价值就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比原来的收入提高很多。
“做品牌,做规模,提质增效。对贫困户收入、农产品销售都有实质性的整体提升。”黄利荣说,目前黄龙的优质农产品还处于“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状态。
为帮助解决黄龙今年受疫情、倒春寒影响,核桃销售难的问题。长江商报公益联盟与黄龙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意在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让更多人知道黄龙核桃,吃到黄龙核桃。
黄利荣说,长江商报作为媒体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者,能过来对他们来讲是“雪中送炭”。“需要宣传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山珍海味,从而推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增加品牌附加值,造福一方百姓。我们热忱欢迎社会各界,能够关注黄龙,支持黄龙,偏爱黄龙。”
交通闭塞也是制约黄农产业发展的一大现实因素,随着高速通路,交通的发展对当地投资兴业,观光旅游将起到带动作用。
“好在,交通的瓶颈将在今年年底得到极大的改观。”杨峰说,已通车的青兰高速、即将建成通车的榆蓝高速、韩黄高速,将黄龙纳入陕北、关中、晋西“两小时经济圈”,黄龙已从过去的交通末梢转变成为交通枢纽,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愈加明显。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精准扶贫的路上,黄龙县因地制宜,以核桃为主导,通过发展多元扶贫产业让贫困群众参与到致富产业链中,让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产业扶贫中,黄龙县按照“苹果产业抓升级、核桃产业抓加工、中蜂产业抓品牌、药材产业抓规模、特色产业促旅游、全县农业强生态”的生态农业发展思路,巩固提升苹果、核桃等长效主导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蔬菜种植、中蜂养殖等短平快增收产业,构建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筑牢了群众脱贫致富基础。
黄龙县辖5镇2乡47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目前贫困发生率为0.13%。早在2015年,黄龙就已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全县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6946元,增长至2018年的8717元。在陕西省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黄龙县取得了非贫困县序列第三名、延安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剩下39户兜底户也会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部实现脱贫。
确保脱贫之后不返贫,在巩固2015年脱贫成效的基础上,黄龙持续针对边缘户,检测户进行精准识别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在产业、金融信贷、光伏各个方面给与支持,确保不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能进入到贫困户序列当中。
黄利荣介绍,黄龙县整体脱贫攻坚与产业相结合,产业是黄龙县脱贫攻坚最夯实的基础。未来将持续贯彻打造“4+X”产业发展战略(4指的是主导产业核桃、中蜂、苹果、中药材。X指的是大闸蟹,羊肚菌,松茸等特色产品。)紧扣乡村振兴20字方针,把产业做的更大更强。核桃产业要抓加工,中蜂产业要抓品牌,中药材要规模,苹果产业要抓后整理。
黄利荣说,最近在抓一项重点工作——消费扶贫,特别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个别农产品在渠道上有些滞销。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消费扶贫为脱贫攻坚凝聚起了强大的社会合力,对全县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的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黄龙县将继续打牢基础,提升消费扶贫成效,全面促进消费扶贫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贫困群众增收。”
黄利荣由衷说道,武汉作为华中要塞,如果能打开华中市场,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黄龙山2752平方公里,这片绿色森林里面所有农特产品的销路。期待通过长江商报平台把藏在黄龙深山里的优质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整合市场资源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走出去。
专访黄龙县石堡镇书记杨峰:期待公益助农解决核桃销售难题
时隔一年,长江商报再次探访黄龙,并就黄龙核桃产业链问题对黄龙县石堡镇书记杨峰进行了专访,他相信,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平台将助力黄龙解决核桃销售难的问题。
公益助农打开黄龙核桃销路
长江商报:去年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黄龙核桃存在滞销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今年我们组织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家设立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平台,把上市公司企业家的爱心带过来,帮黄龙核桃打开武汉乃至华中的市场。对此您有什么希望和要求?
杨峰:长江商报公益联盟来到黄龙县石堡镇做消费扶贫,对我们县推动核桃产业升值,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解决目前农民、贫困户核桃销售难的现象。我们希望广大企业家和有实力的公司帮助我们大力宣传黄龙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独一无二的农产品。
希望企业能到我们这里进行投资,帮助延长核桃、蜂蜜等产业链,提升农特品的附加值。我们黄龙县石堡镇是县城腹地,交通便捷、物流发达、商贸繁荣,也适合企业家针对特色农产品投资建厂。我们也希望有实力的企业与我们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在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上来做大做强黄龙农特产品市场。
我们期待与长江商报公益联盟进行深度合作,从产品的加工、销售、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全方面合作,进行互通信息,依托长江商报强大的资源力量,来解决黄龙县石堡镇核桃产品销售难的现象。相信在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平台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广大贫困户和核桃农户的农产品销售能得到有效解决,更积极地投身黄龙核桃产业发展和脱贫事业发展。
区位、交通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长江商报:酒香也怕巷子深。北上广深的一些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可能并不知道黄龙县、石堡镇。对于吸引外地企业来投资,提高对农产品的关注,黄龙有什么准备?
杨峰:黄龙县是延安市八大林区之一,森林面积87%,林草面积覆盖率92%,素有黄土高原“绿色明珠”“陕西的一肺叶”等美称,生态优势是独一无二的。黄龙生产的核桃、蜂蜜、大闸蟹等农产品品质优良,无公害,环保,产品优势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几年黄龙的特色农产品得到不少国家认证,我们不仅是中华核桃之乡、中华蜜蜂之乡,大闸蟹也连续几年获得金奖。
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我们也打造了集休闲、度假、康养、露营、采摘、文化民俗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核桃、蜂蜜等农副产品也变成了旅游产品。
就目前来看,黄龙的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不过到今年底,交通的瓶颈制约将得到极大的改观。
目前延黄高速、榆蓝高速、洛韩高速三条高速公路贯穿黄龙县,从黄龙县向南到西安市路程仅一个半小时,向北到延安市也一个半小时,向东到韩城差不多两小时,这就形成了黄龙到辐射周边城市一到两小时的经济圈。另外黄龙已经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辐射地带,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将对黄龙各项产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发自陕西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