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内讧。
内讧让太平天国的损失是巨大的。这些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损失了杨秀清这样一位行政和军事能力都非常高的奇才。太平天国早期能够打胜仗,能够如火如荼发展起来,与杨秀清具有不错的军事指挥能力与行政调控能力不无关系。杨秀清在太平天国是至关重要也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太平天国的大脑,他的死,直接造成了太平天国成了无头雄鹰。
二是造成了石达开的出走与太平天国的分裂。石达开出走,带走了很大一部分人,使得太平天国的力量严重削弱。同时,由于没有了统一的规划,因此在进行对清兵的围歼战中无法集中调动力量。比如石达开在打宝庆之战的时候,如果整个太平军能够协同配合,那么最终未必会输。石达开在进行战略大转移的时候,如果洪秀全这边能够给予一定的牵制,石达开的战略大转移可能就成功了。
三是严重制造了整个太平天国将士思想的混乱。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神权力量的强大是很重要的。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宗教向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统一思想蛊惑人心的力量。太平天国正是利用拜上帝教,让所有的人相信天国,相信洪秀全、杨秀清等人是天神下凡,因而老百姓才拥戴他们。可是当他们发生内讧,互相之间厮杀的时候,太平天国的老百姓,很快就发现,他们原来不过是一些争权夺利的凡人。当老百姓信念发生动摇的时候,他们还会像当初一样拼死奋战吗?
那么,如果没有天京事变的内讧,太平天国能够打败清军,取得成功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研究一下,如果天京事变不爆发,太平天国会有怎样的走向。
显然,太平天国是不可能按照之前的样子往前发展下去的,因为矛盾已经形成了。这个矛盾,就是作为一把手的洪秀全,与作为二把手但是掌控了实权的杨秀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不解决,就算天京事变不发生,其它事变也会发生。
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由于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因此他们两个,肯定只能留一个。历史的选择是留下洪秀全,牺牲掉杨秀清。这种选择的结果,就是太平天国的失败。
因此,如果要想太平天国胜利,那么,最好就是留下杨秀清,牺牲掉洪秀全。
为什么说留下杨秀清,牺牲掉洪秀全,太平天国容易成功呢?
因为虽然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建者,但是他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他的领导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杨秀清掌控着军权,指挥打仗需要杨秀清。只要杨秀清继续掌控着军队,就有打胜仗的希望。同时,杨秀清掌控着政权,他在朝廷中,已经具有了足够的领导能力。韦昌辉之所以不服从他,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杨秀清是二把手,不是一把手。如果杨秀清是一把手,那么,韦昌辉绝对不会不服从他。杨秀清在朝廷中的威望,绝对不容置疑。
本来,洪秀全因为自称是天父的次子,因此他具有了极大的威望,让大家拥戴他为首领。但是杨秀清因为自称天父,而且洪秀全也承认杨秀清是天父,因此,在神权方面,杨秀清已经成功地取代了洪秀全的地位,由他来作为太平天国的真正领导者,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了,毕竟那是一个皇权社会,皇权唯我独尊,因此,洪秀全绝不可能主动退位。杨秀清想做老大,是需要政治智慧的。杨秀清如果既能够解决洪秀全的问题,又能够把影响减到最小,那样对太平天国的发展,才会有益处。
我们这样说,并非意味着杨秀清要发动政变,使用暴力。历史上其实有人有这样成功的经验的。这个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原先是郭子兴的部下,朱元璋也是能力卓著,被郭子兴多方猜忌的人。这种情况,与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情况非常相像。但是很明显,朱元璋的政治手段,比杨秀清高明得多,他对郭子兴可以说是做到了仁至义尽,忍辱负重,最终才做到了老大。
如果杨秀清也有这样的见识和胸怀,有这样的忍耐功夫,那么,杨秀清绝对是会像朱元璋一样,实现领导太平天国,推翻清王朝的目的的。
不过显然,太平天国在打倒孔家店的时候,把儒家的这些精神也打倒了,杨秀清不具备一个儒者那样的品质和襟怀,最终才造成了整个天国覆灭的悲剧。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