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我们!11·8记者节快乐

8日,我们迎来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记者,该发出怎样的声音?释放出多大的力量?

记录时代、守望温暖、珍视理想、向上而行!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人给出的回答掷地有声。

媒体融合时代,再出发的我们,工作方式也在变。能写稿、会拍摄、懂直播、可出镜,全能型的记者越来越多。

我们,就是我们;我们,仍是我们。

记者节,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八位新闻人的自述,用他们的真人实景,向读者、听众、观众真情告白。这样的文字之约,能够让大家看到记者的背面,折射的却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和笃行。

荣 光

所有骄傲 都源于这份职业

全媒体记者 杨峰

屈指算来,这已经是我的第十八个记者节,是我当记者的第十九个年头。印象里,所有值得骄傲的场景,都是这份职业给予我的。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五”返航时,我在他葫芦岛绥中的家里,与他的父母、亲人共同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2007年,北京姚明、纳什慈善赛。为了采访到纳什,与同行绕到五星级宾馆的酒吧里;又躲过保安,跑到地下车库电梯口……最后终于等到了,拍到珍贵的合影,跟纳什要了签名并对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守在“鸟巢”外,等候着在开幕式上表演的几位鞍山人,听他们讲难得的人生经历,直到凌晨2点半……

2019年,采访老英雄张贵斌,先后7次。过程中老人犯过高血压、老人的老伴生病、老人多次情绪激动……这些都给采访带来许多困难。但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记录老人的伟大,我和同事谨慎执着,认真打磨稿件和视频……

2020年10月20日,赴北京参加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那一天,我赢得了人生第一份国家级个人荣誉,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有幸与他们合影。

有幸福,自然也有苦涩。

当记者,被拒绝、被责怪、被误解,诸如此类不必言说。然而快乐还是多于痛苦,尤其当经过辛苦的采访,内心所想找到了抒发的出口;当稿件刊发,得到无数读者的共鸣;当求助被那么多好心人重视,受助者从此人生大不同……那个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阳光、温暖,以及无穷的力量。

就是这力量让我愿意坚守,至今难以舍弃。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多年留下的30多本采访本在抽屉里静静地陪伴着我。闭上眼睛,那些采访过的人和事,如电影般一一掠过。他们贯穿了我的职业生涯,与这份职业一起滋养了我,令我始终年轻,永远葆有好奇和敬畏之心,深谙责任与担当。

人生就像盲盒,不知道下一秒会有怎样的惊喜。我随时等待,内心没有惶恐,反而充满期待……

勇 者

当疫情袭来 记者也是逆行者

全媒体记者 巴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伊始,媒体人便开启了这个特殊春天的无休工作模式。作为报道医疗战线的老记者,更要冲在第一线,用一篇篇报道传递党和政府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讲述一个个白衣战士抗击疫情的动人故事。

在百姓闭门不出的日子,我奔波于为赴鄂医疗队送行,市中心医院、鞍钢总医院发热门诊,市传染病医院,防治服务中心微生物检验部,市红十字会等和病毒距离最近的单位部门,采访一线的医务人员,力争及时准确地把最新、最实用、百姓最关注的新闻推送出去。

经常有采访对象和医疗系统的朋友打趣说,连亲属朋友都要和一线的医务人员保持距离,你却天天往“敏感人群”中凑,不怕吗?“职责所在!”这是一个前沿记者直接而简单的回答。

当时,我市唯一收治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在百姓眼中是那么的神秘甚至恐惧。为了解除百姓心中诸多不解,我毅然选择了实地探访。走进市传染病医院的隔离负压病房,第一次穿上“里三层外三层”的三级隔离防护服,把恐惧抛在脑后,亲身感受一线高负荷工作的医护工作者的艰辛不易;面对患者,了解他们的病情和治疗情况,第一时间采写最新鲜的稿件,及时推送到读者面前……

还记得坐出租车说出目的地是各家医院发热门诊,司机回眸时异常紧张的眼神,我马上隔着口罩回以微笑解释:有采访任务!随后几乎都会收获到真诚的称赞:“记者真勇敢,你们辛苦了!”“记者也是‘逆行者’!”“媒体人都是好样的”……顿时感到莫名的温暖,充满了斗志。

如今已进入疫情常态化管理阶段,但媒体人没有丝毫松懈,依然饱含激情和热情,充满勇气和斗志,直面任何危险艰辛,用镜头和文字捕捉身边真实动人的故事和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不只当下,为的是更好的明天!

坚 守

之所以热爱 是因为内心感动

全媒体记者 石诶

我是鞍山电视台《鞍山新闻》的编辑。提起编辑工作,很多人的认识大体如此:坐得住板凳,改得了稿子。经常有人问我:“一个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有什么动力让你15年甘之如饴?”

我只是笑笑,心里自有答案。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鞍山新闻人的情结所系,那是令人最期待的,也是最“害怕”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距离播出仅有3分钟时,我们将卡带送进了机器仓里,那种紧张,让人透不过气来。为了准时、准确地将新闻播送出去,编辑、记者、播音员,甚至新闻部的主任经常像跑接力一样传递带子。是的,电视台里的每一个工种从来不是一支“独舞”,文稿结合声画,采编播合而为一,才构建出一部完整的片子。是那种精诚合作的氛围让我们坚守,那种默契和聚沙成塔的团队力量让我们坚守,那种因团结协作而萌生出的兄弟姐妹情谊让我们坚守。

每天,当“观众朋友们,你们好,这里是《鞍山新闻》,欢迎收看”在千家万户的电视中响起时,那是我与观众见面的方式。方寸之间,我看得到全市各行各业、每个角落、每时每刻发生的故事,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步伐,吸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能量。这种能量,让我坚守。

记得有一年春节当班,新闻做完,我走在清冷的街道上,不免有一丝凄凉。可是为什么要凄凉呢?医院、环卫、交通、消防……这些岗位上都有人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温暖时刻;暴雪、暴雨、疫情……只要我在加班,就有记者、主播、技术、主任、台长在加班,就有记者镜头下记录的那群人在加班。

我很荣幸,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很荣幸,我是你们中的一员。

15年前,我29岁;现在,我的女儿16岁。岁月带给我经历,累积起感动。如今,在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下,新起点,新征程,不沉湎于过去的经历,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如何以创新思维来促进新闻报道的发展完善,应对和适应时代的更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攻 坚

记者沉下去 乡村扶贫活起来

全媒体记者 张士龙

“虽然脱贫了,婆婆丁我还要继续种,还想致富。”“党的政策好,让我脱贫了,我还要借着这个劲头明年多养点儿鸡,早点儿富起来。”“两个孩子读书,多亏政府和好心人帮助,明年我要多放蚕,争取自己供孩子……”

这是79岁的钱忠诚、59岁的张茂军、48岁的王显波,三个脱贫低保户的心声,也是我最近一次家访听到的声音。作为见证他们脱贫的第一书记,从他们的至贫,到他们的脱贫,我深深知道他们家庭的悲酸、其中的苦楚、背后的艰辛、脱贫的幸福……

2018年3月,做了18年记者的我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却又一次走上新的战场,“投笔从农”,加入到振兴乡村脱贫致富的时代大潮中,走进岫岩石庙子镇石棉村任第一书记。记者的职业让我看到好线索就亢奋,见到好新闻就欢愉,能够参与到这个时代“大剧”中更是激动不已。

满腔的热血和憧憬到了村里才落回现实。贫瘠的土地,就是土层很薄的大地,种啥都不爱长。落后的意识,就是不会写字的、不认识字的、没有智能手机的村民比比皆是。唯独养殖业可以发展,村民又都怕“带毛喘气”的容易得病,不敢投资。面对这种穷乡僻壤、人窘物稀的山村,有的人会喟然长叹,有的人会连连摇头。

我却没有退缩。

两年多的时间,为村里修了路;帮低保户酝酿种婆婆丁、养鸡养鹅;开设的岫岩唯一一家爱心超市每月免费给低保户发放油盐酱醋、手套、苍蝇拍、刷锅布……更重要的是让一些低保户知道,勤劳不一定致富,但勤劳能脱贫、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全村100多户低保户全部脱贫,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意识改变了,就连广场舞这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天天热热闹闹……

幸福生活之路还在延伸。振兴乡村,不负韶华;脱贫致富,只争朝夕。乡村振兴需要坚毅者去参与,脱贫致富需要奉献者去奋斗,宏伟篇章需要勤耕者去记录,伟大时代需要亲历者去见证……

我参与、我奋斗、我记录、我见证。

创 新

用创意大脑 推动传播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杨海霞

国宝大熊猫来鞍系列报道全网浏览量超过500万次,“千山号”文化旅游列车开通运行系列报道被多个国家级媒体竞相转载,今年,鞍山这两大文旅行业的亮点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轰动。作为跑旅游战线的“老记”,欣喜于参与了这两大新闻事件的绽放,更感叹于媒体创新的无穷力量。

在这个求新求变的时代,记者已不再是单纯的记录者,而是变身为融入重大新闻事件之中的参与者。将策划融入新闻事件,让宣传效应有节奏地释放,这种创新的工作方式让我在大熊猫和“千山号”两大新闻事件宣传中,见证和收获了太多的惊喜。

面对大熊猫抵达鞍山这样的关键节点,我们宣传团队策划并综合运用网络直播、抖音平台等新媒体及传统媒体进行集中轰炸,瞬间引爆网络,“鞍山云”直播点击量达到30余万次,“鞍山云”抖音浏览量突破300万次。依托全媒力量,我们又组织策划了大熊猫有奖征名活动,数万名网友踊跃留言参与互动,再度点燃新闻事件热度。大熊猫馆开馆当天,又一次打出全媒体发力的组合拳,赢得了超过百万次的网络点击量,宣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精彩不断呈现。

7月1日,伴随着火车的鸣笛声,鞍山文旅行业的新引擎——“千山号”文化旅游列车开通运行。我们宣传团队再次提前介入,并制定了全面的策划方案,动用了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的力量,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与“鞍山云”直播、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的齐发力,让这趟承载着鞍山“四产融合”发展的列车火遍网络,国家级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让这个重大的新闻事件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从业16年的媒体人,在前行中不断感知创新的魅力,在创新中收获更多的喜悦与成长,在成长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新 锐

新媒体时代 我还是那个少年

全媒体记者 胡兆鑫

不知不觉间,迎来了属于我的第6个记者节,从刚刚走出校园的青涩少年到新媒体小编,再到直播编辑,这一路我学到很多,感触也很多。

2015年刚到报社时,我成为一名微信小编,每天干得最多的就是想选题,想如何增加粉丝和阅读量,想如何把优质的内容传播出去。如今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从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媒体,而是几乎彻底转向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所以我们一直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2018年,我编辑了《2018,鞍山向世界发出邀请》的推送,点击量达到10万+,很好地宣传了鞍山,后台收到400多条留言,大家纷纷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新媒体在宣传鞍山城市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0年,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成立,形成了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矩阵全方位全流程深度融合,这让我这个一直在新媒体领域战斗的小编非常振奋。8月26日,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针对台风“巴威”组建特别报道组,派出多路记者直奔防汛防台风最前沿,开展全方位报道,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8月27日早晨,我参与的关于岫岩洋河镇的报道入选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直播信号被央视新闻采纳,传遍全国。在这次报道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均以最快的方式将信息传播给受众,这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在媒体融合方面的出色表现。

好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必须来自现场。媒体无论大与小、传统与新兴,受众在哪里,我们的镜头就要对准哪里,聚焦哪里。在媒体融合的时代,不能传播到手机上的内容,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内容。我们的“武器”从笔+本+键盘,变成了摄像机+导播机+手机,不变的是我们想把最权威的新闻报道和最好玩的优质内容带给受众的初心和信心。在这个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我们一起加油!

跨 界

融出新机遇 做全能型媒体人

全媒体记者 雅薇

作为鞍山市民,您听说过《记者归来》这个节目吗?它是在鞍山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各部门积极配合,重磅推出的一档媒体融合之作。而我,就是它的主持人。

如今,媒体融合开启了广播主持人和纸媒记者的跨界之旅。作为广播主持人,我曾邀请过无数嘉宾做客直播间参与节目,但是从2020年8月12日早8点30分,《新闻早高峰》重磅推出的第一期《记者归来》开始,我的工作就发生了变化:过去的访谈节目,我只需要关注声音和内容,直播间里一个人就可以撑起一台节目。现如今的每期节目,我是和一个团队在一起并肩作战,直播间里,“鞍山云”直播团队都会早早设好拍摄机位;直播间外,我的同事们关注着每一个直播环节,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以保证直播节目的顺利进行。走进《记者归来》直播间的记者,以前的身份是“鞍报全媒记者”,现在则是“鞍山全媒记者”,一个字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的历史时刻。

“广播视频化”让过去只能通过收音机来听的广播节目,真正变成了“可以看”的广播。不仅如此,在您收听收看《记者归来》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实时听声音、看视频、阅读文字、查看图片的全媒体接收。即使错过直播,还可以通过“鞍山云”APP回放收看。

作为广播电台主持人,我深刻感受到了媒体融合给广播增添的新的活力与魅力。主持人从以往只注重广播的播报能力,到现在更主动地去顺应媒体融合的潮流,从“话筒前”走向“镜头前”,从“幕后”转换到“幕前”,资源整合、共同策划、联合采访、统一发布,有效黏合了各种受众的关注点,深度体验了跨界融合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媒体时代,挑战前所未有,责任无比重大。愿所有媒体人不断创新表达,丰富传播形态,勇立潮头、再铸辉煌。

聚 粉

打好引流牌 主流媒体也涨粉

全媒体记者 董雪

社会想淘汰谁,悄无声息,不打一声招呼。

作为媒体人,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在自媒体面前,传统媒体衰落得如此之快。穷则变,没有退路之后自有生路。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下,鞍山电商破茧而出,是目前鞍山唯一一个官方直播带货平台,承载着将鞍山优质企业和产品推介出去的任务。

“涨粉”成了鞍山电商一直努力的重要任务,粉丝的力量足以成全和颠覆一个IP。在我看来,粉丝的力与量可以分开来看,“力”可以看作是质量,而“量”则是数量。很多大网红的涨粉方式和直播风格是官方IP不能复制的,我们研究新出路,以活动带流量,像鞍山市月嫂大赛、鞍山市女性创业大赛、动物园熊猫过生日、千山丰收节、台安丰收节等活动的现场直播或带货,聚集人气增加流量。同时我们还策划了“田间地头助农”“双鞍融合秋收助农”等专场直播带货,真正实现农户农产品丰收向经济丰收转变。我们还通过电商节等活动与流量网红连线,请流量人气网红明星田姥姥来到直播间等方式增加热度和人气。

聚粉,应当拆分为怎么聚和聚什么样的粉。因为粉丝的忠诚度、粘性、消费能力直接影响着一个IP的变现能力。鞍山电商的粉丝质量相对较好,没有泡沫的数字,都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者。我们在一场岫岩助农的直播中销售近600单。我们不做虚假漂亮的数据,只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场直播带货,对消费者、商家、农户负责。

很多人都疑惑,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这个疑惑对自媒体带货平台同样适用。在自媒体交易泛滥、九块九包邮满天飞的时代,相对于快速聚集无效粉丝,我们更愿意稳扎稳打,保有传统媒体人的职业操守,有底线地聚人气,精益求精地保质量、竭尽全力地促销售。我们欢迎涨粉,但在单纯的粉丝数量和质量之间,我们将考虑的权重倾向于质量的一边。也希望更多的人在快手平台搜索鞍山电商,关注鞍山电商。

来源:鞍山日报

编辑:董文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