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后杖责皇后,皇后求饶说了个细节,为何太后反而更生气

在清朝的29位皇后中,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命运最为悲惨,为什么这样说呢?
图片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是蒙古正蓝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赛尚阿曾是朝中位高权重的军机大臣,父亲崇琦亦官至户部尚书。
虽然清王朝从建立政权起,便立下了“旗人不得列鼎甲”的规矩,但是阿鲁特氏家族却一直有着勤学好读的家风。甚至数代中还有考取举人的旧例,因此阿鲁特氏家族又有“科举世家”的美誉。
阿鲁特氏的生母是顾命大臣郑亲王端华的女儿,其家族亦十分显赫。
在阿鲁特氏小的时候,受家风影响,贤静淑慧的她便对诗词经史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悟性,这让身为父亲的崇琦欢喜不已。于是亲自教授她读书习字,而她也受其影响,不仅能把唐诗倒背如流,字写得尤其漂亮。更让人惊叹的是她还能左手写大字。
同治十一年,19岁的阿鲁特氏在诸多秀女中脱颖而出,被选为正宫皇后。
其实,阿鲁特氏能被选为正宫皇后,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阿鲁特氏颇有姿容,且“气度端凝,不苟言笑”,再加上文化素养高,人又文静贤淑,因此在当时被满蒙旗人视之为凤女。
崇琦于同治三年在殿试中一举高中状元。虽说按祖制不该有这种情况,但是考虑到崇琦的状元是慈禧钦点,因此他们便打破祖制,以“只论文章,不分旗汉”为由,还是把崇琦点为了状元。而崇琦也因此成为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试汉文唯一旗人状元。因此状元之女嫁给皇帝,这本就是一桩和美之事。
此外,阿鲁特氏还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
如此种种,阿鲁特氏无论从自身条件,还是家族背景来说,她都应该被选为母仪天下的正宫皇后。
果然,一切都如大家所料。尽管两宫太后在为同治择选皇后时有歧义,但是同治最终和慈安太后意见相同,因此阿鲁特氏就被钦定为了正宫皇后。
图片
(同治)
要说起来,清朝的皇帝大多还在做亲王的时候,就已经迎娶了嫡福晋,因此他们立的皇后要不就是曾经的嫡福晋,要不就是从嫔妃中择选。而正儿八经的皇帝大婚在同治之前一共也只有过两位,就是顺治和康熙。
所以,同治的大婚庆典操办得奢华隆重,并且按祖制,阿鲁特氏需由大清门被抬入皇宫。
由于与天子联姻,崇琦也父以女贵,不仅受封为三等承恩公,阿鲁特氏的继母瓜尔佳氏也得封一品夫人。其家族亦被抬旗为满洲镶黄旗,一时家族显赫无比,而崇琦更因是天子的老丈人而官运亨通。
普天同庆自然是喜气洋洋,但是有一个人并不高兴,那就是慈禧。
此时的慈禧心里颇有些不满,因为她养的儿子居然和慈安一条心,这让她觉得脸上颇无光彩。
说句实话,当时在选皇后时,慈禧看中的是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
在慈禧看来,富察氏姿色俏丽,风流多情,颇有她年轻时的模样。
此外,富察氏才14岁,显然比阿鲁特氏更容易摆布。
当然,之所以不愿意选阿鲁特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的外祖父郑亲王曾与肃顺等人联合起来反对过她。
然而一向忠厚不喜争执的慈安却认为富察氏举止轻佻,心机深重,若是让她做了皇后,后宫必然硝烟四起。
再加上慈安膝下无子,对同治一直视为己出,疼爱有加,所以她不肯在同治的婚姻上有所差池,这才和慈禧有了争端。
原本,慈禧认为儿子会和自己一条心,自然也会听从自己的建议,没想到从不违拗慈禧的同治居然听从了慈安的建议,把阿鲁特氏选为了皇后。不过为了安抚慈禧,同治把富察氏封为了慧妃。
这件事让慈禧恼怒不已,又不便发作在同治身上,所以才嫁入宫中的阿鲁特氏,就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同治和阿鲁特氏在婚后非常恩爱,两人的感情很深厚,再加上阿鲁特氏知书达理,对慈禧和慈安都非常孝顺,按说这是大清之福。
图片
(慈安)
可是慈禧却不让同治和阿鲁特氏同房,并要求他多亲近被冷落的慧妃,除此外还安插眼线在同治和阿鲁特氏的身边,时刻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慈禧的横加干预,让同治和她的矛盾愈发尖锐。而年轻气盛的同治由于不肯屈服于慈禧,干脆住到了乾清宫,再也不肯踏入后宫半步。
同治的反抗被慈禧看作是忤逆她的举动。并且慈禧还认为同治之所以敢这样做,都是受了阿鲁特氏的挑唆。所以她对阿鲁特氏不仅没有好脸色,而且还百般挑剔,常常在下人面前使她难堪。
相比慈禧的恶劣,慈安对阿鲁特氏则慈爱得多。她不仅对阿鲁特氏多有关心,还怕她在宫中寂寞,偶尔喊她叙话消磨时间。
这一切让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愈发容不下阿鲁特氏。
不曾想,久居乾清宫的同治,在同治十三年的时候却因感染天花病倒了。
听说同治病重,阿鲁特氏担心不已,由于慈禧禁止她接近同治,她只能寻找机会探视同治。
不久后,阿鲁特氏还真寻到了机会,于是她悄悄来到养心殿,看着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同治,不由悲从心来。
同治见她满脸泪痕,免不了要问缘由。
阿鲁特氏便将慈禧平日对她种种向同治哭诉,谁知她的话却一字不漏地落到了立在外门的慈禧耳中。
暴怒之下的慈禧,直接冲进来抓住阿鲁特氏又打又骂,扬言要对她施杖责之刑。
杖责在后宫之中,主要是针对犯错的太监宫女,才有的刑罚。
现在要用在一国之母的身上,这对阿鲁特氏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阿鲁特氏只得请求慈禧,表示自己好歹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希望她能顾忌下自己的脸面。
没想到这话又戳中了慈禧的隐痛。因为慈禧进宫的时候,只是个贵人,没有资格走大清门,而是和其他嫔妃一样走的是神武门,所以慈禧认为阿鲁特氏是借机嘲笑她。
另外,清朝祖制也有规定,就是“非大清门入者,不能处置大清门入者”。
这让专横跋扈的慈禧更是恼怒,于是扯着阿鲁特氏的头发就往外拖。
就在众人乱作一团时,又惊又气的同治居然昏了过去。
图片
(慈禧)
慈禧见此,这才罢了手。
同治驾崩后,慈禧为了能继续垂帘听政,不顾大臣反对,把醇亲王奕譞才4岁的载湉过继给咸丰帝,并让他登基称帝。
这样一来,慈禧依然能以皇太后的身份继续垂帘听政,但是成了载湉寡嫂的阿鲁特氏的皇后之名就显得不伦不类。由于从小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极注重名节的阿鲁特氏,很觉得受了羞辱。
于是,原本就觉得在后宫再无立足之地的阿鲁特氏为了保全自己最后一点尊严,只得绝食而死。
阿鲁特氏去世不久,天下大旱,有个叫潘敦俨的御史就给慈禧上了一道奏折,提出:“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内,道路传闻,或称伤悲致疾,或云绝粒霣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何以副兆民之望?”意思是说阿鲁特氏自杀而死是节妇的表现,应该和平民一样受到大大的表彰,并成为百姓学习的节妇典范,这样才能风调雨顺。
谁知慈禧看了奏折后,心中不快,嫌潘敦俨多事。所以不久后,她便下旨,革去了潘敦俨的官职。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