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开向本地生活赛道,规模商业化不用等五年?

无人驾驶正从技术研发走向商业化落地的关口。

原创出品 | 「创业最前线」旗下「探客Tanker」

作者 | 晟远

编辑 | 蛋总

“五年之内,无人驾驶技术一定会进入规模化的商用阶段”,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之路漫长艰辛,连重仓押进的李彦宏都只敢打赌还要五年。

但当阿里、美团、拼多多及滴滴等一众巨头,在今年围绕生鲜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展开重兵布局,争夺人力,厮杀正酣之际,「探客Tanker」却发现,无人驾驶车正悄然驶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从园区等相对封闭场景,开启了规模商业化之路的探索,或许真的不用等五年,改变已经来临。

1、无人餐车的生意经

今年6月以来,上海张江、广州花城汇和厦门湖里创新园的人流聚集处,陆续出现了一道新奇的风景线:一辆辆无人驾驶餐车缓缓驶过,上面摆满了各种诱人美食,引得人们纷纷招手拦车并掏出手机点餐,成为第一批随时随地“吃”上无人餐车的人。

据「探客Tanker」观察,这些无人车可以主动避让行人或障碍物,还能紧急制动,基本保证了行驶安全。难道是摆在楼宇内固定的无人零售货柜装上传感器后,走上了街头?

经「探客Tanker」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无人驾驶餐车均来自于新石器,这是国内一个无人车的研发、制造及服务提供商,官网显示其完成了L4级无人车产品商业化落地和规模化交付,日前新石器无人车在本届进博会上获得了全球首张欧盟无人车认证。“目前,我们单车平均日销售单量为200单左右,单车日流水最高已经达到3500元左右。”新石器无人车首席运营官胡宇沸告诉「探客Tanker」。

据胡宇沸介绍,新石器无人车会根据实时的人流分布情况,在餐饮需求最集中的区域运营。每天在全面消毒后,无人餐车会自动发车前往餐厅装上早餐,在上班早高峰期前抵达园区入口、商圈附近公交站等人流密集区提供餐饮服务,中午又会装上午餐到写字楼附近进行服务,晚上再装上晚餐和夜宵。

而无人餐车内的美食由肯德基、谷田稻香等品牌合作企业提供。目前,新石器无人车与餐饮企业主要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品牌加盟车,为合作品牌打造专属无人餐车,另一种则是多品牌加盟车,多个商家提供餐品进驻新石器开放格口柜位。

细看起来,这的确很接近人们设想中“智慧生活”的一个日常场景:随时随地可以在智能车上使用智能设备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只要能保证产品的卫生与正规,这种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无疑将大受欢迎。不过,这种无人餐车是否能切实地为品牌方降低运营成本?通过街头自动售卖的形式,是否在消费者层面有所让利?这门生意究竟划不划算?

“由于无人车彻底消灭了‘场’的成本,将租金、人力和装修等费用变成0,所以可将这部分曾经存在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因此购买同样的餐品,无人餐车渠道将比外卖渠道便宜大概40%。以一款黑椒牛肉饭为例,堂食的价格为35元,外卖的价格为44元,而在无人餐车上的价格只要29元。”胡宇沸对「探客Tanker」说道。

据他透露,目前,新石器无人驾驶餐车模型已经盈利,并且已经在多城市各类型园区落地了近100辆无人车。

事实上,近年来无人车的热度不断攀升,相关企业纷纷涌现,各玩家正从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走向商业化落地的关口。「探客Tanker」以“无人驾驶”关键词在天眼查上进行搜索,目前在业的相关企业共有2333家。

随着今年国家新基建的进程加快,5G、AI及IoT等前沿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无人驾驶设备的内部功能会发生颠覆性改变,为人与人、人与物带来全新的互动形态。而在这其中,互联网科技巨头们的脚步无疑会走得更快。

2、进军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在互联网巨头们的加持下,无人车与本地生活服务发生交集,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

阿里、美团等企业从2018年开始,便陆续推出了自己旗下的无人车。武汉封城期间,各家企业的无人车还纷纷承担起了定点社区、医院的配送重任,成为我国“高科技战疫”的主角。

而阿里在今年云栖大会期间推出的“小蛮驴”,更是抢尽风头——作为一款自动驾驶的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充4度电就能跑100多公里,每天最多能送500个快递,在雷暴闪电、高温雨雪等极端天气环境中仍可稳定操作。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巨头企业旗下的无人车目前更多在探索外卖、送菜和送货等末端物流配送的可行性。“无人车短期内与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相比,还不具备优势。”之前任职于菜鸟物流的黄杰(化名)告诉「探客Tanker」,目前无人车配送还处于概念阶段,虽然德邦、阿里及美团等企业都有启用无人车,但数量很少。

黄杰分析,首先,从技术上来讲,无人车目前只能按照设定的路线行进,无法做到精准到户,实际运行中还需要外卖和快递小哥配合,才能完成最后30米的末端配送闭环。其次,从成本角度来说,目前无人车的成本依然较高,对成本极度敏感的物流业来说,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有段距离。

最重要的是,当前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金融保险等上层建筑尚有大片空白。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玩家决定“另辟蹊径”。据胡宇沸透露,新冠疫情加快了无人化相关的商业业态升级,各地各行业主动与无人车展开合作打造零接触新零售场景。

无人零售领域也因此迎来众多无人驾驶企业。在北京举办的“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来自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零售车,就载着矿泉水等饮料频频吸睛。在上海,长宁区政府采购了13台由江西博能上饶客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移动零售车,负责美天菜场等地的蔬菜无人零售。

新石器经过一番考虑,选择了以餐饮为切入点去打造无人车服务网络。在胡宇沸看来,餐饮是最刚需高频的需求,通过无人车切入餐饮零售领域,便是想借助餐饮每天固定三到四次高频需求训练,积累无人车网络运营经验,丰富无人车周边地理环境、消费者分布轨迹和消费习惯等信息,为全面建立无人车服务网络做准备。

同时,无人驾驶餐车找到了园区这个切入点,使得规模化应用具备了成本优势。

有趣的是,这种优势是挖掘了在园区内上班族们的痛点后得来的。2013年,王凯在上海张江投资了一家生物科技行业的孵化器,由于园区生活配套较少,被迫在孵化器内自设食堂。他告诉「探客Tanker」,国内很多园区早期规划的时候,主要考虑产业功能,对餐饮零售业态的考虑较少。这就导致了办公区和商业区距离较远,园区内餐饮店面的租金也较高,园区的就餐成本也居高不下。

这种状况不止张江一处,相信在北京西二旗、CBD区和广州花城汇等园区工作的上班族都心有戚戚焉。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人餐车的出现,给消费者和餐饮商家提供了堂食、外卖之外的第三种选择。据上述受访者透露,目前在无人餐车的研发和落地上,新石器可以算是业内成熟的玩家,因此最早出现在街头上,其数据也有一定的解读意义。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外卖相比,无人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错开厨房出餐高峰期提前完成备餐,在饭点前满载出现在人们的必经之路上,与外卖形成错峰竞争和相互补充。据新石器无人车上海、厦门等城市运营数据反馈,合作餐饮门店的日出单量提升了将近50%。

“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本质上都是人找货。而通过与新石器无人车合作,餐饮企业可以主动走出去,在餐饮需求最旺盛的时间和地点找到消费者并提供即时餐饮服务。”胡宇沸介绍,目前餐饮单店有效覆盖范围是三公里,受限于房租和选址难度,很多餐饮企业连锁店的分布很难做到足够密集,单店加多辆无人餐车的协作模式可以实现区域内的覆盖。同时,商家合作不需要支付先期费用,与新石器进行销售分成即可。

在降低了商家和消费者成本的同时,无人车的运营成本也在降低。胡宇沸给「探客Tanker」算了笔账,除了折旧,无人车的运营成本主要是停车费、电费、流量费和维护费等。目前,每天平均400元的毛利完全能覆盖成本。

“我们的目标是从园区市场切入,服务3亿多园区内从业人员。未来不仅限于餐品服务,而是在零售、娱乐、安防和广告等方面形成全方位无人车服务网络,为全面构建无人化服务网络做准备。”胡宇沸说道。

3、面临的三项挑战

即便无人车的前景看起来“充满想象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驾驶企业驶入本地生活服务赛道,正面临着短期、中期和长期这“三项挑战”。

短期来看,目前无人驾驶车辆开展零售业务,主要是集中在园区等相对封闭简单的场景,业务落地比拼的是与园区主管部门的沟通能力,以便获得上路权。这比较考验企业的资源能力和运营能力。

中期来看,一旦无人驾驶零售车在园区等封闭场景的运营模式成熟,美团、饿了么等众多本地生活领域的巨头企业很容易凭借资金、运营等优势强势进入,争夺市场。

长期来看,无人驾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要从园区、医院等相对封闭场景,扩展到整个城市的开放复杂场景,需要路、网及云等整个智慧城市系统的配合,需要法律、保险等社会经济制度的认可与保障。

与园区内的路况不同,城市道路的应用场景将包含众多难以预测的突发状况,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人类司机,都难免“翻车”。自动驾驶系统需要极强的感知能力和算力,才能确保在复杂交通系统内的安全性。

据新零售智库发布《新零售便利指数报告》,上海以指数分92位列全国第一,成为生活便利程度最高的城市。排名Top10的城市还有杭州、苏州、北京、宁波、广州、青岛、成都、南京和深圳。

这些城市中,盒马、银泰、饿了么和天猫超市、淘鲜达等新零售商家覆盖密度高,在主城区核心商圈往往普遍实现了从餐饮外卖、生鲜、化妆品到家居百货的30分钟-2小时内送达,让城市居民真正过上了不出门也能随时获取生活必须品的“懒人生活”。

随着无人车技术、成本和上路政策的逐步成熟,众多企业必将全面入场,无人车将全面驶入本地生活服务赛道,而新石器无人车只是开了个头。总的来说,当面对复杂多样的线下场景时,各企业都需要做好细分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商业落地的准备,才能在这场全新的变革中获得持续的增长动力。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其余配图来自: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