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布局“一园多点” 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本报讯 11月12日,记者从白云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围绕“一园多点”布局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今年前10月,全区累计完成食用菌种植3752万棒,占市级目标任务4000万棒的93.8%。

今年以来,白云区按照《贵阳市白云区2020年度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围绕“一园多点”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在“一园”示范建设方面,该区积极抓好园区食用菌种植示范,建成白云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钢架大棚2.7万平方米,依托白云区蓬莱公司,采取“平台公司+民营企业”的模式,与贵州丰源、贵州宝成、贵州华欣、贵州聚控等食用菌专业公司合作,示范种植红托竹荪、花菇、姬菇等55万棒,目前红托竹荪与姬菇陆续出菇,累计出菇30余吨。

白云区还着力推动菌种保供基地建设,依托贵州省生物研究所,由贵州高山百益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具体实施,围绕省内食用菌资源特色,重点发展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灵芝等珍稀食用菌菌种,建立母种、原种繁殖中心,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库,配套建设初试种植基地,建立菌种保供基地,目前完成母种生产1万支。

同时,白云区加快推进食用菌加工基地建设,按照“种植在全省、加工在贵阳、销售在全国、力争向全球”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食用菌加工基地建设,目前建成3个食用菌加工基地,其中一朵菌公司已建成以食用菌干品、菌汤、菌粽等为主的初精深加工线;贵州万泰公司已完成食用菌出口加工基地一期建设并投产,收购香菇干品,经过筛选、分级、包装后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出口香菇干品;高山生物公司重点开展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灵芝片、羊肚菌及其他食用菌干品加工销售。

在“多点”食用菌种植基地方面,白云区着力建设菌棒工厂化生产供应基地,分别在牛场小山村、沙文蒙台村建成年产能达700万棒及500万棒的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基地,目前均已正式生产菌棒,已经生产菌棒150万棒;巩固提升各乡镇食用菌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基地”等模式,吸收当地农户参加生产,巩固香菇、平菇等大宗食用菌种植规模,目前建成高坡、四方坡、蒙台、小山等21个食用菌基地,指导各基地开展秋冬季生产;积极开展珍稀食用菌示范种植,该区适度扩大红托竹荪、羊肚菌、冬荪等珍稀菇种植示范。目前已完成羊肚菌示范种植650亩、红托竹荪示范种植200亩、冬荪示范种植20亩、灰树花示范种植5万棒,进一步优化了品种结构,目前红托竹荪已出菇,累计出菇7吨左右;开展林下食用菌示范种植,今年9月在靛山村开展羊肚菌试验种植10余亩,目前已经出菇,在牛场乡阿所长冲组林下示范种植50亩红托竹荪已经进入出菇管理阶段,能够错季上市,提高产品价值。同时,贵州丰源公司拟在白云区发展林下红托竹荪1000亩,目前开展了项目选址,正在拟定合作协议。

在此基础上,白云区还积极抓好食用菌产销衔接,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发挥贵阳大市场优势,瞄准省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食用菌品牌,目前已注册孔小菌、银伞菇、六芝园、蓬莱仙界、黔六珍、黔贵新三宝等多个食用菌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效应。白云区还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加强与超市合作,建立农超对接模式,发展田园直购、产品认筹等营销模式,龙头企业的销售网络、贵州农产品交易平台、微信,积极拓展省内外市场,通过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田园直购、电商平台、网络销售等渠道,目前已销售食用菌产品约7000余吨;推动食用菌“七进”工程,拓宽食用菌销售渠道。

据统计,今年前10月,白云区食用菌累计产量达1.81万吨,占市级目标任务1.7万吨的106.43%;实现产值2.35亿元,占市级目标任务1.8亿元的130.32%,主要上市品种有香菇、平菇、羊肚菌、茶树菇、大球盖菇等。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