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古老的非遗 新兴的产业!

图片
01
初冬时节,下午5点半,歙县郑村镇,市古城歙砚有限公司工作间内灯火通明,匠人埋头雕刻,赶制订单。
图片
公司负责人、省级非遗传承人胡秋生告诉记者,公司“和氏璧”牌歙砚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小,80多款新品更是广受市场青睐,去年主营收入2855万元,今年逆势上扬,员工月薪均达五六千元。胡秋生一边展示七彩塔砚、抗疫主题砚等创新产品,一边说,“不仅如此,我们的歙县古城墨砚博物馆也迎来不少研学学生,去年超过9.2万人,今年以省内为主”。
图片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非遗产业焕发蓬勃生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年均收入超50亿元,古城歙砚有限公司即是一支劲旅。
市文旅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张彬介绍,全市目前现存非遗项目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戏曲、民间手工技艺等14大类1325个项目,种类和数量在安徽省地市中均位列第一。
02
如何利用优势,做好非遗活化文章?我市勇于创新,收效明显:
——在产权流转上创新机制,制定《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支持热爱徽州文化、有保护开发实力的个人认购境内文物价值不高、保护不力、原居民愿转让的古民居,如徽州区唐模旅游公司通过国有土地挂牌竞标方式完成6幢古民居产权交易程序,黟县成为古民居流转试点县;
图片
——在古建激活上创新业态,采取“古建筑+”模式,促进古建筑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开拓新领域、新空间。黎阳in巷为典型代表,包含滨江酒吧休闲街区、特色美食街区及徽文化体验街区。我市还在古村落举办马拉松赛,推广徽州慢生活,祁门县、黟县开发古道观光特色旅游产品;
图片
——在非遗传承上创新品牌,建设黎阳in巷、徽艺小镇、中国徽菜博物馆等高品质园区。徽艺小镇主要由核心区黄山非遗创意园、绿色食品产业园、茶花园三大园区组成,一期实施黄山非遗创意园,分非遗核心区、小罐茶生产体验区、非遗梦工厂创业区、非遗文化地产区等。中国徽菜博物馆总投资近3亿元,设徽菜文化展区、徽菜美食体验区、徽菜产品售卖区、徽州民俗饮食文化体验区及徽菜烹饪培训基地五大功能区,以徽菜产品为核心的“展示+体验”及线上线下互联网模式,将徽菜文化和徽州文化、旅游结合起来。
图片
尤值一提的是,我市研学旅行已成旅游“品质革命”重要推手,成为“黄山旅游再出发”亮丽名片,成为研学中国先行者和排头兵,并成功打造以杨文徽笔(一杆五体)、项德胜徽墨(五体书法墨)、半亩方塘歙砚、竹编宠物鸟笼、徽州御医香囊、程大位珠算心经微算盘、春花秋月歙砚、徽州菠萝漆龙凤梳、徽州屋脊兽书签、白天鹅书法练习册等为代表的十大非遗文创产品,效益凸显。
03
走进我市各地非遗传承基地,张彬的话得以佐证。
在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一批客人正在徽茶文化博物馆聆听讲解,一些客人坐于茶室品茗。游客余女士感慨,黄山茶绿色天然、原汁原味,兼之弘扬传统技艺,让人回甘无穷。
图片
公司负责人、国家级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代表性传承人谢四十说,为不断传承创新老谢家茶黄山毛峰传统技艺,1993年,他实施机械法加工,改变千百年来黄山茶农白天采茶、晚上做茶的艰辛历史;2006年推广电加热清洁化和自动传输连续化加工,改变烧柴烧煤历史;2012-2015年运用具传统技艺功能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促进大规模生产。为实现茶旅融合,公司兴建老谢家茶国家级非遗黄山毛峰传承示范基地和黄山徽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展示黄山毛峰传统制茶机具和器具,每年接待游客约30000余人。他们还着力延伸产业链,开发黄山毛峰、祁门红茶茶饮料,拟明年投放市场。公司去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今年受疫情影响仍业绩不俗。
图片
在黄山徽字号雕刻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伟告知,他们从事徽雕艺术品和工艺品开发、生产、销售,以及非遗文化传播、展示和交流,目前在全国大中城市拥有零售网点800余家,产品出口美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在产品陈列室,茶杯垫、茶盘、水果叉、书写笔等亲民产品引人注目。杭州客人王少春认为,别让非遗成“飞遗”,即非遗高高在上,飞在空中,不接地气,最终被人遗忘。非遗应切入普通人生活,才能壮大产业。“徽字号”积极探索,可圈可点。
陈列架上,一木制花瓶采用浅浮雕技艺精雕细琢,中有古雅镂窗。瓶口,一枝红花旁逸斜出。
作者:黎小强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程红妹 二审:徐海生 终审: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