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微创误区!微创其实不等于“小切口”

“很多人一听到微创,就想到小切口。其实,微创应该是覆盖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华山医院周良辅教授说。
11月20日至21日,由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第四届羊城神经外科高峰论坛”顺利举行,与会专家围绕神经外科颅底鞍区病变以及脊髓脊柱病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图片
活动现场
什么才是真正的微创?周良辅介绍,微创是对患者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是一个综合的理念。在术前,医生选择治疗方式时,就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功能保护;术中,要通过手术技巧、治疗手段等方式,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创伤;术后,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周良辅强调,特别是在神经外科的治疗上,要特别重视患者的功能恢复。不但要为患者治好病,更要让患者有生活质量,活得好。他也提醒,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神经功能损伤的治疗上有了更多的方式。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但临床上只允许获得批准的定点医院试用,不能盲目乱用。民间某些传言可能会对干细胞治疗作用有夸大,希望患者们擦亮眼睛,不要轻信。
图片
周良辅院士
颅底鞍区病变是神经外科最复杂、风险最高的疾病,颅底肿瘤被誉为神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是神经外科手术难度的最高峰。脊髓脊柱病变则是近年来神经外科发展最迅速的一个亚专科方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业忠教授介绍,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对血管和神经能够做到最好的保护,才是真正的微创理念。”作为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鞍区学组组长,王业忠还非常重视多学科合作的作用。他在医院内牵头成立了颅底鞍区病变多学科协作组(MDT),包括放射科、影像科、病理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妇科、眼科等科室共同参与,定期对复杂颅底鞍区病变进行多学科讨论。
图片
王业忠教授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手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今年还引进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神器”——蔡司KINEVO 900机器人手术显微镜。这个手术“神器”让医生视野的清晰度增高了,立体感更强,也让复杂颅底鞍区病变手术更安全,效率更高。
“机器人手术”如何进行?手术室内,医生戴着3D眼镜,看着4K高清屏幕做手术,这改变了以往需要低头从显微镜目镜观察的习惯。医生双手操作的同时,脚踏可以不停地调整显微镜角度及焦点,这解放了外科医生双手。同时,神经导航、超声吸引器、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也配合使用。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王业忠提醒,换季时节气温变化大,脑血管病也会高发,如脑卒中、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重在预防,希望大家平时控制好血压、血糖的高危因素,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记者】朱晓枫
【摄影】李细华
【通讯员】许咏怡 许川徽
【作者】 朱晓枫;李细华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