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校长陈晓红院士牵头的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揭牌

三湘都市报11月29日讯(通讯员 张高阳 陈璐明 梁子旋 记者 刘镇东 黄京)11月28日,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陈晓红院士牵头获批的湖南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在中南大学揭牌。

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院士指出,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陈晓红院士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两型社会建设、资源高效绿色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持续攻关近三十年,做出了积极贡献。由陈晓红院士牵头的“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立足于数字经济时代大背景,以资源环境安全为主线,重点研究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管理等理论与运用,将为我国资源环境管理提供高水平理论和科技供给。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院士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的正式成立是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一件大事,标志着资源环境管理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就是要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推动资源环境管理大踏步进入智能化管理时代,将古典管理理论上升至现代管理理论,这是划时代的进步,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他对个人受聘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感到十分荣幸,表示将与中心主任陈晓红院士及所有成员一道,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完成好中心的各项研究任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着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卓越人才、推进国际合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按照“抓改革、促发展、应变局”的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基础科学研究的总体定位和“两条腿走路”指示精神,推进基金资助的改革。陈晓红院士牵头成立的“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已经拥有较为扎实的前期基础,凝练了较为明确的建设目标,凝聚了较强科研团队。他希望中心建设实施,能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重要思想为指引,能够把握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一世界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能够强化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和人才集聚,相信中心一定能汇聚和培养出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在把握管理科学规律上有新提升,在贡献原创理论和技术上有新推动,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问题上有新建树,真正将中心打造成为“学术高地、人才高地、智库高地”。

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表示,陈晓红院士牵头的“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湖南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喜事,是湖南省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结出的丰硕果实。当前,湖南省正大力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他希望陈晓红院士团队以中心成立为契机,有力汇聚顶尖人才,强化协同攻关,夯实基础理论,开拓前沿领域,强化应用驱动,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高水平的理论和科技支撑,为湖南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实施和生态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现场,在与会领导、院士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侯增谦院士、胡文瑞院士、杨列勋研究员、田红旗院士、陈晓红院士、刘合院士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揭牌。随后,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忠明、侯增谦院士、胡文瑞院士、张大方副主席、田红旗院士、陈晓红院士、欧阳晓平院士、童旭东厅长、刘合院士、杨列勋副主任分别向受聘为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咨询专家的中心成员颁发了聘书。

仪式结束后,随即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四川大学原校长谢和平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院长赵文智院士,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浩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安建教授先后作了主题为“地热能、CCU和海水制氢新(未来)技术探索——深圳再创业”“能源转型中的数字技术”“智慧水务初探”“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资源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学术报告。

随后,陈晓红院士围绕“引领学科前沿,突破核心技术,打造数字经济下的资源能源环境智慧管理原创新高地”主题作了学术报告。她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关键科学问题与中心建设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团队与优势、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五个部分对中心建设的基础、内容、方向和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她表示,中心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基础科学中心使命,构建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资源环境智慧管理理论方法体系,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我国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典型示范,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据悉,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迄今为止定位最高的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定位于打造“学术高地、人才高地、智库高地”,旨在瞄准国际科学前沿,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具有显著的战略引领力、科技原创力、前沿突破力,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中居于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