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夜幕下的劳动者

图片
万家灯火,都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风雨无阻,走街串巷;他们披星戴月,争分夺秒。他们中有“代驾小哥”“外卖小哥”“地摊摊主”等,他们是夜幕下的劳动者。
代驾小哥的“夜生活”
路灯下,他们身穿反光服,三五成群或者孤单一人守在饭店、歌厅门口,等着系统软件派单,他们有一个亲切的称呼——“代驾小哥”。
“叮,接单成功了。”手机里传来电子音提示。12月5日晚上9时40分,在安庆七街,代驾司机李师傅接到了当晚的第二笔订单,从七街到大观区华茂1958小区。
他找到顾客,先从包里拿出垫子,铺在顾客车的后备箱里,再将自己的小电动车放在后备箱的垫子上。随后,他又拿出了块垫子,铺在驾驶座上,“公司有要求,不能弄脏了顾客的车。”
今年38岁的李师傅,是一名兼职代驾。他开了家中介公司,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生意不好,故而从9月份开始,晚上出来做代驾,赚点钱补贴家用。
刚开始两个月,因为不得要领,他接到的单不多,出来得比较少。11月份,在熟悉了业务后,他跑得很勤快,几乎每晚都会出来,一个月接了100单,在软件上的级别从“青铜”升到了“黄金”。
李师傅通常晚上7时出门,深夜12时左右回家,有时候守得比较晚,也会等到凌晨4时。他活动的范围很大,七街、人民路、西门等都跑,但也不是漫无目的地跑。他总结出了代驾的规律:安庆的夜生活比较短,一般集中在晚上7时到12时。对于代驾来说,这个时间段可以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为7时到9时,这时候业务主要集中在各种土菜馆、饭店;下半场在10时之后,去一些夜店、歌厅、娱乐场所等候。找到规律,就不会骑着车子乱跑,慢慢业务量就上来了。
但偶尔也会有空守的时候,跑了一个晚上,一单也没接到。所以他更喜欢恶劣天气,“越是恶劣天气,我越要出门,因为订单多。”他说,上个月的一个雨天,他跑了8单,最后一单是到怀宁县高河镇,这一单挣了200多块钱,但到凌晨4时才回家。“回来时没有顺风车,我骑着小车,跑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家,路上还下着雨。”
虽然辛苦,但李师傅笑言,“我喜欢下雨天,也喜欢跑长途单。”他有个同事曾接到过去浙江杭州的单,一单就挣了2000多元,大家都很羡慕。
入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李师傅尝尽了酸甜苦辣。有时候,将客户送到了家,客户简单说了句,“谢谢,辛苦啦!你开车真稳。”会让他很高兴。但有时候,也会有点儿闹心。有些喝醉酒的客户,话很多,还会嫌他开车慢。“在等红绿灯时,我的习惯是,绿灯闪了,我就等一等,不去抢灯。有的客户就会催促你,‘快快快,闯了红灯算我的。’我还是会等一等。他就会埋怨我,‘你这人开车怎么这么慢。’不管他们说什么,我就听着,耐心跟他解释,‘既然您叫了代驾,肯定想安全到家,我负责把您安全送到家。’”还有的时候,碰到豪车时,会格外小心,客户埋怨他,你怎么舍不得踩油门啊,他说,“您这豪车,我要是不小心磕碰了下,这一年都白干啦。”
经过几个月的积累,李师傅已经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代驾师傅。“遇到醉酒后一上车就吐的客户,我会靠边停车,让他吐完再开车,以免发生危险;遇到到了目的地仍然人事不省,怎么都喊不醒的客户,我会先向门口保安求助,帮忙联系客户家属……”他说,公司平台上有各种遇事如何处理的课程,他要观看学习,还要考试,不然会扣驾驶分。驾驶分有12分,如果被扣完,就会被平台清退,不能继续干代驾。
10时14分,李师傅到达了顾客的居住小区,完成了当晚的第二单,获得了五星好评。他又骑上小车,开心地驶入了夜色中,继续寻找新的业务。上个月他挣了3000多元,这个月他跑得更勤快了,无论晚上天气多么寒冷,都会坚持出门接单。
代驾队伍庞大,单是他们平台就有300多人。李师傅希望可以早点升到“钻石”级别,这样平台就会优先给他派单,他就能接到更多业务。
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寒风中的城市“跑男”
不分年龄,服装各异;态度谦和,拼命奔跑;他们的身影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有一个亲切的外号——“外卖小哥”。
12月3日下午5时,“外卖小哥”徐志群刚吃完晚饭,手机上的“派单”声响起。他急忙戴上头盔,穿好工作服,赶到店铺前等餐。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这个来自望江县长岭镇的27岁小伙子,看上去有些黝黑。
“这一单来回要10公里,半个多小时。”说话间,徐志群手机上的派单声又接连响起,不一会儿,他接到了5单。徐志群利用等餐时间,一边翻看着派单,一边思索着如何顺路取餐、如何分配时间。他说:“送外卖不仅是个体力活,同时也是个脑力活。有的顾客距离远,有的送餐时间短,如何规划取餐、送餐路线,决定了能否顺利完成就餐高峰期的送餐任务。”
从入行时的“新人”,到如今的“老手”,徐志群用了半年时间。他说,刚做外卖员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寻找送餐地点是个困难事。“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楼栋号、门牌号标识不清,天黑以后更是看不清楚。为此,只能耐心寻找、咨询路人。”
而在午餐、晚餐高峰期,一些写字楼的电梯不太好挤,而且一层一停,对于外卖员来说,这也会耽误不少时间。为了准时送达,徐志群很少坐电梯,而是爬楼梯。“一般在人多的情况下,写字楼15层以下的楼梯都会自己跑上去,不然肯定会耽搁之后的送餐。”
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会“在线”10个小时。徐志群回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0月份的一天夜晚,天下暴雨,道路湿滑。此刻,点餐顾客暴增,他的手机也在同一时间收到了12份派单。“同时来这么多订单,当时心里有点慌张,担心会送不过来。好在送餐线路规划无误,耗尽车子的最后一点电量,送到晚上近11时,才全部顺利完成。有的外卖的外包装被雨水淋湿,还遭到了顾客的抱怨。”徐志群说。
“上个月跑了1100单,挣了5000多元。”徐志群说,跑外卖挣得是辛苦钱。他不赞成部分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闯红灯,超速、逆向行驶等行为。“毕竟生命安全最重要。实在来不及送达,可以提前和顾客说一下,绝大多数顾客都会理解我们的工作。”
徐志群说,送外卖,每天都能见到不少老面孔和新面孔。“其中很多顾客在拿到餐后都会说一声‘谢谢’,有的还会递上一杯热水,这会让我们外卖员在寒冷的季节里感到一丝温暖。”徐志群说,无论今后这个工作会做多久,这些温暖的画面会永远留在他心中。
虽然辛苦点,但能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这样的生活徐志群目前很喜欢。徐志群以前是一名厨师,专做日本料理。他的梦想是攒够钱后,回到家乡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料理店。“我在等待着机遇,希望这个梦想能早日实现。”
全媒体记者 唐飞
“95后”摊主化身网红主播
一边架起手机介绍产品,一边不忘向光顾摊位的市民推销。近年来,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不少地摊摊主化身主播,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创造更多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各位观众晚上吃了吗?没吃的快来尝尝陈小哥炒面吧!”12月4日晚,安庆七街,帅气小伙陈路安和往常一样,一边摆摊,一边在直播间里吆喝着。“我要一份炒面,待会下班过去拿。”“炒饭多少钱一份?”……观众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直播间里的人气高了起来。
放料、翻炒、控制火候……动作熟练、麻利。陈路安今年25岁,怀宁县人,趁着今年红火的地摊经济,他在七街摆摊卖起了炒面。从每天下午5时到凌晨4时,陈路安风雨无阻。由于分量足、味道好,且价格实惠,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顾客光顾他的炒面小摊。
从借钱摆摊,到现在每天营业额五六百元;从顾客寥寥无几,到现在生意红火,这个“95后”小伙子深知创业的艰辛。每天凌晨4时,陈路安准备收摊时,他会炒些炒面,免费送给环卫工人吃。“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劳动者的不易。”陈路安说。
谈起为何会边摆摊边开直播?陈路安坦言,刚开始直播只是因为“好玩”,并没有想太多。于是他买了三脚架,尝试一边摆摊一边和直播里的观众互动。由于长相帅气,幽默健谈,很快他直播间里的人气直线上升。网友们对这种直播的热情让陈路安没有想到。
当晚上顾客较多时,陈路安就把制作炒面的过程直播给观众们看,“本以为大家会不喜欢这种形式,但是没想到还是很多人留下来观看。有的观众还说要过来跟我学习摆摊。”陈路安说。
渐渐地,陈路安发现,“地摊+直播”,“线下+线上”的模式,可以在摆摊之余和更多的人互动,从而带动摊位人气。
“前不久,一位商店经理在我的直播间里一次性点了15份炒面,说要请他的员工们尝尝。”陈路安说,在直播间里,他会和观众们聊聊生活中的烦恼、摆摊中遇到的趣事等等,而观众们也都积极互动,说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直播过程中,一些观众聊着聊着就成了现实中的朋友。”如今,陈路安的直播平台账号已经有2万多名粉丝。
除了在直播间与观众互动,陈路安还经常将摆摊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自编自导,拍成短视频发布到平台上。其中有反映社会现象的,有记录摆摊生活的,也有娱乐搞笑的,这些视频引来了不少人的点赞和关注。目前,陈路安已精心拍摄100多条短视频,获得点赞30多万个。
摆摊至深夜,陈路安的妻子给他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如今,他的妻子已怀有4个月的身孕。陈路安说,现在最愧疚的是没有时间陪伴妻子,“等钱存够了,会买套房,给她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陈路安说。
全媒体记者 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