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走访|这个园区5年孵化澳门项目241个,成粤澳创客圆梦平台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走进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下称“创业谷”),目光所及是清新简约的办公楼宇,组合成颇具时尚气息的现代化园区。中午时分,几名澳门青年从办公室走出,呼吸冬日暖阳下的新鲜空气。
与澳门大学一路之隔,这片位于横琴环岛东路、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的园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珠澳青年,为创业梦想探寻真正的“落脚地”。
图片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5年前,创业谷正式“开谷”,成为粤澳创业者的逐梦摇篮。5年后,谷内入驻企业已由开园时的30家,跃升至累计孵化初创企业459家,其中澳门创业企业241家。
创业谷的成长之路,成为了粤澳深度合作落子横琴的一个样本,也为珠澳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为创业者打造“蘑菇林”环境
2015年6月,与澳门一河之隔的创业谷拔地而起,成为横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成为了澳门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的首选地。”珠海大横琴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大横琴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徐牧介绍,创业谷是为澳门和内地青年交流合作、干事创业、实现梦想重点打造的孵化平台。“我们就是要给粤港澳三地青年,特别是澳门的青年搭建一个创新创业的载体。”
图片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启用以来,创业谷接连实现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级跳,并且陆续被授予“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留学报国基地”等30余项资质。园区内入驻的企业,也由开园时的30家,到如今累计孵化初创企业(项目)459家,其中澳门创业企业(项目)241家,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6家,为30家企业融资5.03亿元……
不断扩增的数字背后,是各类创新创业要素高效流动、有机结合的结果。在徐牧的眼中,这一颇具科技感的现代化园区,却像是一片“蘑菇林”。他打了一个比方,“在一片森林里,如果有阳光雨露的滋养,蘑菇自然会长得旺盛,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适合‘蘑菇’生长的环境,提供它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
“稚嫩”的创业者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有哪些?“比如资金、政策、培训、咨询、导师等等。而创业谷所做的正是围绕这些要素,为创新创业青年提供充足的资源。”徐牧说,为架起琴澳两地协同发展的桥梁,创业谷做了一系列工作,比如打造“琴澳汇”“金谷汇”“智谷汇”“科谷汇”四大服务平台。
澳门青年创业训练营、创业服务中心、琴澳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创新创业成果展……通过加强与澳门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等的交流合作,创业谷正为澳门青年搭建一个“空间载体+创业生态+运营机制”的全方位立体孵化平台,同时不断激发他们在横琴创新创业的热情。
横琴正成为澳门青年的创业沃土
跨境说、埃克斯、迪奇孚瑞、普强时代……一个又一个创业梦想在这片“蘑菇林”中生根发芽,创业谷内的人气正随着粤澳创业者的聚集而不断升温。“谷内都基本进驻满了。”徐牧说。
朝翃(广东)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婉雯是创业谷的其中一名澳门青年创业者。两年前,曾在澳洲留学创业的她,由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回到内地,踏上了横琴这片热土,转型成为了二次创业者。
为什么来横琴?自然环境好、距离澳门近只是其中一个答案。“横琴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曾婉雯说,在横琴工作、生活越久,她越明显感受到,横琴对澳门青年创业者的方向指引越来越清晰,对澳门人才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完善。
“如果不是横琴,我真不知道该从哪开始。”对曾婉雯而言,创业谷成为了她步入内地的缓冲地带,是“从0到1”、二次创业的一个新起点。
回忆起那段初入内地创业的日子,曾婉雯感触很深。“那时的我连扫码付款都不太熟悉,一切都需要慢慢适应。而来到创业谷,大横琴发展公司企业服务部王坤就给了我很多意见,包括场地支持、政策解读等等,让我对企业的定位和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如今,在曾婉雯的带领下,她的公司业务范畴横跨金融投资、医药安全监测、文创旅游、会展与餐饮等多领域。她希望,可以通过横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将项目业务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融合琴澳两地以及海内外的信息、技术、资金等资源,助力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建设和横琴的持续发展。
“横琴是澳门和内地的融汇点。”曾婉雯说,从澳门家中经过横琴口岸来到创业谷,通勤时间不到半小时。“以后还会考虑搬过来住,进一步融入内地、融入大湾区。”
【记者】刘梓欣
【摄影】关铭荣
【作者】 刘梓欣;关铭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