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饥荒时期,请记住无私奉献的江西人

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据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编撰的《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记载,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19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且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1960年,灾情继续扩大,北方持续爆发特大旱灾。进入1961年后,大旱蔓延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比上一年最低水平又减产50%。
图片
图片
1958-1962年,全国遭灾最严重的10个省份是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前三名是山东、河南、安徽(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第38页,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刘少奇选集》第419页)调查的湖南来说,遭受自然灾害的程度在各省份中不算最大。因此,受灾列为第13位的湖南,损失受决策错误影响显然是主要原因。例如真实事件改编,《海林都》就是这样的电影。因为出现了大饥荒,来自江苏、安徽等地的灾民纷纷涌入上海,一时间,上海街头的弃婴弃儿数量剧增。在乌兰夫同志亲自组织安排下,内蒙古收养三千江南孤儿的故事。由草原母亲们抚养,3000孤儿北上内蒙古。
图片
当上世纪全国性大饥荒的发生,江西作为革命老区,亦未能幸免,但相较之下,江西受大跃进贻害甚少,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即便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江西仍然是全国粮食最为充盈之地,不仅努力自给,还不断调拨外省,缓解各地缺粮困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不少当年的浙江人、江苏人、湖南人、湖北人、河南人那样逃荒来到富庶的江西谋生,那个时候江西有饭吃,饿不死。善良淳朴的江西百姓对周边兄弟省份都施以援手,其中很多当年逃难到江西定居的外省人。前江西省委书记孟书记还在一个论坛上说起1961年周恩来总理来江西视察,连干三杯酒,请江西增加外调粮食3亿斤的事情。
图片
1959年初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15个省发生春荒,其中河北、山东等5省严重缺粮。到1960年,灾情更加严重。全国受灾面积达到9亿多亩,占全国16亿亩耕地面积一半以上。——饥饿、逃荒、浮肿病、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等情况出现并呈增加趋势,都因为粮食的极度匮乏。无农不稳,城市依靠农村供应粮食。1960年入夏后,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等大城市和工业区粮食库存薄弱,粮食供应岌岌可危,首都北京只能供应7天,天津只能供应10天,处于鱼米之乡、本是“苏湖熟、天下足”的大上海,没有大米库存,而共和国长子、重工业基地辽宁省的10个主要工业城市只能供应八九天。
图片
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水稻生产面积在全国居第二位,水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另一个为四川省)江西早稻种植面积在华东数省中是最多的,当时江西人口只比福建多一点。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省同全国一样,粮食总体短缺,1958年杨尚奎汇报了江西基本情况,江西富裕的地方,还可以勉强吃饱;困难的地方,那就要靠‘瓜菜代’了。这次来京开会之前,我到临川县一些公社看了一下,公共食堂煮的‘饭’,基本上是红薯叶子呀!”杨尚奎的声音哽咽了,农民吃不饱饭,他感到不安,有愧。周总理很难过地说:“在山东,红薯叶子都吃不上哟!问题是全国并不止一个山东。通过全省上下努力,当年完成粮食外调15.5亿斤。
图片
1961年,灾荒形势依旧严重,江西省委考虑,这几年外调粮食较多,本省粮食也比较紧张,打算减少一点外调任务,初步意见1961年外调12亿斤。加上这些年,几十万外省人口涌人江西,高峰期达50万人,这些人也要消费粮食。不料,这个数字还是被突破了。”为了使江西省同意在12亿斤外调基础上再加3亿斤粮食外调,周总理耐心、细致地做江西省的说服工作。周总理肯定地说:“我有调查,江西老表口粮水平比较高,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鲁、豫好多了,增加3亿斤虽然有困难,但还是可以增加的!无奈,刘俊秀只好答应。就这样,周总理连干了3杯酒,江西为此拿出了3亿斤粮食。有人说,1杯酒就值1亿斤粮食,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最昂贵的一杯酒了。在饥饿困难的年代,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总管家,就是这样筹集粮食的。“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江西人是多么的“傻”,即使自己挨饿,也要把粮食捐出去。
图片
据统计,1950年至1980年,江西共外调粮食368亿斤,其中净上调287亿斤。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省累计外调粮食43.5亿斤,成为当时全国调出粮食最多的两个省份之一。还要指出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除新疆、西藏以外各省区市都有成千上万的百姓离家舍土,在江西沿街乞讨,其中尤以安徽、山东、河南居多。省委指示:不论他们来自哪个省,都是中国的老百姓,不能让他们饿死在江西境内,一律要给他们饭吃。遵照省委指示,在江西的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上开设了粥棚,每日为灾民免费提供赖以活命的米粥。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的粥棚救助的灾民达数百万人次。
图片
到七八十年代,也有很多沿海一些省份的人去江西打工,多数是做木工,油漆工,砍树木,挖煤等,也有一些是做鸡毛换糖的生意。到九十年代,浙江等沿海省份慢慢发展起来了,到江西打工的浙江和江苏人就逐渐回归到当地了。曾任国家粮食部副部长的赵发生对江西给国家的粮食贡献曾予以高度评价,江西“每年至少向国家调拨8亿至10亿斤粮食,包括在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三年里”,“别的省粮食是有进有出,惟有江西是只出不进”,“只有江西是个‘不倒翁’”;江西坚持调出粮食救助全国,“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是了不起的贡献”!90年代邓得知江西粮食压库问题严重,库外堆放的粮食有40亿斤时,邓指出:在粮食问题上,江西是作了贡献的。你们有困难,可以向中央反映。他对江西是有感情的,他在站台上时而信步、时而驻足,侃侃而谈,对江西加快经济发展作了重要指示。
图片
例如老人名叫林某平,今年79岁,江苏扬州人,因上世纪六十年代哥哥林某安逃荒至彭泽,后在彭泽县轧花厂上班,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因触电去世了,留下了妻子和一双儿女。亲情,是时光深处彼此的惦念,这份惦念并未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减。“如今我已经儿孙满堂,心中对哥哥一家十分牵挂,母亲去世前曾交代一定要到江西彭泽找到哥哥一家 ,每每想起心中很不是滋味,此时想来碰碰运气,寻找亲人。””老人哽咽道,通过余某联系上老人的侄子林某富,说明了情况。林某富听后万分激动,立即驱车赶到龙城派出所相见,失散多年的亲人在民警的见证下终于团聚。寻亲的路相隔600多公里,这条长达600多公里、横跨半个世纪的寻亲路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林老乘车返回江苏。看到侄儿林某富依依不舍的眼神,这位古稀老人又一次落泪。
图片
图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江浙沪粤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了,周边省份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了,江西经济在全国不如周边省份,总量连安徽都不如了。现在江西人都跑往浙江,江苏打工去了。有很多浙江人迁回浙江了,有很多江苏人也迁回江苏了,有些迁不回去的还在江西。现在江西发展落后周边了,但是江西上世纪无私奉献值得每一个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