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形成与破坏野外地质实习指南

进入21 世纪,大陆形成与破坏改造已经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克拉通的演化得到国际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与全球其他克拉通相比,华北克拉通是研究大陆演化的最佳切入点,因为它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演化过程。华北克拉通形成于18 亿年前,由东西两个古老地块聚集而成,直到古生代末一直保持稳定。但是,大约2 亿年以来却不稳定了,它发生了强烈的地壳变形、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大地震,如1966 年邢台地震、1975 年海城地震、1976 年唐山地震等。克拉通稳定性整体丧失的本质是“ 克拉通破坏”,这也是大陆演化的普遍规律。在传统的认识中,大陆被认为是一成不变的,只是随着大洋板块的运动而运动。克拉通破坏的发现,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大陆演化的整体面貌。大陆通过漂移、碰撞而发生拼合,进而变成稳定的克拉通,但这并不是大陆演化的终结。在受到周边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影响时,克拉通会发生破坏;待到深部地幔恢复到正常状态时,上部的大陆又趋于稳定,形成新的克拉通。新旧更替,周而复始,作为一种重要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克拉通破坏是大陆演化的关键一环。
华北克拉通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区域,以此为契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相关教学及科研人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勘察及研究,在北京云蒙山地区建立了野外实习基地,在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华北克拉通形成与破坏野外地质实习指南》。
图片
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北京云蒙山地区,距北京市区约65km。该地区出露新太古代密云杂岩及基性岩墙群、沙厂环斑花岗岩杂岩体、中- 新元古界及古- 中生界地层等,并在20 世纪80 年代初确立了我国第一条低角度正断层和第一个变质核杂岩,是理解华北克拉通形成演化与破坏等新重大科学问题的窗口。因其丰富的地质现象,该地区成为第30 届国际地质大会等国内外重要地学学术会议野外地质考察区域。
图片
▲ 密云怀柔实习区地质简图及野外考察点位分布
为全面了解华北克拉通的形成、稳定与破坏的岩石记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选取北京市密云—怀柔—昌平地区,开展华北克拉通形成与破坏研究生野外地质实习。实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包括46 个实习点
第1 章,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及其标志。包括如下实习点:
1-1 密云杂岩(25 亿年前的陆壳);
1-2 密云杂岩及其中的红眼圈麻粒岩(25 亿年前的表壳岩系);
1-3 混合岩化与麻粒岩(25 亿年前的下地壳);
1-4 密云杂岩及其与长城群的不整合(一步跨越7.5 亿年);
1-5 25 亿年钾质花岗岩及其与长城群的不整合(一步跨越7.5亿年);
1-6 密云岩墙群(17.3 亿年,固结纪典型岩浆活动)及其与长城群的不整合;
1-7 沙厂环斑花岗岩杂岩体(16.9 亿年,固结纪典型岩浆活动)及其与长城群的关系;
1-8 克拉通一直稳定吗——侏罗系与长城群的不整合(一步跨越16 亿年);
1-9 克拉通一直稳定吗——四干顶岩体(暌违15 亿年的花岗岩侵位)。
第2 章,华北克拉通盖层沉积记录——密云中- 新元古界与地球环境演化。包括如下实习点:
2-1 长城系,常州沟组;
2-2 长城系,串岭沟组;
2-3 长城系,团山子组;
2-4 长城系,大红峪组;
2-5 蓟县系,高于庄组;
2-6 蓟县系,杨庄组(备用点);
2-7 蓟县系,雾迷山组;
2-8 蓟县系,洪水庄组;
2-9 蓟县系,铁岭组;
2-10 待建系,下马岭组;
2-11 青白口系,长龙山组;
2-12 青白口系,景儿峪组;
2-13 寒武系,府君山/ 昌平组。
第3 章,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岩石与构造证据——云蒙杂岩构造解析。包括如下实习点:
3-1 中侏罗世龙门组沉积- 构造剖面;
3-2 韧性变形及叠加韧性剪切带之上的脆性变形;
3-3 大水峪韧性剪切带上盘的岩石变形;
3-4 河防口断层下盘韧性剪切带;
3-5 铁岭组灰岩;
3-6 河防口断层下盘绿泥石化——云蒙峡口(水堡子);
3-7 云蒙山岩体被后期不同期次岩脉穿切的变形特征;
3-8 石城闪长岩同蓟县系高于庄组接触界线;
3-9 强烈剪切变形地层的层序识别和构造特征分析(贾峪东河边);
3-10 四合堂韧性剪切带;
3-11 韧性剪切带;
3-12 云蒙山花岗闪长岩;
3-13 飞来峰前缘;
3-14 构造窗;
3-15 逆冲推覆体的前缘;
3-16 大水峪韧性剪切带上盘的岩石变形;
3-17 大水峪韧性剪切带上盘岩石变形的表现;
3-18 云蒙山花岗岩内发育的糜棱岩带;
3-19 四海盆地上侏罗统髫髻山组火山岩。
第4 章,上庄杂岩体。包括如下实习点:
4-1 上庄杂岩体辉长岩单元;
4-2 上庄杂岩体辉长闪长岩单元;
4-3 上庄杂岩体二长闪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的接触界线;
4-4 上庄杂岩体的粗粒正长岩;
4-5 上庄杂岩体的细粒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形成与破坏野外地质实习是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并涉及部分地貌学内容。野外地质考察重点包括:(1)太古宙—古元古代片麻岩(密云群、四合堂群);(2)中- 新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 青白口系)和下古生界至上中生界的沉积地层;(3)中生代髫髻山- 张家口火山岩,石城闪长岩- 云蒙山二长花岗岩- 上庄杂岩等岩浆岩;(4)云蒙山东南侧的拆离断层和北部的四合堂逆冲推覆构造。野外实习要求相关人员能够从认识常见的沉积、构造现象,掌握矿物、岩石的野外鉴定、观察方法入手,了解认识典型克拉通地块各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沉积特征与环境、地层序列及演化;掌握褶皱和断裂构造的识别标志、野外描述和判定方法;熟悉和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所获得的实际资料,了解实习区岩石、地层、构造及沉积特征,分析恢复地质发展历史;进而认识和理解克拉通形成—稳定—破坏这一完整的地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