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怎么给我家孩子取外号“小胖”?

作者:协和医院儿科林鸣
主题:生长发育
有一天,门诊来了个4、5岁的小男生,和同龄小朋友明显不一样:皮肤白白的,肥胖体型,看起来智力发育落后,手脚都小小的。
根据这几个特征,我跟妈妈说:“孩子目前的表现怀疑是小胖威利综合征,需要做基因检测。”
妈妈:“什么?我们家孩子虽然胖是胖了点,但也不用给他取外号小胖吧?”
我:“……不是给您家孩子取外号,是有种疾病叫做小胖威利综合征。”
图片
小胖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是由于15号染⾊体⻓臂上的⽗源活性基因表达缺失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据国外统计的发病率是1:12000-15000,所以这样推算我国大概有5-10万个小胖威利综合征患者。
小胖威利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呢?
妈妈怀孕期间
胎动少、小于胎龄儿、宫内发育不对称等。
婴儿期
新生儿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是标志性特征,还有包括哭声弱、皮肤偏白、生殖器发育不良(隐睾、阴囊发育不良)等表现。
儿童期
无法自控的食欲:与婴儿期喂养困难不同,因为下丘脑功能障碍,这类孩子没有饱感,往往食欲亢进无法自控,体重急剧增长,可在早期发展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鼾症)等。
运动发育落后:比如8个月才能抬头,2岁才会走,并且即使2岁以后会走路,但四肢协调能力及平衡感明显要差一些。
特殊外观:小手小脚以及下图所示的特殊面容。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迟缓:智商比正常人的平均值低40分左右,说话较晚,比如2岁时才会说“爸爸、妈妈”,并且发音不准。
情绪问题:常表现为脾⽓暴躁、倔强、强迫症⾏为以及搔抓皮肤。
骨骼问题:常常出现脊柱侧弯,患病率为37%,其中大概13%的患者需要⽀架治疗或外科⼿术治疗。
牙齿问题:因牙齿珐琅质软、唾液多且黏稠、磨牙等,常常出现蛀牙,牙齿脱落,牙齿排列不齐等问题。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15)
小胖威利综合征如何诊断呢?
如果宝宝有上述的症状,需要到专业的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由医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考虑有这个疾病的可能,需要做基因检测——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法(MS-MLPA)进行确诊。
被诊断为小胖威利综合征,该如何治疗呢?
因为这种疾病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广,所以需要多学科合作治疗,包括儿童内分泌科、新生儿科、遗传代谢科、康复科、营养科、眼科、骨科等综合诊治。
营养及喂养
在新生儿及婴幼儿期,因为宝宝喂养困难,常常需要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浓稠的⾼卡路⾥饮⻝,有必要时还会置入胃管。同时需要去康复科进行强化躯体训练和技能训练,可帮助改善肌张⼒和肌⼒,语言康复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吞咽、交流和发⾳功能。
儿童期及青少年期,因为孩子会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导致暴饮暴食,所以严格限制⻝物摄⼊控制肥胖非常关键,家庭、学校以及医院三方合作是很有必要的。
药物治疗
有研究发现,在早期 (生后3~6月龄)就开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所以在不存在明显生长激素使用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以助肌肉组织发育、改善肌力,改善摄食能力并尽早纠正代谢紊乱情况。
脊柱侧弯
小胖威利综合征的宝宝发生脊柱侧弯的风险明显升高,所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全脊柱正侧位X光检查,对比治疗前后脊柱变化情况,联合小儿骨科会诊确定是否需要矫形治疗。
性腺功能减退
大概所有的男宝宝都会出现隐睾,70%左右的男宝宝会出现小睾丸和阴囊发育不良,约76%的女宝宝会出现阴唇及/或阴蒂发育不全,56%发生原发性闭经。这类情况就需要到儿童内分泌科进行诊治。
最后,尽管宝宝被诊断为小胖威利综合征是不幸的,但只要科学诊断以及干预治疗,宝宝也会有个不一样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Prader-Willi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15)[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006):419-424.
2.Burd L, Vesely B, Martsolf J, Kerbeshian J. Prevalence study of Prader-Willi syndrome in North Dakota. Am J Med Genet 1990; 37:97.
3.van Mil EA, Westerterp KR, Gerver WJ, et al. Energy expenditure at rest and during sleep in children with Prader-Willi syndrome is explained by body composition. Am J Clin Nutr 2000;7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