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初二女孩因狂犬病脑死亡!“十日观察法”在中国不适用?

初二女生未打狂犬病疫苗脑死亡
弟弟暂无大碍
近日,网络上一起悲剧受到广泛关注。
事件缘起杭州市萧山区疾控中心发布了一则简报:
图片
简报中提到,萧山区金惠中学初二在读女生姜某,于11月6日晚餐后在家中出现右手发麻,并伴有疲乏,周身不适,但其与家人未引起重视,未就诊;8日凌晨2时许呕吐2次,并伴有出冷汗、头晕、头痛等症状。
据了解,女孩现已处于脑死亡状态,虽然家属仍未放弃,但恐怕凶多吉少
8日上午,姜某前往省儿童医院滨江院区内科就诊,医院予抗感染、抑酸、补液等对症处理;8日晚其呕吐加重,伴呕血、大量出汗、畏光等症状,转急诊抢救室;9日姜某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加重,被收入PICU治疗,因其烦躁不安,医院予以镇静等对症治疗。
姜某自13日开始逐渐进入昏迷状态,16日开始出现瞳孔散大,目前已处于脑死亡状态。
经调查,姜某家今年3月曾从外捡回一只流浪狗,因4月该犬出现乱咬犬笼等异常情况,持续约2天后,他们将该犬丢弃,不知去向。家属否认患者曾被该犬致伤。今年5月他们从朋友处带回一只小狗饲养,9月该犬曾咬伤姜某弟弟(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姜某曾向家长说起自己在7月也曾被该犬伤过,但未被重视,故未处理伤口,未就诊,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家属称该犬未注射过狂犬病疫苗,无异常表现,姜某发病后该犬已被丢弃,现不知去向。
这件事引发网友热议:
图片
疾控中心:不存在“重男轻女”
父母已倾尽所有
简报在网络上流传后,引起网友对于该家庭“重男轻女”的质疑。
12月14日,简报中所描述的事情发生地,萧山区北干街道兴议村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她应该是在弟弟被狗咬了时,才告诉了家长自己曾被伤,家长知道了事情就去给弟弟打了疫苗。他们可能以为姜某最初被抓伤的时候没有提,相当于稍微抓了一下,不要紧的。
目前姜某的父亲一直在医院守着她,家属进不了重症监护室,父亲就每天睡在车里。他们家要一直等到医院不让治了再放弃。
据媒体记者透露,该女孩于11月9日转入PICU治疗,问及治疗费时,工作人员称:重症监护室每天的住院费很高,但是具体多少我们无法透露。
事件引发了一些迷思:
当提起被狗咬伤要立即接种狂犬疫苗时,有人可能会讲:瞎说,现在都提倡用“十日观察法”,如果被咬以后十天内狗没死,我就不用打狂犬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十日观察法”是这样讲的:
如果可能,应告知兽医部门,查明咬人的动物,并将此动物(健康的狗或猫)进行隔离观察。或者可以对此动物采取安乐死措施,以供立即化验检查。在10天观察期或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期间,必须继续采取预防措施。如果动物经证明未患狂犬病,可以停止治疗。如果不能捕获和检测疑患狂犬病的动物,则应完成整个预防程序。
所以重点是:一旦发生 Ⅱ / Ⅲ 级暴露,在这 10 天之内,该打疫苗就还是要打疫苗。并不是部分人以为的“我等十天,不用打疫苗”。
(所谓Ⅰ级暴露、Ⅱ级暴露、Ⅲ级暴露,是指人跟动物接触的狂犬病危险程度,其中,Ⅲ级暴露的危险性最高。)
十日观察法仅限于家养的犬、猫和雪貂,且伤人动物需有明确记载并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史。
十日观察法还要考虑众多因素,如:暴露地区的动物狂犬病流行病学、伤口类型、暴露严重程度、伤人动物的临床表现及其免疫接种状况、伤人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的可能性以及实验室诊断的可获及性等。
暴露后应立即开始预防处置,如有可能,应对可疑动物进行识别,隔离观察(外观健康的犬或猫)或安乐死后进行实验室检测,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或观察期内,应继续进行疫苗的暴露后预防接种。
如可疑动物无法进行实验室检测或观察,则应给予全程暴露后预防,如果动物经适当的实验室检测证实未感染狂犬病,那么暴露后预防可以终止。
由于十日观察法有很多严格的前提条件,并不适用于所有暴露后预防。
杭州病例与“十日观察法”冲突吗?
据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患者姜某家属称,今年3月曾从外捡回一只流浪狗,因4月该犬出现乱咬犬笼等异常情况,持续约2天后,他们将该犬丢弃,不知去向。家属否认患者曾被该犬致伤。
今年5月他们从朋友处带回一只小狗饲养,9月该犬曾咬伤姜某弟弟(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之后它被丢弃。姜某曾向家长说起自己在7月也曾被该犬伤过,但未被重视,故未处理伤口,未就诊,未注射狂犬病疫苗。家属称该犬未注射过狂犬病疫苗,无异常表现。
11月6日起,姜某开始出现一系列症状,自13日开始逐渐进入昏迷状态,16日开始出现瞳孔散大,目前已处于脑死亡状态。
但如果家属所述情节之外,没有其他隐情,该犬在7月咬伤姜某后,至9月咬人前仍未出现异常,根据十日观察法,它在咬伤姜某时,就不具有传染性,姜某应该是安全的。
对此,权威疾控部门的副研究员邓荣分析,从目前披露信息看,姜某有可能是被家属所述的第一只狗感染的,也可能还有其他的被动物致伤的经历。遗憾的是,该犬已被丢弃,故无法确定病毒源头。
据介绍,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在3个月内发病,潜伏期长的可达10年以上。潜伏期的长短,主要跟伤口的部位、伤口的程度以及病毒的数量密切相关,咬伤的部位越是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越短。
而“十日观察法”并不是指被咬伤后“什么都不做,只把咬人的猫狗关起来观察十天,动物没事了人就没事”。邓荣告诉健康界,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接种疫苗,如果10天一过,动物仍然健康或确诊病毒阴性,那么伤者的疫苗预防可以终止。
“十日观察法 ”是否适用于我国?
2012年,时任WHO被忽视的热带病控制司下属的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团队负责人F.X.Meslin博士曾表示,“尽管有2000万人接受暴露后预防(PEP),全球每年仍有5万人(主要是在非洲和亚洲)死于狂犬病。当今在全世界,有太多的PEP应用于那些本来不应当应用的人。”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道
那么,“十日观察法”究竟适不适用于我国?
邓荣个人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十日观察法”基本还是有效的。但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并不可行。
她表示,国外大多宠物被免疫过,而国内动物大多没免疫,“十日观察法”在中国很难施行。国际上公认犬只免疫率达到70%以上才能有效控制狂犬病的流行,然而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犬、猫免疫率极低,农村地区犬只免疫率仅为10%至20%,猫则几乎没有进行过免疫。没有70%以上的犬免疫,要推行“十日观察法”不现实。中国狂犬病防控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源头犬只免疫的问题。
“在被狗咬伤后最好还是及时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涂抹碘伏,及时注射狂犬疫苗,把感染狂犬病毒的可能性减到最低。因为如果十天后狗死了,你注射疫苗就晚了。”邓荣建议。
狂犬病死亡率近100%
图片
狂犬病毒外观示意图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病毒——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的天生杀手。
宿主被咬伤后,唾液里的病毒先接触的往往是皮肤和肌肉,距离大脑还路途遥远。病毒会先缓慢地复制,壮大队伍,伺机进入神经系统。它们佛系而谨慎,总能成功骗过人体的免疫系统。
“我喜欢口水和脑子”
图片
口水横流、行为怪异的犬类是典型形象
狂犬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唾液。没有体液交换的肢体触碰、空气、消化道等途径都是安全的。最常见的传染方式就是被发病动物咬伤,或被舔舐伤口。犬类虽背负盛名,但蝙蝠、浣熊、狐狸、猫等动物也造成了一部分病例,只是经常被忽视。
被口水淹没只是前奏,狂犬病毒的终极追求是哺乳动物的大脑。和大多数病毒一样,狂犬病毒在人体也有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个别短于1周或长达1年)。
无论如何,感染的自然结局就是神经系统走向麻痹,患者陷入昏迷。由于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都受神经支配,大部分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或心率失常等脏器功能崩溃。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狂犬病杀死人的过程,这就是生化危机!
狂犬病患者的观察实录
病毒抵达大脑前,一切都还来得及
病毒在大脑中肆无忌地达到“毒”生巅峰后,就需要寻找下一个倒霉的宿主。
它们沿着神经系统返回人体其他部位,尤其是唾液腺。感染会引发唾液分泌旺盛(产生更多带病毒唾液)、吞咽困难(唾液停留在口腔更久)、啃咬兴奋(传染其他个体),这些症状恰好都能提高病毒随唾液传播的几率。作为结构单一渺小脆弱的病原体,狂犬病毒似乎有着令人细思极恐的“智慧”。
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注射疫苗是目前唯一的保命方法。疫苗的作用是人为给予警报,提前动员免疫大军,趁病毒还没入侵神经系统,在透过血脑屏障前将之消灭。
图片
接触类型和推荐的接触后预防措施
图:世界卫生组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狂犬病毒虽然狡猾,但也绝非不可战胜。但现阶段,疫苗仍是我们在病毒暴露风险下,把握生命主动权的最有利武器。
来源:健康界
作者:暗子、木月
“几百块买个心安,狂犬疫苗必须打”
主要涉足领域:医护/疾病/历史/心理
本文部分内容及数据自:
中科院物理所、十点科学、世界卫生组织、疾控家园、科学说、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生命科学前沿、潇湘晨报
参考文献:
《预防中国》2018.02 第148期、
Tepsumethanon V, Wilde H, Sitprija V. Ten-day observation of live rabies suspected dogs.. 2008, 131:543-6.
DOI: https://doi.org/10.3201/eid2612.200303
www.chinacdc.cn/jkzt/crb/zl/kqb/kqbzstd/201809/t20180928_194351.html
小健说: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加载中...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