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收藏

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探街丨建设新村:80年代的广州尖东,广州第一个工人新村

建设大马路,建设新村……
一连串以建设为符号的地名
贯穿在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辖区
这个见证着新中国发展的地方
人文、创业气氛浓厚
往昔·建设街居民的“乡愁”
建设街得名建设新村
作为环市东中央商务区一部分的建设街
形成摩天大楼与低矮民居
相互交错的街区风景
至今,许多建筑工人、跟建筑有关的企业“蓝领”仍旧活跃在建设街范围内,他们与来此居住的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区的“白领”及来华经商贸易的外籍人士,构成建设街的社区。
图片
建设街党工委书记李嘉斌认为,“建设”两个字,就是建设街居民的“乡愁”,他们对于建设这个名称的认同感非常强,这也是吸引“白领”及来华经商贸易的外籍人士的品牌。街道要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片
为什么叫建设新村?
建设新村是建国后广州市第一个工人新村。195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为改善工人居住条件,成立“广州市工人福利事业建设委员会”,负责规划筹建工人宿舍。
图片
由广州市建设局具体负责,在黄华乡东的孖鱼岗一带征用13.3万平方米的荒丘和菜地,于1953年建成60幢平房(家属宿舍)和四幢二层楼房(单身宿舍),安排了4700多名工人和他们家属居住,因建设局在此建宿舍,故命名为建设新村。
图片
当年的建设工人宿舍,可说是全广州最“威水”的地方。不少老广都还记得,这里一度被自豪地称为广州的“尖东”,居民生活也越来越好。
图片
虽然也一度经历难以避免的“阵痛”整改,但经历多次变迁的建设新村,如今早已“老村换新颜”。这里是充满了广州风格的流行街巷,它不同于北京的前门或者上海的外滩,氛围更为放松。
图片
当下·三大社区平台
建设街积极盘活资源
做好社区治理的工作
辖区共建平台
建设街党工委率先建立“党建+联盟共建”,开展各类特色“先锋惠民服务活动”,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志愿活动等方面创新打造了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红色”项目,推进历史街道焕发“红色”活力,并积极盘活辖内丰富的资源为大马路社区打造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试点赋能。
居民协商议事平台
建设街逐步解决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停车位不足、旧楼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获得了社区居民的点赞。
“越秀先锋”移动平台
疫情期间,街道利用“越秀先锋”平台,,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全街共在该平台登记处理各类民生服务事件1509件,有效助力社区网格化精细治理。
当下·现代化样本
建设街将不断提升街区共治能力,做大做强“榕树头街坊”群防群治队伍,构建“线上越秀人家+线下社区议事厅”二合一议事体系,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样本。
图片
建设街联合开发了
全市首个互联网社区议事平台
同心家园微信小程序
2019年4月该平台小程序运行以来,至今已顺利解决社区治安、电梯加装、噪声扰民等多个民生问题,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提供创新动力。
当下·提升党建+文化
推进新时代党建
建设街把文化
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红色”基层快递示范点
日前建设街与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进行党建共建协议签约先行先试打造“红色”快递基层示范点。
图片
图片
每天早晨,快递小哥们都会打开“学习强国”APP,按时“打卡”学习习总书记“每日金句”。学习氛围愈渐浓厚,在办公区域的LED显示屏上,都能看到滚动播放的教育内容。
图片
快递小哥们组建了榕树头快递小哥志愿服务队,他们有时化身成国家方针政策宣传员,有时又是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工作的信息员,有时又成了平安广州的巡防员,而公共文明引导员也是他们的“名片”之一。
六大志愿服务项目
街道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打造“平安红”“书香韵”“活力彩”“邻里缘”“义起来”“爱成长”六大志愿服务项目。
图片
榕树头广场文化圈
依托榕树头文化艺术中心,街道定期组织开展歌咏、曲艺、舞蹈、小品、棋艺、讲古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步打造出一个以广场为中心,带动周边社区,面向辖区广大居民百姓的“榕树头广场文化圈”。
未来·打造全链条产业
建设街道是
环市东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
利用腾笼换鸟
“建设”产业全链条
配合推动发展直播经济,打造广州直播电商示范试点。
立足辖内建筑设计行业规模优势,吸附更多优质企业打造配套产业链。
巧借环市路科创走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
图片
街道将用绣花功夫
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结合南洋电器厂及周边地块连片改造工作,积极引入一批高端优质业态进驻,高标准打造大湾区科技、金融、智能制造地标建筑群。携手“社区设计师”,推动黄华路外立面整饰工程,巩固提升大马路容貌示范社区品质,集中打造一批示范区街。
图片
建设街道简介
【方位面积】
建设街道(简称建设街)位于越秀区中部,东起建设六马路,西至小北路的东濠涌边,南抵东风东路,北达南坑东广深铁路,面积0.91平方公里,是广州市面积最狭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
【居民情况】
设有六马路、中马路、二马路、大马路、黄华南、黄华塘、黄华北、旧北园、麓湖路9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69133人,常住人口49742人,流动人口8818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