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水、电、路、讯”提高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一分,群众脱贫之路就畅通一分。“十三五”以来,平塘县聚焦“水、电、路、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了基础,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打通饮水“最后一公里”群众喝上“小康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十三五”以来,平塘县多方统筹、高位谋划,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打通了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百姓家。
图片
水花四溅,嘴角翘起。在掌布镇掌布村翁边组,王光付将接好的自来水提到牛棚喂牛,从牛棚出来后,他又将剩下的水舀出来喂小鸡。在家门口就有水喂鸡养牛,这对王光付来说,是多年来的期盼。
“我以前牵马去驮水,一次驮一百斤回来就只剩六七十斤了,一天最多驮两次,水不够喝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喝屋檐水、牛滚凼的水。”王光付回忆起曾经缺水的日子感慨地说道。
掌布村翁边组海拔约1070米,由于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水源点太低,工程性缺水严重,群众饮水问题要么靠天下雨,要么就去到比较远的水源点,肩挑马驮。为了解决当地群众用水难题,2019年,在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支持下,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从相邻的新坪村搭建7.1公里的输水管道,成功将自来水输送到了位于半山上的掌布村翁边组,从此,翁边组群众彻底告别了用水看天的日子。
“我这么大年纪,第一次看到自来水流到家里,感觉非常的幸福,感谢党和政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水用,现在有水了,今后我想多养一些鸡、猪,增加收入。”王光付充满期待地说道。
掌布镇掌布村自来水到家入户只是“十三五”以来平塘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一个缩影,平塘县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3.66亿元,建成规模水厂26座,安装管道3600余公里,入户7万户,解决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近10万人,全县集中供水率达到98%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8%。如今,在平塘各村组,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润了百姓,暖了民心,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成了群众心中的幸福“小康水”。
电网情深 点亮千家万户
同步小康路,电力率先行。“十三五”以来,平塘县高度重视农村电网建设工作,通过“小康电”工程,全面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压质量差及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用电瓶颈问题,加快缩小城乡电力差距,满足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群众生活用电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大转变。
图片
走进掌布镇开花寨村沙寨组,一排排整齐的混凝土房屋沿着公路蜿蜒分布,在住房周边供电线路横平竖直、整齐划一,农家房屋里村民正悠闲地看着电视、做着饭。而在“小康电”工程实施以前,放心使用各种生产生活用电设备是当地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开花寨村沙寨组群众卢传礼说:“以前一打雷下雨就停电,有时候几天电都不来。每到做饭高峰期用电的人多时,连饭菜都煮不熟。”
掌布镇开花寨村沙寨组共有58户200多名群众,主要居住在2公里长的公路沿线,在供电网络改造前,村民们用的都是“毛藤线”和机械表,不耐用的同时老化破损情况严重,时有漏电情况发生。2019年,平塘供电局对开花寨村沙寨组供电网络设备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表箱和进出线都采用环保安全的材质,线径增大的同时,也变得整齐、安全、美观、耐用。
“以前电不稳定,容易把我的农机给烧坏,现在我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这个农网改造真是好得很,想用什么电器都可以。”开花寨村沙寨组群众潘朝禹笑道。
经过多年农网改造升级,平塘农村地区已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城乡居民用电实现同质同价,农电管理体制日趋完善,一套高效稳定的农村供电体系已经形成。据了解,2014年以来,平塘供电局累计投入资金5.97亿元,大力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其中2019年以来,投入1.53亿元延伸农村生活生产用电“最后一公里”,让平塘群众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飞跃。
“加硬”农村小康路 托起百姓新希望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一直是困扰平塘发展的头号难题,“要致富,先修路”这也成了平塘干部群众的共识。“十三五”以来,平塘县始终坚持“交通先行”的发展思路,以贫困地区群众的交通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短短几年,一条条通组公路宛如玉带般纵横交错、依山傍水横亘在丛林山水间,把大大小小的村落如珍珠般串起,托起百姓新希望。
图片
掌布镇田坝村十组地处平塘县与惠水县交界,是田坝村最边远的一个村民组,虽然门前有河、土地肥沃,但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却因长期道路不通吃够了苦头。
“以前因为不通路,我们外出都非常辛苦,想要出去买点生活用品,或者拿点东西去卖,都要天不亮就出发,走到集市差不多中午了,去晚点,集市都散了,很不方便。”掌布镇田坝村十组村民王昌海向记者说道。
2005年,为改变路况,王昌海和几个同龄人号召全组村民一起,出钱出力,在石山上敲出了一条3.5公里的毛坯路。路虽然通了,但因为是毛坯路,还是难以行走。2017年,掌布镇开始施行“组组通”项目,在村里的积极协调下,对十组的毛坯路进行了硬化。通组路硬化后,不仅寨子里的孩子求学方便了,当地群众还依托便利的交通,发展起了致富产业。
“目前我们发展有50亩刺梨、10多亩的板蓝根和10亩的园杆茶,没有这条路,我们发展这些会困难得多,通组路真的是我们的致富路、幸福路。”王昌海感激地说道。
路通业兴,路畅民富。“十三五”期间,平塘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全覆盖,使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群众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如今,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从偏僻山村通向了外界,“尘土飞扬”和“坑洼泥泞”成为历史记忆。一条条惠民路,让老百姓走出了“出行难,致富更难”的困境。2018年底,平塘县各村组“组组通”项目全线贯通,成为群众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小康讯”搭建“致富桥”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但如今,“路”的概念已不再是传统的定义。用群众的话说,现在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地上的路——交通公路;一条则是天上的“路”——网络信息路。“十三五”以来,平塘县以“小康讯”作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实施“光网贵州”“满格贵州”“宽带乡村”,乡村振兴“小康讯”等工程,按照资源共享、普遍服务、通信与邮政互补的原则,通过铺设“信息高速路”,不仅改变了农村通讯不畅的现状,也为农民群众架通了致富的“信息桥”。
图片
平塘县大塘镇谷坝村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十年前,在政府部门的帮扶下,全村发展起茶叶、食用菌、野生葡萄等特色种植业,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通信闭塞,农产品市场销售面窄,产品流通缓慢,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
“我们村原来信息、交通都很闭塞,种植遇到好多的困难,没有办法去哪里学习,仅限于在书上翻点知识。种了很多农产品,一直都卖不出去,所以也不敢大规模的种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塘镇谷坝村龙朵组村民彭顺林向记者这样说道。
近年来,随着“小康讯”惠民工程的建设,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天路”架到了谷坝村。“信息路”拉近了谷坝村与世界的距离。
“有了互联网,就有了信息支撑,我们可以学习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加上我们的生产实践,两者结合,让我们在农业产业发展上能够走得更加顺畅。打通了这条信息路,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把我们所要的发展理念请进来,最后让我们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平塘县大塘镇谷坝村种植大户杨勇说。
平塘县自2014年开始实施“小康讯”工程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4.3亿元,新建改造基站500余个,完成121个村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约28万农村人口打通了“信息致富路”。同时,还在全县升级改造邮政基层网点,设立了39个电子商务服务点,为广大农民朋友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提供服务,逐渐形成了精准扶贫中的“平塘小康讯扶贫路径”。
随着“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平塘县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指数更高了,脱贫成色更足了,同时也为有序衔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