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不是来说脱口秀的!李诞写了本小说,主人公就叫“李诞”

一个被认为最会搞笑的脱口秀演员,却写出了一部让人笑不出来的小说,率性得可爱,真实到可怕。
这部小说就是李诞的《候场》。
 >
图片
诗人、谐星、作家李诞,昨晚与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孙甘露一起做客上海图书馆,以“说的话与写的话”为题,围绕新书《候场》展开了一场对谈。《奇葩说》第七季新增导师刘擎也作为神秘嘉宾来到了现场。
虽然,这一次,李诞不是来说脱口秀的,台下观众无需买票入场,但谐星李诞的风头明显盖过了作家李诞,全场不时被他逗乐,“笑果”不断。
有人按着我的手写作
李诞在首部中篇小说《候场》中,写了一个叫“李诞”的人的故事——
从怎么干上脱口秀这行,进入娱乐业;说到专业,婚姻,被限制的自由,蹲在角落的死亡……
“这本书是我那张最深的名片。在这名片里,才能看到这人跟名字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那些部分。”
 >
图片
该书是李诞在2020年初在疫情下完成的。他坦言,“不是说怎么会想起来写这么一本小说,是完全没有办法,不是说,好的作品,都是被上帝抓着双手创作出来的嘛。我的感觉是,有一个人突然对我说写,就把我摁在那,不得不写。”
李诞说,自己不爱写小说,“我就是喜欢说话,喜欢跟人交流。但是这样的交流会很快结束,我这么一个天天说话的人,其实还是没有办法达到我喜欢的交流。我接受采访的时候会跟记者说,至少需要4个小时,前两个小时没有什么意义,前两个小时都是不会用的。但怎么跟一个人讲4个小时?而读完一本书,差不多需要三、四个小时,所以我其实就是想跟人说话。写着写着,你也不能写一个话,最后又变回小说了。”
书中“李诞”是否就是真实李诞?
小说里,在一个即将在现实中发生的演出现场,“李诞”一字一句念出,“我过去正在写的, 如今正在出口的,将来才会被你们听到的这些话”;用“一般现在将来过去正在进行完成时”说话,一本在所有时态上都成立的小说,一场真正的小说实验。
 >
图片
“一个在迅速扩张的大时代,一个懵懵懂懂踏入名利场的年轻人,度过激流勇进浑浑噩噩指东打西的短暂人生的成功人士,通过他的观察为我们写下了自己的证词。”
书中的“李诞”就是生活中的李诞吗?很多读者或许会把“李诞”直接认作李诞,但这是一部小说,它只是带读者观察这样一个心灵的样本。
 >
图片
十分有意思的是,拿起这本书,可以看到镜子里有一个自己。有读者说,这本书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从里面看到很多的李诞。
李诞说,这个创意来自设计师李政坷,对此,设计师有一句话:黑暗中唯一的出口就是镜中的自己。李诞觉得,这话说的像一句诗,但很客观。
书中的主人公李诞得了一种病,即“意义饥渴焦虑症”。刘擎读完小说后说,我们都是这个病:意义饥渴焦虑症的潜在患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病的干扰,只是因为生活把这个事情淹没了。有这个焦虑症的人,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会把自己搞丢了搞没了或者搞疯了。
图片
他说,“李诞写这个书,李诞这种双重性是怎么样的,他写到最后,是对自己的一种质疑,一种跟自己的某种和解,所以我有点感动。包括写跟妻子的关系,很深的伤口,最后一笔玩了一个过去将来进行完成时,那笔是非常震撼,有特别的文学才华。”
他问李诞,“在多大意义上,这个对你是真的?当时疫情时候,觉得有一个意义的问题要解决?”
李诞回答,“当时它就是我全部的问题,没有别的问题。”同时他也表示,“写完了,疫情也过去了,我又重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来,就没事了,很奇怪,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作家孙甘露表示,“对一个作家来讲,身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日常生活行走的人,还有一个是写作时候的那个自我。实际上对一个作家来讲,写作的那个自我才是更真实的。”
最爱做谐星,写作是“利用”文学
李诞是个妥妥的斜杠青年。身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总策划、总撰稿人,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在《候场》之外,他已出版作品《笑场》《宇宙超度指南》《冷场》。
 >
图片
在诗人、谐星、作家这三个身份中,李诞明确表示,自己最爱做谐星。“原因特简单,因为轻松。谐星不用创作,谐星和脱口秀不一样,不用创作,脱口秀每天讲50分钟挺累的,还担心,黄牛票3000多块到1万块,特别紧张,要对得起票价,内容要反复练,我认为做谐星轻松一些,当然这是非常没出息的想法。”
不过,他也特别鼓励大家写作。“建议大家写东西,其实写作是一个挺好的自己接受自己的办法,如果真的可以跟朋友把那些脏东西说出来,你会发现没什么。人坏不到哪去。”
李诞说,“如果大家有写作习惯写写东西是很好,如果没有写作习惯,找一个朋友聊4个小时,一分钟一个好玩的段子是一个比较很好的感受。”
他这样形容自己,“我一直是一个比较自私自利的人。人家说献身文学,我是‘利用’文学,写完对自己治愈。但是你们也可以,你们也可以利用朋友,就抓着他,跟他聊4个小时天。大家如果没有看过我的书,看我做的那些节目,我的追求就是让你30秒笑一下。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另一种体验,你是可以聊4个小时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