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林徽因、冰心接生的女医生:一生未婚,却被称为“万婴之母”

图片
历史上的今天 14
1901.12.23 林巧稚医生诞辰
01
让我们从一份特殊的病历说起。
2015年,一位73岁的老太太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时,向妇科主任王世军医师出示了几张自家长辈的病历复印件,令王医生大为惊奇。
与今天龙飞凤舞的“天书”病历不同,它共有5页,一半中文,一半英文,两相对照,一丝不苟,且不论是中文部分还是英文部分,书写都端正工整,一目了然。
图片
图片
林巧稚手写病历
病历抬头是“北平中央医院”,日期是1946年,上面记载了一名王姓女子就诊的情形。
看到病历的落款,王医师顿时震惊了——
林巧稚,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
199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大会,庆祝一套新邮票的发行,这在共和国历史上并不多见。邮票上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奶奶,而背景则是一幅胎儿图。
这套邮票纪念的,便是林巧稚医生。
图片
这个在今天对普通人来说已颇为陌生的名字,曾深刻地印在无数人心里。
故事的开端,还要从百年前的北京协和说起。
02
1921年9月,耗资750万美元的北京协和医院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这是当时美国洛克菲德基金会对华送出的“最大单笔礼物”,就此开启了西医东输的传奇时代。
图片
协和医院旧照
这一年,协和医院第一届招生,全国范围内只招25名学生,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众多报考者中就包括林巧稚。
1901年,林巧稚出生在厦门鼓浪屿。
那还是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末年,不过幸运的是,她的父亲林良英是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林巧稚也得以接受新式教育,就读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
在这里,生于封建时代的她,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一个女子除了三从四德,还可以凭借自身学识安身立命的。
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的消息传来,林巧稚当即乘船北上,赶赴上海参加考试。
不料考场上却出了意外。
7月的上海闷热的让人透不过气来,林巧稚正专心答题,忽然听到一阵喧哗,原来一位女同学中暑晕倒了。
由于是女学生,监考的男老师不方便施救。林巧稚当即放下试卷,跑过去帮忙将那位女生抬到阴凉处,迅速处理完了这起突发事件。当她回到考场,考试时间已过,她的答卷只完成了一半。
但考场之外,考官在她身上发现了难得的素质:第一,她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对在协和学习至关重要;第二,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这是当医生不可缺少的;第三,她的各科成绩并不低。
协和医学院为她的精神和才华所触动,破格录取她入学。
图片
中间为林巧稚
协和医学院规定正式入学前要读三年预科,在此期间不仅要完成1800小时的六门课程,而且每门功课都要达到75分以上。一门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除名。
面对一年400块大洋的学费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林巧稚不敢丝毫松懈。
学生宿舍10点熄灯,但电闸会在12点后合上,林巧稚便常常钻空子,在电灯上罩上纸,继续悄悄看书。
图片
八年苦读,到1929年毕业时,当年入学时的25名学生已经只剩下16人,而林巧稚的成绩高居榜首,获得协和医学院最高荣誉“文海”奖学金。
毕业后,林巧稚被聘为妇产科大夫,成为协和第一位毕业留校的女医生。
03
在协和,林巧稚几乎成为全院最忙碌的医生,凭借精湛的专业能力她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妇产科大夫。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子女梁从诫、梁再冰,都是她亲手接生的;冰心和吴文藻的三个孩子,也是她接生的。
图片
林徽因
她给许多京城名流接生过孩子,也给邓颖超、朱德夫人、彭真夫人看过病,更为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治病接生。
当时有病人住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她便骑着毛驴下乡,走过崎岖山路穷苦农民看病,被称为“骑毛驴下乡的名教授”。
抗日战争时期,她同所有医务人员被赶出医院,医学研究被中断,于是自己在胡同里开诊所。在此期间她接触到大量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为此她把挂号费从5角降到3角,被许多百姓称为“活菩萨”。
六年时间里,她留下8000多份整整齐齐的病历。
图片
看病途中的林巧稚
1930年的一天,林巧稚为一位名叫华静的年轻妈妈顺利接生下一个男婴。华静与丈夫袁兴烈还没有给孩子想好名字,就在出生登记上写下了“袁小孩”三个字。
出生证明上还留下了林巧稚医生的英文签名:Qiaozhi Lin.
图片
而这个当时没有名字的小孩,后来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叫袁隆平——没错,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两位大师在奇妙的时空交错中相遇。林巧稚恐怕不会料想到,自己亲手接生的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中国的无双国士。
作为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林巧稚的研究极大降低了中国的母婴死亡率,她自己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很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敬林”、“怀林”等,以表达对她的敬爱。
图片
她说:“我对妇女、儿童充满了爱,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
04
她专注学术,远离政治。
1949年暑假的一个下午,查完房回到办公室的林巧稚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份请柬,她拿起一看竟然是开国大典的请柬。
能够亲身参与开国大典,是一般人看来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时刻,但林巧稚回绝了,她认为自己是一名医生,专心于医学才是自己的本分。
图片
实际上,她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医学事业。毕业时她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女医生,但当时的聘书中有这样几句话:
“……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林巧稚接下此聘书,若结婚生子,则会被解聘。
据说她曾有过一段朦胧的恋爱,但由于在医院表现出色,她被派赴欧美进修深造,加上种种制约,恋情也不了了之。
50年代,协和被新中国政府接管,协和医院对女医护职员的婚姻限制被废除。邓颖超关心林巧稚的个人问题,50多岁的林半开玩笑地说:“要是早些年解放不就好了吗,谁让你们对我解放得这么晚呢!”
图片
晚年林巧稚与孩子
直到晚年,林巧稚都未曾婚嫁。家里的电话常年放在床头,医院有严重的病例,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她曾说过,
“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解放前夕,很多人劝林巧稚离开大陆。曾经的同学、蒋介石的保健医生卢致德给林巧稚写信:
“林教授,时局难卜,前途未料,如愿来宁,我当尽心。”
而刚刚由林巧稚接生了儿子的傅作义太太,也给林巧稚送来一张机票,上面有傅作义的亲笔签名。凭借这张机票,可以乘坐任何一次航班离开。在当时,这是多少人想用金条都换不来的。
林巧稚一一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决意留在大陆。
解放后她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接见,也曾在风雨如晦的“文革”时代被发配到病房做护工,但始终初心不改。
图片
林巧稚与周恩来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中国医学代表团是新中国第一个赴美的科学团体,林巧稚就被周恩来总理点名列在其中。
1972年10月1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接见了中华医学会代表团,林巧稚也在其中。
图片
林巧稚在白宫
1978年,林巧稚出国考察期间被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患病期间,她在病床上写作肿瘤学专著。4年后,50万字的《妇科肿瘤学》完稿。
1980年,林巧稚病情加重住进协和医院,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
1983年春天的一天,林巧稚病危,昏迷之中仍断断续续地喊着:“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05
林巧稚的出生的年代,封建王朝还未结束,新的时代刚刚露出曙光。
这里我想说说林巧稚的家人,她无疑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当别的女孩子还在缠足的时候,林巧稚已经穿上球衣球鞋,加入了学校组织的女子篮球队。
林巧稚决定报考北京协和时,周围亲友反对者占多数,去协和读书要8年时间,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耽误了嫁人才是大事。
但父亲林良英力排众议支持女儿的决定,为她凑齐考试的费用。林巧稚为救人耽误了考试,父亲不加责备而是大加赞赏。
这样的开明家庭,即使在今天也仍然难能可贵。
所幸,她没有辜负家人和那个时代。
图片
1983年,林巧稚去世。临终前,她留下遗嘱:
平生积蓄的三万元捐献给首都医院(现北京协和医院)幼儿园、托儿所;
遗体献给医院作医学解剖用;
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称得上是天下最伟大的母亲;直至今天,我们也依然生活在她的荫庇之下。
参考
[1]《林巧稚传》,张清平。
[2] 纪录片《“万婴之母”林巧稚》。
往期文章
有故事,有温度,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