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牙齿的“毒药”牙周炎,只要这9种药物才能降伏,还不快收藏

审阅者: 葛少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作者: 张雷青(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牙周炎是牙周组织表现出的一种炎症,牙周组织包括我们常见的牙龈和覆盖在牙龈下面牙周膜、牙槽骨等(如下图)。
图片
当患有牙周炎后,应该去寻找治疗。使用机械的方法去除牙菌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治疗牙周病的方法。但是特殊情况下,还需要抗菌药物作为牙周治疗的补充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
1.适合药物治疗的牙周炎情况
那么,哪些情况下可以对牙周炎进行药物治疗呢?
简要总结如下:
机械治疗(包括洁治和刮治术)难以彻底清除牙周致病菌的部位,因此可以运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这些部位包括很深的牙周袋(因牙周炎而形成的牙周病理性加深的牙龈沟)、后牙根分叉区的区域、根面外形凹陷处等等;
口腔内的舌背、颊黏膜及扁桃体等口腔内其他部位存在牙周致病菌;
无法自行掌握和实行长期有效控制口腔内致病菌增长的人群,比如残疾人、帕金森患者、长期卧床者、口腔内手术患者等,可采用药物辅助治疗。然而牙菌斑是不断形成的,用化学药物控制菌斑只能起辅助作用,或只能在某些条件下使用,不宜长期使用;
口腔内手术后暂时不能实行口腔清洁卫生的人群;
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可以在牙周机械治疗后采用全身或局部的辅助药物治疗;
有全身性疾病,比如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在牙周检查和机械治疗之前或同时,需使用抗菌药物;
牙周手术前和术后,需要预防性全身使用抗生素。
既然牙周的药物治疗有这么多重要的意义,现在市面上有哪些可用于牙周疾病治疗的药物呢?它们的效果又是怎么样的?下面我们来一一揭晓。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牙周炎的局部用药
我们先来了解牙周炎的局部用药。牙周炎的局部用药种类非常多,用药的方式也很多,主要有含漱、冲洗、涂布、牙周袋内缓慢释放和控制释放。
含漱类药物
主要用于牙龈炎症的复发,对牙齿表面、舌头背部、颊黏膜等处的细菌微生物没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常用的有 0.12%~0.2% 氯己定液、0.1% 西比氯铵液、0.1% 过氧化氢液、精油类含漱液等。
冲洗类药物
常用在机械治疗术后,具有清洁口腔、止血和减缓致病菌再次附着的作用。常用的冲洗药物有 3% 过氧化氢液、0.12%~2% 氯己定液、0.5% 聚维酮碘液等。
涂布类药物
常用于牙周局部较为严重的炎症,如牙周急性脓肿,具有灭菌、止痛等作用。常用的涂布药物有复方碘液等。
缓慢释放类药物
即药物可以在局部缓慢释放,直至不再释放。主要用于机械治疗后仍存在较深牙周袋,且医生探诊后易出血的炎症部位,急性牙周脓肿引流以后的牙齿,有牙周瘘道形成的牙齿,早期的种植体周围炎等。常用的牙周袋内缓释制剂有 2% 米诺环素软膏、5% 米诺环素薄片、25% 甲硝唑凝胶等。
控制释放类药物
即指药物在局部释放的速度可以得到控制而达到定时定点实现疗效的目的药物,目前控制释放药物还处于研究阶段,主要作为机械治疗后的辅助治疗。属于控制释放类的药物目前有不可降解的四环素控释系统和可吸收的 10% 多西环素凝胶。
3.牙周炎的全身用药
讲完了牙周炎的局部用药,我们再来看看牙周炎的全身用药。
硝基咪唑类药物
主要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其中甲硝唑对牙周炎和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甲硝唑常与阿莫西林联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硝唑类药物服药期间应忌酒,很容易引起心慌、心虚、胸闷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阿莫西林
常常与甲硝唑联合使用,可用于治疗局限型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一种进展快、波及范围广的牙周炎),但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四环素族药物
主要包括四环素、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四环素族类药物对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很有效,但孕妇及 6~7 岁以前的儿童禁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包括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侵袭性牙周炎、牙周脓肿等急性感染有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尽管牙周炎的药物治疗具有上述效果,但对于大多数牙周炎患者来说,单纯凭借机械治疗已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治疗只是作为机械治疗的辅助手段而存在。患者自己一定不可盲目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药物。
另外,牙周病治疗的长期效果仍需依赖于患者的自我细菌控制和良好的定期的维护治疗。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