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中文名称: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所属时代:北宋
文物原属:宋代汝窑烧制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文物地位:国内唯一一件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文物尺寸: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此樽仿汉代铜樽造型,器形规整,仿古逼真,釉色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
瓷樽始于宋,汝窑、定窑、龙泉窑均有烧造,是陈设用品。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以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
2、北宋官窑弦纹瓶
中文名称:宋官窑弦纹瓶
所属时代:北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文物地位:官窑瓷器的上乘之作
文物尺寸:高33.6厘米,口径9.9厘米,足径14.2厘米
弦纹瓶仿汉代铜器式样,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器体有“紫口铁足”的官窑器特征。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这种装饰主要出现在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表面,或称“开片”、“龟裂”。
3、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中文名称: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所属时代:北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文物地位:目前全世界所见出戟尊仅约10件左右,国内罕见
文物尺寸:高32.6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1厘米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
此尊风格古朴、庄重,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
传世钧窑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数目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4、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
中文名称: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
所属时代:北宋
出土时间:1969年
出土地点: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地宫
馆藏地点:定州市博物馆
文物地位:形体高大,为定窑瓷器汇总尺寸最大的一件
文物尺寸:高60.5厘米,口径2厘米,足径10.1厘米
净瓶又叫军持,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用于贮水净手用的器皿。龙首净瓶采用堆贴、刻花和划花的技法,饰有龙首、莲瓣纹和卷草纹等。整体纹饰以佛教崇尚的荷花为主,给该器增添了圣洁端庄之美。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净瓶形体高大,为定窑瓷器汇总尺寸最大的一件,实属罕见;器形规整,显示出定窑制瓷成型、烧造工艺之高超;刻划装饰刀法犀利、纹饰线条流畅,釉色洁白如雪,为定窑白瓷中的绝品。
5、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中文名称: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所属时代: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文物地位:唯一一件传世登封窑珍珠地剖花虎豹纹瓶
文物尺寸:高32.3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9.5厘米
瓶形似橄榄,圈足。胎为灰褐色,施白色化妆土,图案以外空白处戳印珍珠形小圆圈。
此瓶制作规整,线条流畅,色调和谐,绘画生动写实,笔法苍劲有力,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登封窑作品。
6、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中文名称: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所属时代:元
出土时间:1950年
出土地点:江苏南京印堂村观音山沐英墓
馆藏地点:南京博物馆
文物地位: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为国宝级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瓷器三绝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尺寸: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腹径28.4厘米、底径13厘米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是景德镇窑产品,造型端庄挺秀。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萧何、韩信和艄公的形象绘制的富有个性,并以松、竹、梅、芭蕉、山石为背景,形象生动地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
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纹饰带布局疏密有致,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
7、元蓝釉白龙纹梅瓶
中文名称:元蓝釉白龙纹梅瓶
所属时代:元
馆藏地点:扬州博物馆
文物地位:代表了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为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
文物尺寸: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4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元代景德镇瓷器,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主纹刻划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象浮动的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巨龙威武、雄壮、悍猛,腾空飞舞于万里蓝天之中,颇有叱咤风云之势。
1978年在北京举行的“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时,这件梅瓶首次亮相,引发了国内众多博物馆的极大关注。扬州博物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捷足先登,以3000元价格购得了这只宝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