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仁化 一线两带两区 提亮小康成色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韶关仁化全县33个省定贫困村及3174户91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发展迅速,仁化入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仁化晋升“全国文明城市”,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率先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仁化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有关部署,融入和服务“双区”建设,紧紧围绕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一线两带两区”建设(即以实施“一三九”发展战略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武深高速农业经济带、董塘凡口绿色工业园、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率领24万仁化人民,发挥“仁爱仁化”精神,真抓实干,持续奋斗,不断书写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仁化答卷”,让决胜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撰文:潘俊宇 李子初 谭玉玲 陈志文 肖晓珍
“两带”+“两区”撑起强县富民“小康梦”
走在仁化大地上,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风光旖旎,朝阳下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熠熠生辉,山河环抱的仁化县城景色迷人:仁化第四届文化旅游节开幕、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南粤古驿道定向比赛开锣……
围绕“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主题,近年来,仁化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把生态和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功打造了系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常态化开展丹霞国际马拉松、徒步穿越丹霞山、环丹自行车等品牌赛事。
多个重量级头衔荣誉花落仁化:仁化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丹霞山红色文化线路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阅丹公路打造成为广东最美乡村旅游公路,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游径入选第一批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城口红色小镇入选年度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以武深高速为轴,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贡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势,仁化加快推进武深高速农业经济带建设,建设柑橘为主导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双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如今,该县有沙田柚、贡柑等柑橘类生产种植面积20多万亩,建立了集“生态种植—智能机械化提升—分级分选—体验观光”于一体的“南柚北柑”农业经济圈,国家金柚产业集群项目落户仁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个,长坝沙田柚、丹霞贡柑正一步步走进北京、上海以及东南亚等市场,成为仁化除丹霞山之外的又一张名片。
紧紧抓住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仁化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打造董塘凡口绿色工业园区和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园区工业经济。2020年1—11月,该县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0.95亿元,同比增长4.8%,稳增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该县整合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聚焦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工业、新材料及新能源等产业主攻方向招引项目。2020年共完成新签约项目22个,合同总投资额50多亿元,完成新开工建设项目14个,超额完成任务。
结合贯彻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仁化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两带”“两区”建设各领域,通过推进武深高速农业经济带、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实现百姓增收、生活富裕的富民目标。2020年前三季度,该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8145元,总量在全市各县(除三个区外)排名第一。通过推进董塘凡口绿色工业园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支撑县域发展的第二产业,实现强县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子,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经济支撑和重要引擎动力。
精心打造“仁爱之城”添彩小康新生活
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仁化历来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2019年10月列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后,2020年11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我省珠三角以外首个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地区,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样板。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近年来,该县以文明创建作为提升自身发展动力和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抓手,持之以恒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仁爱之城”。该县坚持创文为民、创文惠民、创文利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成5个镇整治提升,建成17个“仁爱”主题广场、2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打造了“公园绿地文体便民10分钟服务圈”。发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优势,高标准建设覆盖县、镇、村三级的文明实践阵地144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500余场次,深入推动新思想新政策的传播。
随着文明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及城乡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全县共获全国、省、市、县文明村镇共137个,实现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全覆盖,10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文明村创建标准。
“作为土生土长的仁化人,我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来家乡的喜人变化,处处整洁靓丽,文明新风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来我们仁化了!”仁化市民陈先生说。
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仁化全年用于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0%。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新建及改造提升37所九年义务教育及幼儿教育学校。卫生创强稳步推进,完成县120急救体系标准化项目、109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等。深入开展“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活动,为基层解决问题1013件。积极引导城乡居民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生态文明理念,县城区水源地水质和全县主要江河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3年来均保持在97%以上,粤北生态屏障主阵地进一步筑牢。
“战脱贫”+“谋振兴”小康路上不漏一人
日前,仁化长江镇千余亩香芋喜获丰收,在东莞市凤岗镇扶贫工作队帮扶下,通过“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集体”的方式推广种植,香芋成了长江镇的特色品牌,订单不断从珠三角、湖南、广西、江西等地飞来,产销两旺的香芋让农户脸上堆满笑容。高洞村贫困户刘日胜就是其中一员,他身残志坚,种植的60亩香芋成了“抢手货”,年增收逾10万元,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仁化围绕发展“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思路,建立了80多个“一村一品”产业扶贫项目,33个贫困村均拥有一个以上100亩连片产业基地,有效发展周田镇平甫奈李、董塘镇河富和江头村蔬菜以及安岗村和恩村红色文化游等特色产业,形成“有劳力在家务农贫困户家家有产业”的格局。
为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仁化坚持“减贫”“防贫”两手抓,建立健全动态监测预警、兜底保障、产业扶贫和扶贫资产与收益分配管理机制等多个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目前,该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515元增长到2020年的18370元,增长了5.2倍。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仁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城带乡促进融合发展,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984个自然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农村保洁覆盖面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打造了环丹、阅丹生态宜居连片美丽乡村,改造提升127个自然村整体风貌。瑶塘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环丹霞山生态休闲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入选 “广东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创建了12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黄坑镇入选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
如今,仁化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的红利。
成绩单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施“大企帮小企”活动,减免企业各种税费共8310万元。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成效显著。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3000余处,全县835个自然村完成村内道路硬化,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覆盖率100%。
◎社会民生长足发展。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被评为广东省双拥模范示范县,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成功创建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示范县,“民情夜访”党建特色品牌在韶关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