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定点扶贫工作交出满意答卷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赵为

在反贫困的进程中,定点扶贫颇具特色。在结对帮扶中,人社部党组与山西省天镇县、安徽省金寨县建立直接联系工作机制,有问题及时商议解决。部属各单位与43个贫困村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责任到村、联系到人,群众不脱贫、任务不结束。

人社部依托部门的职能优势,因地制宜深厉浅揭,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扶持”的扶贫模式,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大力发展产业经济,下好定点扶贫一盘棋,在定点帮扶的天镇县、金寨县,探索出具有鲜明人社特色的扶贫模式。

兴产增业 从根儿上治贫

周秀凤家是金寨县大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4口就指着3亩茶园生活,年收入只有6000元。

2016年,大湾村新建了一个大型茶叶加工厂,周秀凤经村里推荐进厂工作,凭借着踏实肯干的态度和手头掌握的技术,很快被推选为茶园管理员,收入增长了一倍有余,一家人也顺利脱贫。

人还是原来的人,村还是原来的村,但有了产业就有了岗位、有了活计就有了脱贫指望。人社部门找准了其中的链条关系,把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作为切入点,用办产业、增就业、兴家业的办法确立优势主业,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扶贫车间等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金寨县,各类园区吸纳劳动力优势明显,在人社部门引导下,工业向园区靠拢、人口向城镇集中,定点扶贫与产业振兴和城市化同步。2018年以来,通过承接江浙地区传统产业转移,先后引进了嘉盛、浙商等纺织产业,解决了5500余人的就业问题。目前,现代产业园区共吸纳就业近2.5万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9369元增至2019年的27440元。

在天镇县,人社部就业司、人才流动中心与山西省人社厅就业局、天镇县政府合作,两年举办3次大型就业招聘会,提供了6000余个岗位,当场达成就业意向2000余人;为引导返乡创业,提高社会生活质量,部专家中心针对天镇实际需要,安排专家到天镇县下乡提供种植、养殖指导和医疗咨询服务。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人社部的定点扶贫工作不仅一点也没放松,反而抓得更紧。定点扶贫队员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指导当地人社局通过“点对点”服务,保障本地务工人员复工;按照统一调度、统一检测、统一外出的原则,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送,并开辟外出务工“绿色通道”,万余名外出务工农民工在“全过程无忧保障”下顺利返岗。

授人以渔 一技傍身奔小康

“真没想到,干家务活也能挣这么多钱。”作为首批“天镇保姆”之一,家住李家寨村的杨素芳,通过人社部门的技能培训,走上了家政服务的就业岗位。如今,她不仅实现了脱贫的梦想,还拿钱给儿子娶了媳妇、添置了小汽车,生活有了意料不到的变化。

家有良田,不如一技傍身,技能培训应该成为贫困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彻底脱贫的手段。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人社部门发挥职业技能提升的职能优势,让贫困群众爱学习、想提高,脱贫先脱愚、致富先求知。

为了让“培训能脱贫”的道理成为现实版案例,人社部不断充实升级“天镇保姆”品牌内容,如与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共同出资建设互联网培训教室,进一步提高家政服务人员技能水平和培训效率;协调北京市东城区人社局,为在京的天镇保姆提供法律咨询、劳动纠纷、再培训等后续服务。从2018年到2020年,培训家政服务员万余人,其中天镇本地培训近3000人次,半数以上来自建档立卡户。2019年,“天镇保姆”在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列展示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二十个典型之一。

2016年,金寨职业学校正式升格为安徽金寨技师学院。“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一大批对应金寨县域特色和新兴产业的专业培训陆续开办,一批批来自山区、库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相继入学,学校办学质量大幅提高,学生就业率稳步上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过95%,多种形式构成的立体的技能教育真正成了斩断贫困链条的利刃。

“我校近两年的毕业生中,有的成为就业岗位能手,有的已经开始创业,有的成长为村干部。现在留在乡村发展的年轻人多了。”安徽金寨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授人以渔也要因人施策,在立足长远中也要“立竿见影”。为此,人社部门用短期培训和学制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注意需求层次区别,量身打造成才方式,根据需要举办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茶业生产加工、电子商务等各类社会培训。2019年,人社部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建设天镇“人社扶贫技能培训基地”,设立电工、电焊、缝纫、家政等四个专业,成为天镇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突出优势 集众智下好小康棋

2020年7月,天镇县第二中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情系教育——爱心筑梦暑假三下乡”支教团队。

教育扶贫是素质扶贫,是通过扶志扶智达到治愚授渔。

“推进扶贫脱贫工作,既要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民生问题,又要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致富发展的综合能力,彻底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而针对后者的最佳办法就是加大教育帮扶。”人社部就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考虑结对帮扶天镇县时,就已经想到引入全国百强优秀学生社团——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木槿感恩支教团来天镇县,先从开展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做起,开阔孩子们的认知视野,启迪下一代的发展心智。

脱贫攻坚除教育的力量外,还需广集其他各路精锐,形成八方合力。

办公厅为改善天镇县红土窑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捐建村内道路2条、公厕2所,开设图书室、公示栏,购置垃圾清运车、计算机等,为村民增添生活便利,村容村貌改善一新。

劳动关系司协调江苏省昆山市政府与金寨县政府签订两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将措施条分缕析,在产业合作、就业培训、旅游推介、农产品销售、干部培训等领域开展实质合作。

“有了路,不愁富”。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定点扶贫金寨县宋河村。该司解村民急需,协调有关央企,捐赠了水泥建材,实施“户户通”道路项目,帮78户村民打通了致富之路的“最后一百米”。工程中,还通过“以工代赈”直接为村民增收。

在数据时代,信息也能形成生产力。规划财务司会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结合人社部就业监测和社保数据,对天镇县和金寨县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形成了人社部定点扶贫数据分析报告,精确反映了定点扶贫现状需求,为人社部部署扶贫切入点、找准攻坚侧重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勇于担当 人社干部有作为

人社扶贫离不开挂职干部的宵衣旰食,一支支深入基层的扶贫队、一名名扎根基层的帮扶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展现了人社干部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天镇县瓦窑口村第一书记王永生,上任伊始即把党建工作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建设党群同心的大格局,使支部成为一个有干劲、有智慧、有温度的战斗堡垒,全力带领村民为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愿景奋斗。他筹建的人社生态养殖扶贫车间和集体所有的大同市吉坡山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吸收村民参与管理,优先购买贫困户的玉米等作为养殖鸡羊的饲料,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外,还将鸡蛋免费发放给村里的贫困户和老年人,让村民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这不是一种普通选择,而是一种意志坚守。”天镇县薛牛坊村第一书记俞贺楠,为了不影响扶贫工作,将患病需要照料的父母接到天镇的养老院。白天他下村工作,晚上再到养老院陪伴亲人。他通过走家入户深入了解村里每个家庭的困难情况,在村里建起了“人社扶贫车间”,让很多村民就近就业。这个被村民们称作“硬汉书记”的人,用短短2年时间,就带领该村改变了面貌,如期实现整村脱贫。他本人也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之际,人社部将继续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为乡村振兴添加薪火。

编辑丨徐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