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箭8传奇:耗费15年研制,卖出20万发,和氢弹并列特等奖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上一期发布的内容《我国M48坦克:叶剑英生日时越南赠送,测试后发现美军是真的强!》中,讲了1975年,越南送我国一批美式武器装备中关于M48主战坦克的故事。其实越南当时还送了我国美军最新列装的陶氏反坦克导弹,有人说这批导弹也对我国红箭8反坦克导弹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所以后来中国红箭8系列反坦克导弹融汇美苏中的优点,成为世界各地战场上反坦克的主要力量。本期我们就来聊聊红箭8研制的哪些事儿。
一、红箭8的缘起
我国开始研制反坦克导弹从1962年就立项了, 最初名称为J-201,参考的对象是联邦德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柯布拉(Cobra)”。与此同时,苏联人研制出来了著名的“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我国也在AT-3的基础上开始仿制,这就是红箭-73。
图片
图注:中国自研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J-201
于是,我国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就在J-201和红箭-73间开始了竞争,但是在两种导弹同场打靶竞技时,本身就稍逊一筹的J-201出了一次大事故,一枚导弹直奔主席台而去,当时主席台就坐的有罗瑞卿等高层将领,虽然这枚导弹没有造成损失,但也惊出所有人一身冷汗,这一项目也随后就下马了,中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就成了仿制自苏联的红箭-73。
到了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我军惊讶的发现我军现有的反坦克武器竟然无法对苏式新坦克造成威胁,此时面对中苏边境苏式的钢铁洪流,研制我军新一代反坦克武器迫在眉睫。
图片
图注:我军仿制自苏联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红箭73
但是在国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立项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为了躲避苏式钢铁洪流的威胁,大量的工业和研究中心开始向三线搬迁,红箭8团队就从沈阳紧急搬迁至西安,随后又从西安搬迁至秦岭大山深处……
这次大搬迁中大量的科研仪器无法带走,而且一大批科研骨干也因为各种原因流失,可以说红箭8真正开始研制的时候,是要从搭建实验厂房开始。
二、百废待兴,艰苦创业
图片
红箭8团队开始研究时,可以说完全白手起家,反坦克导弹的各个部分分系统有啥?怎么搞?都不知道,参考资料也接近于0.
用红箭8总师王兴治院士的话来说就是:除了有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还有一帮子人。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J201的原理是通过目视制导,靠射手通过有线操控导弹导向攻击目标,这种手段操作繁琐,速度慢,命中率低,而且射手容易暴露;
红箭8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从原理上就完全不同,红箭8是半主动有线引导,射手只需要瞄准目标,导弹就会自动飞向目标,速度快,操作简单,命中率高。
图片
图注:车载红箭8发射瞬间,注意导弹后的导线
但是刚开始红箭8团队就面临一个大问题——3000米长的导线质量不达标!
在研制J-201反坦克导弹时,导弹的速度只有85米/秒,这个速度下导线强度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到了研制红箭8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时,导弹的速度是之前的三倍,达到240-250米/秒,要保证3000米长,细如发丝的导线在这样高的速度下不断线,成为了研制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导线也可以称为是导弹的生命线,核心是头发丝一般粗细的铜丝,外面包裹了很多的尼龙线,既要保证延展性,又要保持一定的重量,还要保证导弹发射后不断线,可以说在当时的国内研制这样的技术难度极大。
在最开始的导弹试验中,累计短线引起的故障就多达55发,可以说短线是整个红箭8研制中最大的拦路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从导线材质,缠线方式,包复材料,导线结构,粘结胶材质、浓度……等等无数道工艺上做出了改进,终于解决了短线问题,保证导弹90%以上可靠度的要求。
除此之外,导弹的陀螺仪过载能力不足、红外辐射器功率不够、低温射程不够、堂口弹托止动、发射筒后抛……这一个个拦路虎都是在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刻苦钻研之下解决的。
三、造不如买?!
图片
图注:美式陶氏反坦克导弹
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陶氏,法国的霍特,苏联的AT4等多款第二代反坦克导弹都已经大规模服役,但是国内的红箭8却面临上述多个技术难关,而且科研团队久攻不下,多次实验都失败了。
这也让许多人起了另一个心思:造不如买!
当时法国人绕开了冷战时期“巴统”的限制,打算出口给中国一批“霍特(HOT)”反坦克导弹,当时法国人开着小羚羊直升机在北京北边的官厅水库附近给国内表演了一下“霍特”反坦克导弹的威力。
图片
图注:小羚羊直升机和霍特反坦克导弹
在1978年国内关于是否要引进“霍特”的讨论会上,引进派一度占据了上风。以史为鉴查到原中国兵器集团办公厅主任蔡寅生在回忆中说道:法国人倾全力推销霍特无可厚非,然而有些同胞的崇洋态度却使我不能理解。一次引进霍特导弹的论证会上,就有人不但对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缺点夸大其词,而且用词十分尖酸刻薄,狠狠地刺痛了我的自尊心,引进就引进,又何必要贬低自己,妄自菲薄呢?
这个时候原炮兵副司令、炮兵技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孔从洲直接拍板:研制红箭8就是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正确方针,只要你们按指标搞出来,哪怕有缺点,我们炮兵也要这个弹了。搞科学实验哪有不失败的,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四、列装及荣誉
虽然法国霍特导弹最后因为报价过高,外加对国外原材料、技术的依赖性太大,国内最终只购买了8架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和一小批霍特导弹。
图片
图注:我军列装的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和挂载的霍特反坦克导弹
这次和法方的直接沟通,对于红箭8团队是一次重大的刺激,而且在见识了国外先进的二代反坦克导弹后也对我国红箭8的研发起到了很大的启发。
而且随着中法的交流,红箭8总设计师王兴治等人也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外方的思路,王兴治回国后给整个团队做了整整两天的考察报告,大家都听的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后来有人说红箭8身上有霍特导弹的影子,正是因为这次交流。网上传说的红箭8也参考了越南赠送的美军陶氏反坦克导弹,以史为鉴认为这个肯定也有,毕竟博采众长才是我们军工人员一贯的作风。
图片
图注:在国外考察的中国科研人员
1984年中国国产的第一款反坦克导弹最终研制定型,被命名为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装备于步兵师属炮兵团的反坦克营。
红箭8在经过十五年的研制,一经定型就在1984年的大阅兵中首次亮相,成为我国反坦克作战的有力武器。
图片
图注:1984年大阅兵上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
进入80年代,中国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进入了韬光养晦阶段,军队和军工厂都进入忍耐期。
红箭8这一时期开始把目标标准了国外市场,作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是国际市场上少数可以击穿北约三层重型靶板的反坦克导弹,红箭8在国际上大获成功,不但大量的出口成功养活了军工长家,而且通过出售技术让中国成功首次实现了对外成套技术输出的武器。
根据统计,从80年代末到2000年,国际军火市场上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总销售量大约80万枚,其中中国的红箭-8导弹就卖了20多万发,是除了陶式以外销量最大的。
而且在中东战场上,还传出红箭8击毁美军第三代主战坦克M1A1的消息,可见红箭8的威力。
而且红箭8自从研制成功后,还陆陆续续更新了多个型号,以史为鉴用一句段子来形容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红箭8做不到。”
图片
红箭-8导弹的弹径只有120毫米,弹长只有0.84米,全弹重只有11.2公斤,不足陶式导弹的一半,弹径较小,重量较轻,特别适合步兵作战。
正是因为红箭8对于我军的重要性,加上红箭8在出口上创造外汇的能力,在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评选中,红箭八号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荣获特等奖。
要知道1985年的特等奖是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第一艘核潜艇研究设计、巨浪一号固体导弹及潜艇水下发射等这些事关国家存亡的项目,可见红箭8在我军武器体系中的地位有多大。
图片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关于本篇内容以史为鉴查阅了多篇论文以及资料,但是因为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指出,如果您看到这里对本文还算认可,也烦请点个赞或者点个关注,以史为鉴在此拜谢了。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兵器面面观——“红箭-8”反坦克导弹》——CCTV
《锻造记——“红箭-8”反坦克导弹》CCTV夕阳红
自研“第一” 生命久长:红箭—8反坦克导弹——秦延景
红箭-8研制侧记——蔡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