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将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

“中国天眼”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图片
根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发布的信息,自4月1日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中国天眼”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
据“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介绍,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的第一年,预计分配给国外科学家的观测时间约占10%。
按照科学目标和相关战略规划,“中国天眼”已确立多个优先和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多科学目标漂移扫描巡天、中性氢星系巡天、银河系偏振巡天、脉冲星测时、快速射电暴观测等,但观测申请不限于这些领域。
“中国天眼”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
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由我国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FAST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从2016至2020的四年时间里,它已发现脉冲星超240颗。而自1967年发现第一颗脉冲星至今的50多年里,人类一共发现的脉冲星也只有2700多个。FAST还可以发现一些早期的星系活动迹象,有利于发现行星恒星的运动轨迹及发展轨迹,窥探宇宙起源的奥秘。
澳大利亚教授感叹:
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研中心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迪基(John Dickey)曾说,到目前为止,FAST的研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北美或西欧处于同一水平。与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都是先进的、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
2020年11月4日,《自然》同期发表三篇论文,首次报道了在银河系内观测到的快速射电暴。这三项最新观测证实极强磁场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电暴的来源之一,其中第三篇论文来自中国团队,观测结果来自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位于银河系内的快速射电暴,极强磁场中子星也成为了目前唯一被观测验证的可以产生快速射电暴的天体。
图片
来源于磁层的快速射电暴偏振多样性 国家天文台图
高铁、北斗、嫦娥……法新社在报道中评论称,虽然目前中国只收获了一项诺贝尔奖,但为了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中国一直在迅速提高国内科研水平。过去20年里,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建成了北斗地理定位系统,而现在正把月球样本带回地球。FAST搜集的数据将有助于更好理解宇宙起源,寻找地外生命。
未来,中国还发布了一项计划,希望到2035年成为人工智能、太空、清洁能源和机器人领域的世界领导者。
中国科技政策专家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表示,就在几年前,“中国还被视为创新领域的落后者”,但近期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非常迅速。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