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的悬疑神作,被遗忘的反特片,全程反转不停,至今是经典!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又是久违的「反特片怀旧」栏目。
 
纵观内地影史,反特片的经典有很多,很多都已经成为几代国人的集体回忆。
 
国产反特片曾经出现过两次高峰,第一次是集中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根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在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间,就出产了30余部反特片。
 
图片
其中更是催生出了大量经典作品,比如:《秘密图纸》、《寂静的山林》、《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羊城暗哨》、《冰山上的来客》等早期经典反特片。
 
而反特片的第二次风潮在缘起于七十年代末,197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熊迹》,影片根据真实的间谍案件改编,由此带动了国内的四大电影厂再度开拍反特片,引发了国内反特片的第二波热潮。
 
图片
这一年,北影厂拍摄了《黑三角》,而上影厂则推出了另一部经典的反特片名作。
 
影片的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一波接一波,各种剧情反转接连不断,而该片的导演正是后来拍摄了著名的《405谋杀案》导演沈耀庭,虽然影响力不及《405谋杀案》,但在很多观众的心目中,该片却是七十年代最经典的反特片之一
 
本期「被遗忘的国产类型片」,让我们一起回顾这部43年前的国产反特片神作!
 
《东港谍影》
Spy in the eastern harbour
 
图片
影片上映于1977年,剧本改编自著名反特小说《斗熊》
 
1977年春,上影厂决定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编剧孟森辉与原作者周云发、陈镇江一道对原著进行了大幅修改,并启用了从未有过独立执导经验的沈耀庭担任导演。
 
图片
这部电影是导演沈耀庭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在汲取这部影片成败经验的基础上,他于两年后拍出了引发轰动的《405谋杀案》
 
图片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东港谍影》的情节可谓全程无尿点。
虽然只有短短90分钟,但没有一场废戏,剧情非常紧凑。
无论是剧情台词,还是悬念设计,都要远超同时期的反特片。
 
图片
故事发生在1977年夏天,北方某沿海城市东港市
 
一天深夜,当地四海旅社的招待员小周接待了一名中年旅客,将其安排进235房间。
 
这名旅客的介绍信上显示他是某食品厂科员,来到东港市是来出差联系工作的。
 
图片
男人的额头上有个伤疤,而且神情鬼祟,这让机警的招待员小周产生了怀疑。
于是,小周赶紧通知了当地警方,侦查科长钟垒立刻带队来到旅社。
 
可当侦察员们赶到235号房间时,才发现对方已经翻窗逃跑。钟科长断定对方可能要潜逃,当即让手下的侦察员田大勇于芳一起,前往码头、车站展开搜捕。
 
图片
那么这个男人到底犯下了什么罪行呢?
 
事情还要从数天前说起,当时东港市公安局接到了耀华船厂工程师黄振颐的报案。
 
黄工程师之前负责设计了东港号军舰,这是重要的军工机密。
 
图片
当天下午,黄工程师带着设计图纸乘车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个骑车的醉汉,黄工程师的司机躲避醉汉不及,发生了车祸。
 
图片
就在司机下车查看时,附近的一辆货车上突然走下一名男人,将独自留在车上的黄工程师打晕。当黄工程师醒来后,赫然发现身上携带的文件袋被打开,显然是已经被人偷拍过了!
图片
 
东港号图纸事关重大,于是黄工程师赶紧向警方报案,并提供了那名醉汉的相貌线索,是一个额头带着伤疤的中年男人,这才引出了故事开头四海旅社的抓捕行动。
 
图片
钟科长分析过后,认为这个中年男人和货车司机很可能是境外组织的特务。他们如今已经窃取到了图纸信息,下一步就可能潜逃出境,而最可能的线路就是坐下午的火车去往广东。
 
果不其然,特务分子利用帮一名带孩子的妇人抱小孩的机会,混过了在火车站的侦察员的排查。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特务的行动都被乔装成列车员的钟科长看在眼里。
 
图片
钟科长不动声色地盯着上车的男人,并让伪装成乘务员的女同事于芳注意特务的一举一动。
 
只见男人上车后来到了餐车,并从包里取出了一束鲜花,钟科长觉得抓捕的时候到了,于是立刻包围了这名男人。
 
图片
惊慌失措的男人意识到已经败露,随即按下了胸前口袋里的钢笔,钢笔居然瞬间爆炸。原来,笔中竟然藏有微型炸弹,男人当场被炸死。
 
图片
图片
警方从他的随身遗物中,确认了他的真实身份名叫孟德宝。随后又在尸体上发现一只不锈钢熊挂坠,并在其使用的手绢上发现了联络用的“显微点”,经过放大分析后,获悉了敌人的联系信号及幕后指挥正是境外特务伊凡诺夫,代号「」。
 
图片
钟科长认为,特务组织的目标应该是东港号图纸,所以办案的重心应该放在船厂内。
 
警方对造船厂员工调查过后,发现了一名嫌疑很大的女员工。
 
她叫夏芸,是船厂图书馆的管理员,1959年的时候曾经给外国专家扬思基担任过翻译,据传两人有暧昧关系。而离奇的是,自从1960年外国专家撤走后,她就突然精神失常,后来也会经常发病。
 
图片
此外还有一条线索,丢失东港号图纸的黄工程师一直追求着夏芸。
 
这天,造船厂正在举办表彰大会,黄工程师作为优秀职工代表正在大会上发言。
 
坐在台下观看的夏芸,突然收到一份母亲急病的电报,心神不安的她马上离开会场。
 
图片
与此同时,船厂的保卫科发现黄工程师的办公室有灯光。眼下黄工程师正在台上发言,根本不可能在办公室,保卫科战士产生了怀疑,于是上前去检查。
 
原来,有人企图到黄的办公室窃取图纸,但因为保卫科的及时发现,对方没有得逞。
 
图片
警方很快赶到了现场,现场发现了一枚脚印。警方提取了鞋印,分析过后认为是一双女式模压鞋底的印纹,而且其中一只鞋的前掌部分有明显的裂痕。
 
图片
黄工程师得知此事后心神不宁,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去年送给夏芸的那双皮鞋恰好就是这种样式,于是他想要亲自验证真相,就找到了夏芸,询问皮鞋最近是否有穿过?
 
夏芸自称皮鞋昨天晾在阳台忘了收,黄工程师拿起一看,左脚鞋掌上果然有一条裂痕。
 
图片
再联系当天夏芸曾自称因为收到母亲病重的电报才离开会场,可事后却有人透露,夏芸的母亲根本没有生病,电报也不是从她父亲哪里打来的。
 
此外,根据当年为外国专家做司机的肖师傅的回忆,曾经提到:
 
外国专家扬思基当年就曾经送给夏芸一枚不锈钢熊的纪念品。
 
图片
种种疑点都表明——
夏芸似乎就是当时想要进入黄工程师办公室窃取图纸的人。
 
但电影此时才刚刚过去三分之一,案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图片
经过调查,公安人员了解到,给夏芸发电报的人,居然与伙同孟德宝窃图的那名货车司机外貌相仿,都是一名秃顶的六十岁老大爷。
 
另一方面,司机肖师傅回忆时提到了一个细节:
 
他曾经听到船厂的一名技术员吴鹏,称呼外国专家称扬思基为“伊凡诺夫”。
 
图片
而之后吴鹏曾主动在交谈中暗示过黄工程师,办公室有人闯入的那个晚上,恰好夏芸不在场,言外之意夏芸就是想要窃取图纸的人。
 
图片
还有一点,技术科分析过后,认为夏芸体型较瘦。
但当晚发现的鞋印很深,据此分析夏芸的体重不太可能有留下太深的鞋印。
 
图片
与此同时,根据厂里的女职工的反映,曾经目睹技术员吴鹏的妻子方惠敏与吴鹏发生激烈争吵,事后方曾经抱怨说:
跟丈夫吴鹏结婚十几年,但一直感觉吴鹏对自己有所隐瞒。
 
图片
综合以上线索,钟科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如果夏芸是敌人故意布下的迷阵,那么真正想要窃取图纸的会不会是吴鹏?
 
为了验证猜想,钟科长提出了一个引蛇出洞的大胆方案。
 
图片
吴鹏知道夏芸年轻时候喜欢摄影,于是主动送了两张摄影展的门票给她,让她邀请黄工程师,美其名曰是好心撮合两人,为他们制造机会。
 
趁着夏芸给黄工程师送票的时候,吴鹏也来到了黄工程师的办公室,装作不经意地站在黄工程师的办公桌前,一面开玩笑,一面抱怨说自己的手表停了,于是开始扭动手表的发条。
 
图片
殊不知,这一幕早已被警方提前安排好的录像机给拍了下来。
 
原来,钟科长早有准备,他让黄工程师与自己配合,给敌人制造了作案机会。
 
目的就是要让真正想要盗图之人现出原型,而真相就藏在吴鹏那只手表上。
 
图片
但此时还不到收网的时候,毕竟还有那名假扮成货车司机的秃顶老头还没有找到。
 
警方随即展开排查,最终查到了一名退休的前银行职工高文,认为他有很大作案嫌疑。
 
图片
随即,钟科长一番乔装打扮,化名成为高文邻居郑大妈的儿子的同事徐华,借此身份与高文攀上了关系,打算试探一下对方。
 
交谈中,钟科长发现高文特别在意手里的那根拐杖,于是产生了怀疑。
 
图片
临走时,钟科长告诉高文自己目前住在四海旅社。等到钟科长离开后,高文立刻打电话给四海旅社查询是否有一位叫徐华的旅客住在旅社里。
 
图片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钟科长安排好的——
高文这一反侦察的举动,恰好暴露了自己内心有鬼。
 
图片
此时,一直盯着吴鹏的警方得知,吴鹏请了病假,一早就去了附近的卧龙山景区。
 
钟科长据此推断——
 
吴鹏很可能是要在卧龙山上与自己的同伙接头,交易自己窃取的情报。
 
图片
果然,鬼鬼祟祟的吴鹏在景区某个石凳下塞入了一个东西。
 
没过多久,就有另一个人走到这里取出了那件东西,而来取东西的人正是高文。
 
图片
作为一名狡猾的特务,高文虽然取道了情报,但他仍不放心,决定再搞一出声东击西来混淆公安人员的视听,于是他找到了夏芸。
 
最近,因为被警方列为怀疑对象,夏芸的精神很不稳定,只能在家休养。
 
图片
这天她正在树林里散步,没想到高文居然突然出现。
 
夏芸并不认识眼前的老头,可对方却提到了让夏芸害怕的名字,自称是扬斯基的朋友。
 
夏芸听到这个名字,脸上写满了惊恐。
 
图片
随后高文掏出了一张照片,是她当年和扬斯基在一起喝咖啡的照片,并威胁说:
 
如果警方看到这张照片,他们还会相信你是无辜的吗?
 
看着精神恍惚的夏芸,高文认为自己的威胁起到了效果,威胁她过几天帮自己带一份文件去交给广州的朋友。
 
图片
回到家的高文非常痛苦,她不敢告诉身边人自己的过去。
 
这时钟科长来到了夏芸的家,主动劝慰夏芸:
 
希望她能坦白自己的过去,组织上是信任她的,也愿意帮助她。
 
图片
夏芸这才道出了真相,原来当年杨斯基临走前,曾企图利用夏芸搞情报,并送了她一枚不锈钢熊,而遭到拒绝后,在夏芸的咖啡杯里放了致幻剂,导致其精神失常。
 
图片
从那以后,夏芸就患上了精神分裂,精神时好时坏,而且非常害怕有人拿扬斯基当年追求自己的事情做文章,因此才被特务高文威胁,而特务组织为了转移视线,更是屡屡嫁祸于夏芸。
 
图片
至此,案件逐渐明朗,公安人员决定将计就计,将特务组织一网打尽。
 
钟科长认为高文威胁夏芸帮自己送情报,完全就是故意放出的烟雾弹,转移警方的视线,而自己则趁机将情报出手。
 
特务虽然狡猾,但毕竟道高一丈,钟科长早就预判了高文的预判。
 
图片
当天,等夏芸带着假情报坐上火车以后,高文放心离开,然后来到了附近的海滨公园。
 
高文装作在公园打太极拳的样子,不久后有个男子经过他的身边,有意无意地露出了自己钥匙上挂着的不锈钢熊挂坠,确认过眼神,两人攀谈起来。
 
图片
那人问:公园有蔷薇花吗?
高文答:哪一种蔷薇花?
对方回答:开白花的,叫十姐妹!
 
成功对上了暗号,男人自称名叫沙林,是替组织来拿图纸的。
 
高文随即掏出了藏有情报的烟盒,装作点烟的样子,顺手递给了对方。
 
图片
与此同时,吴鹏收到上线高文的密令,让他破坏东港号的试航。
 
于是,他趁着妻子方惠敏参加试航活动的机会,将藏有微型炸弹的卷尺放进妻子的包里。
 
图片
却没想到,妻子其实早就对丈夫吴鹏产生怀疑。
 
她发现自己包里的卷尺被调换过,于是逼问吴鹏到底有何企图?
 
图片
吴鹏担心事情暴露,当即就要撕破脸动手,方惠敏则趁机夺门而出,骑上自行车逃走。
 
吴鹏立刻开车追了上去,但他的一举一动早就处在警方监视中,钟科长随后骑着摩托跟了上去,并一枪打中了汽车的轮胎,汽车失去控制撞向路边大树,特务吴鹏终于落网。
 
图片
图片
另一边,特务沙林拿到情报之后,就叫了一辆出租车,打算去码头溜走。
 
没想到出租车司机是公安侦察员于芳假扮的,就这样特务沙林也被逮捕了。
 
图片
之后,钟科长带队去到了高文的家,当面拆穿了高文的真面目,并将其逮捕。
 
随即,钟科长拆开了高文的拐杖,拐杖里竟然藏着一把手枪以及一枚不锈钢熊,而熊的背面赫然写着一个“芸”字,原来高文就是代号为“芸”的特务头目。
 
图片
图片
故事到这里已近尾声,但反转又来了!
 
警方从沙林身上搜到的烟盒里,并没有发现情报,那么情报到底传递去了哪里?
 
图片
钟科长于是询问一直负责盯着沙林的侦察员于芳,于芳回忆说:
 
沙林离开公园之后,曾去百货商店买了很多东西,并在商店门口偶遇了一名外国旅行家霍夫曼,双方有过一段交谈,还一起进到了商店的试衣间买衣服。
 
图片
钟科长立即断定霍夫曼有问题,而根据调查,霍夫曼即将乘坐下午的飞机离开国内。
 
于是,局长立刻下令对霍夫曼进行逮捕。
 
此时霍夫曼已经志得意满地通过检票口,坐上飞机,他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图片
然而就飞机即将起飞前,钟科长带领人马抓捕了霍夫曼,霍夫曼装作很镇定地样子。
 
可钟科长却早有准备,他让夏芸进来指认,夏芸一见到对方就喊出了他的真名:
 
扬斯基·伊凡诺夫
 
图片
伊凡诺夫见身份败露,立刻掏出藏有微型炸弹的打火机,想要销毁打火机里的情报。
 
却不料钟科长早有准备,一把抓住打火机,并怒斥对方:
 
想销毁证据?告诉你,办不到!你们拍下的图纸不过是一堆废弃的图纸而已!
 
图片
至此真凶落网,特务组织被一网打尽,东港市的特务阴谋终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虽然是一部四十多年前的老电影,但《东港谍影》作为一部悬疑谍战片,其悬念迭出的故事、紧凑刺激的情节,以及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即使放在今天来观看,也依旧不过时。
 
图片
该片全程在大连取景,剧本中虚构出来的北方港口城市,其实也指向了现实中的大连,而片中出现的大连造船厂的前身,正是1950年成立的中苏造船公司,片中更是出现了很多新颖的元素,如特务组织使用的迷幻剂、监控摄像,对于当时的反特片来说可谓非常创新。
 
演员方面,该片饰演男主角的是当时著名的演员达式常,早在六十年代他就是著名影星,曾经出演过《难忘的战斗》等经典影片,事实证明,略显文气的达式常非常适合扮演一位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破案高手,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片
至于片中的其他主演也都是当时影坛的著名演员,集合了毛永明、中叔皇、朱曼芳、向梅等知名演员,放在当时而言可谓众星云集。
 
不过《东港谍影》上映后,虽然掀起了一场观影热潮,但争议也有不少,当时有评论诟病影片编造拼凑的痕迹太重,究其原因是当时的反特片太流行这种偷图纸、特务卧底接头的情节套路。
 
图片
也正是因此,导演沈耀庭在吸取了此片的教训,在两年后拍摄了刑侦题材的《405谋杀案》,该片完全去掉了反特元素,而是变成了一部地道的悬疑侦破片,最终在全国一炮打响走红,从此成为上影厂最卖座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