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狼人杀,天才双女主,这部剧有点东西

图片
谍战剧的看点在于精密的推理和步步惊心的悬疑剧情,但如果你认为熟悉《风声》电影和麦家原著,而对电视剧版《风声》的情节了然于胸的话,那你就大大地错了。
王安忆曾评价麦家的小说,切口开得不大,但刀子挖得深;而作为一部长篇电视剧,剧版《风声》使原本模糊的变得清晰,将原本简化的变得丰富,构筑起一幕幕更为复杂的剧情,而人心的波诡云谲却并没有淡化,刀口依然很深。
同原作一样,故事发生在1941年。彼时,南京已经沦陷,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汪伪政府占据南京。日军的逼迫、扫荡,加上国民政府的围剿,共产党的根据地也遭到挤压重创。国际上,日苏两国签订条约,暂时互不侵犯,而德军对苏联虎视眈眈,一场欧洲东线大战箭在弦上。日方在长期的战争后也有点支持不住,对时局紧密窥伺。
那是一个刀光剑影的乱局,一个胶着纷乱的至暗时刻。整个国内国际的大形势,像密布的阴云一样,将高压的氛围投向每一个剧中人。情报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可能在瞬息之间,改变整个危若累卵的大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异常凶险中展开。
图片
剧情并非开始于裘庄那座阴冷的大宅,而在一艘海上游轮之上。
日军司令部情报处,召集了一场“业务研讨会”,要求共同研讨情报工作的局势进展,剿总司令部出席的人员是:情报处长金生火、科长李宁玉、科员顾晓梦、行动队长吴志国、满洲国保安局第五课专家金圣贤。
人人心知肚明,这可不是一场单纯的业务研讨会。这是一个海上的大型牢笼,所有人都无所遁逃,背水一战。
果然,随着游艇驶向大海,一场亡命之旅也在这个海上密闭空间里展开。
图片
首先是日方设局,要求在96小时内破译并改装德国二代密码机:恩尼格玛机——为窃取德军对苏联的战争机密做重要设备。如果破译失败,所有人都将死路一条。
这个任务落在了破译天才李宁玉身上。
嘀嗒,嘀嗒,时间在流逝,生命在发出最后的通牒。
李宁玉的额头上的汗水一滴滴地往下掉,他苍白的嘴唇没有一丝血色。她挑战着智力和体力的极限,完成着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破解密码的过程被渲染地十足紧张。但在这过程中,每个人的态度更值得玩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暧昧中尽显,可也无法真正地看透。
不出意料,李宁玉还是成功了。但日方森田大佐设下的死亡赌局,并没有结束。破译不了,是死;破译了,仍然有着封口被杀的危险。在这茫茫大海上,死亡倒计时仍在继续。
图片
可在接下来的庆功宴上,森田大佐却意外被杀。在场所有人都有嫌疑,找不出凶手谁都会死。尸体被摆在桌面上,所有人围坐在桌旁,开始了紧张又烧脑的推理。
精彩纷呈的段落就此开始了,让人联想到阿加莎故事里的那些经典段落,《十二公民》里的场景,但《风声》在这里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那种在谍战、悬疑之外的游戏感。
在这个屋子里,谁想要活命,就必须指出一个嫌疑者,并陈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看谁的理由能说服人、取得别人的信服。
这极似我们如今流行的“狼人杀”游戏,把几个人在密室里关上几小时,每个人分配不同的角色,陈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看最后谁被投死,哪方胜出。
图片
《十二怒汉》剧照
剧中情形也是类似。经过训练的特工们都是超级玩家。每个人开始互相栽赃,各自抵赖,自证清白,也有人帮助他人证明清白。
越到后面,留下的都是越聪明的人,他们遇强则强,高手过招,游戏走向白热化。
在这过程中,电视剧通过快速剪接将逻辑推理视觉化,多重闪回增加悬疑感和戏剧张力,戏中人仿佛在做着梦中梦。一重重抽丝剥茧,却又让观众似是雾里看花,当你以为即将要揭晓真相时,马上又迎来新一个谜团。这简直是“俄罗斯套娃”式的解谜,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还有什么在前方。
这其中,关乎的不仅是真相,还有各种亲疏情感与利益关系,正如剧中老狐狸金生火所说:“谍报人员破译的不是谍报,而是人心。”
图片
即便下了游轮,类似的场景在《风声》之中还在继续。观众站在上帝视角观看这一场场游戏,也很难不被逼人的空气所带入。因为,观众时常也并不知晓游戏的答案和最终的胜负。
这个海上封闭空间中发生的独立故事,是原作中没有的。它剧作上的巧妙之处还在于,在引人入胜的氛围中,卓有效率地交待了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初步奠定了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扑朔迷离的情节和紧锣密鼓的推理,是悬疑剧华丽的外衣。但吸引人和作用于观众情感的,永远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以及人物之间擦出的火花。
一部38集的电视剧,有很多可以做文章的空间,所以,剧版《风声》增加了许多书里没有的对角色的背景铺垫,以时空为轴,用细节将他们丰满和立体化。
文咏珊饰演的李宁玉,一个冷艳的天才间谍,天才和个性都表现得极致,而职业身份又使得她必须喜怒不形于色,任何时候都以一张扑克脸面对世界。敬业爱业的她,在外界看来利用自己的三任丈夫步步高升。但实际上,一个间谍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奉献一切,她可以牺牲婚姻、牺牲名声、乃至牺牲生命,这是属于个人的伟大,却是属于时代的悲哀。
图片
徐璐饰演的千金小姐顾晓梦,家庭背景显赫,不爱红装爱武装,以军统特工身份潜入汪伪总队机要处。表面上是人畜无害傻白甜,实则心思缜密,用一双伪装成小白兔的眼睛把一切看在眼里。她穿着一袭露肩掐腰大摆礼服裙,盈盈笑着跳跳舞,既能迷惑敌军,又能暗暗在心里记下一本本账。
如果活在太平盛世,李宁玉会安安稳稳过完一生,可能会是个数学系教授、物理界科学家,专心搞科研;而顾晓梦,怀着一颗冒险家的心,大概会走上战场当战地记者,或是穿着水手服成为航海家。两人可能永远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因为生在特殊年代,风雨飘摇,她们怀着同样的理想主义,登上了同一艘船,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图片
电视剧就此设定了“双女主”的模式。剧中一开始,留洋归来的顾晓梦在机要处测试时,表现出了过硬的专业能力,将观众心理自然地指向她和李宁玉的暗中较量。两个同样年轻美貌的女人,内心又都自信高傲,又是冰与火一般截然不同的性格,所以难免给人感觉会互相排斥,互相开撕。
但是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却看到这两人却渐渐走近。这种反转式的人物关系带着一丝诱人的张力,带动着观剧的热情。
前期,两人都心存疑虑,感觉对方来者不善。事情发生转变,是在李宁玉仅用头脑计算就破解了二代恩尼格玛机之后,顾晓梦心里升腾起的那份惊才绝艳。她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想同她靠近。
而李宁玉面对顾晓梦的主动示好、暗中保护,一开始有点不知所措。然而,在下船时,她勇敢踏出第一步,让顾晓梦给她拍照留念,在快门闪动的一瞬间,触达了心底的柔软。
图片
李宁玉这样平素冷漠又理性、情感丝毫不外露的人,一旦表现出一丝一毫对别人的挂怀,那便是格外动人的瞬间。
比如顾晓梦担心她的船王父亲真实身份被识破,故意错误破译时间的那一次,面对精明上司的复查,便是李宁玉利用了人的惯性思维,悄悄地帮她解了围。
所以,外冷未必心冷。从来都身不由己、在刀尖上行走的女间谍,终于尝试打开一扇窗,让光透进来。在黑暗冰封的天地,这对谍海生涯中的双姝,性格互补、惺惺相惜,犹如机器上契合的齿轮。她们合力宣告着,这里并非纯然是男性们才玩得转的世界。
图片
老戏骨张志坚饰演的金生火是顾晓梦和李宁玉的上司,从军统到汪伪,他左右逢源青云直上,在人前八面玲珑,对形势有精准的判断,势力庸俗,但却不让人讨厌。抛去敌我身份不论,这是个令人矛盾的角色,有着一份阅尽世事的苍凉。
杨祐宁饰演的吴志国,是保安队队长,曾经是个杀手,从枪械弹药到近身搏杀甚至化学毒药都无一不通,能以一人之力屠杀半船之人,叫人谈之色变。但这样一个冷面阎罗,也有其痴情的底色。他一厢情愿地守护着李宁玉,即使面对着李宁玉的“铁石心肠”,他也虽死无悔、不改初衷。
图片
白小年,司令部秘书,对重要人物总是格外留心,对人物诉求体贴入微,送礼送到心坎里,夸人夸到点子上,能轻而易举地讨好每一个想讨好的人。内心的复仇驱动,使这个人物背负沉重,看起来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图片
乱世危局里,这些人物还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借用剧中老金这张利嘴的评价,哪一个都是天才,“李宁玉是个破译的天才,吴志国是个杀人的天才,白小年是个伺候人的天才,我金生火是个揣摩人心的天才,顾晓梦也算得上是个扮猪吃虎的天才……”
图片
其实仔细对照一下,即便在我们如今,在某个单位里,也充斥着类似的典型,有的是行政管理的人才,有的是专业技术人才,有的是领导人才,有的是综合性的人才……能占据某个坑位的,总有自己独特的立身之道。而整个社会机器的运转,也要仰赖在各自领域独当一面的人。
这些各有招数的人,也让《风声》的谍战大戏流畅运作起来。
当然还有强大的反派,周一围饰演的龙川,他一出场就轻松戳破了所有人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谎言,将他们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作困兽之斗。
图片
在各方角斗之中,“谍报工作的职业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贯穿着《风声》全剧。
顾晓梦一开始的答案是“忠诚”;当她和李宁玉一起经历生死,见到她对情报工作的殉身不悔之后,答案变成了“信仰”;而刀山火海里行走多年的金生火,称谍报工作最重要的是“生命”;而李宁玉却更为决绝,她的答案是“毁灭”。
她对顾晓梦说:“谍报,就是从天庭上盗下火种的普罗米修斯,让黑夜里的秘密再也无法隐藏,如果真的存在你所谓的无法破解的天书,那就把我投进火里,让它烧得更热、更烈……”
图片
就如麦家文字的利刃一样,电视剧《风声》拍出了同样的劲道。它用丰富的影视化技巧,营造出叙述的迷宫。又在极端环境之下,求证一种人性的可能。
在内心的无涯旷野里,信念之光的烛照之下,那些幽微闪光的人性,如何不负职责、不负初心、不负使命。
剖掉色彩纷呈的外衣,时而游戏化的态度,它内里还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英雄底色,人类意志的赞歌。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