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埔西河镇:“十村联动”探索乡村全域振兴

原标题:
“十村联动”探索乡村全域振兴
大埔西河镇积极推进“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乡村振兴模式,辐射带动3万多群众受益致富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要有机地从脱贫攻坚过渡到乡村振兴,从“两不愁三保障”过渡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如何可为?目前,大埔县正按照“一片三带五区六镇”乡村振兴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人居环境+陶瓷”乡村振兴示范片、“红色+研学点”六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省际边界”精品示范带、“六村共同缔造”示范片4大连片工程,串点成线、连片示范,打造乡村振兴大埔样板。
为给大埔乡村振兴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即日起南方日报·大埔视窗推出特别策划——大埔乡村振兴“镇”能量,深入基层、聚焦镇域乡村振兴发展,寻找大埔乡村振兴密码,探寻增长新动力。
图片
西河镇北塘乡村旅游区。
村村有特色、处处景不同。走进大埔县西河镇,总能听到当地村民感叹近几年环境的大变化。沿着漳溪河两岸,唯美的田园风光、富有客家特色的民居、舒适感满满的人居环境,勾勒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
“十村联动”发展、以艺活村、以景旺村、以宿带村……西河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西河素有大埔粮仓的美誉,是宜业兴业的康养福地,是大埔长寿之乡。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以“一中心七基地”为产业核心,西河镇打造了由东塘农产品电商中心、北塘长寿果蔬生产基地、禾肚里长寿产业园等节点构成的长寿农产品产销体系,优质的富硒长寿农产品得到了市场与群众的广泛认可。同时,在保护现有原生态风貌基础上,鼓励发展观光旅游、康养旅游、体验采摘、写生创作等多业态旅游产业。
当前,西河镇正整合各村资源,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全力推进“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漳溪河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届时,沿线10个村将辐射示范带动周边17个村共同发展,使周边3万多当地群众受益致富。
从一片美到处处美
以点带面破解单点振兴难题
走进大埔县西河镇,蜿蜒的漳溪河绕北塘、东塘、黄堂等10个村庄而过,河流两岸满目绿翠,文旅融合产业日益兴旺。通过优化各村资源配置,发展文旅休闲养生带、产业致富发展带,如今,西河镇形成了“十村绕漳河 五香飘十里”的乡村区域振兴格局。
乡村振兴是补齐西河镇农村短板、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如何实现乡村全域振兴,“十村联动”为西河镇探索出了更多可能。
彼时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西河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遇到了不少难题。“如以单个村、单个领域为点的振兴,受土地等资源限制,缺乏发展后劲,运营维护压力大,且引发周边村的不平衡。”西河镇党委书记丘武秋说,为破解单点振兴难题,该镇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省级贫困村为抓手,探索“十村联动”乡村振兴模式。以北塘乡村旅游区、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为依托,西河镇将北塘、东塘、大靖、黄堂、车龙、漳溪、东方、漳北、下黄砂、上黄砂10个村,划分为乡村艺术部落片区、乡村人文旅游片区、乡村山水田园片区,串珠成链打造漳溪河绿色健康和文化旅游产业带。
图片
西河镇东方蜜柚种植基地。
随着建设加快推进,联动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省定贫困村黄堂村是最先美起来的乡村之一。之前破旧的屋舍脏乱失修、狭窄的村道泥泞不堪、年轻人不愿回来是该村的真实写照,几年时间,黄堂村实现了从落后村向新农村示范村的蝶变。
“村里变化大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乡发展。”黄堂村党支部书记张武曾说,其他村看到了黄堂变化那么大也不愿意落后,都积极行动起来。当时新农村建设资金大家都在“抢”,哪个村做得多就给得多。
如今,西河镇片区按照“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思路,统筹谋划山、水、田、房、路,把“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融入农家生活体验、农事活动、农副产品经营、文艺演出等,打造了西河连片美丽乡村。
为打通“十村联动”的任督二脉,立足互通互联,西河镇还致力修建连接线、断头路,疏通村道、机耕路等“毛细血管”,同时推进沿漳溪河16公里的滨水绿道建设,串联沿线10个村共7个产业资源、旅游节点,打造“十村联动”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展梅龙高速东沿线跨省景观廊道建设,积极对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打造全长约20公里的特色生态文明风景线。
村村有特色、处处景不同。目前,漳溪河两岸沿途,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茶米古道公司、大客汇·乡城品、禾肚里公司、新天泽蜜柚等一批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民宿产业项目不断落地。村庄一个个美起来,群众钱包鼓起来,西河镇“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的发展蓝图也逐渐照进群众现实。
从一产独大到三产融合
错位开发融出富民兴村产业效益
“以前种田,收入不高,也不稳定,现在养蜂好很多,不用靠天吃饭,收入也增加了。”上黄砂村村民余月华是村里的养蜂能手,通过管护村里的20箱蜂群,“甜蜜事业”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年事已高的他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据悉,自省科学院进驻帮扶上黄砂村,先后推进百香果数字果园建设、中华蜂养殖、光伏发电等多个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每年新增收入50万元。相比2016年之前,该村贫困户年人均收入提高了3倍。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域振兴的关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打造连片宜居环境只是西河镇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西河镇深入挖掘10村自然生态、地域人文、乡村美食等资源,采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西河镇大靖村稻香田园。
目前,该镇培育了13家农业龙头企业以及1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初步实现漳河沿线稻香、花香、果香、墨香、酒香“五香飘十里”的产业效益。建立起了北塘长寿蔬菜种植基地、东方蜜柚种植基地、东塘香米种植基地、黄堂莲蓬种植基地、纯德猕猴桃种植基地、石涵菊叶薯蓣种植基地等多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东塘村白马广场还打造了电商农产品展销中心,促进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和产业集群。
为促“一产”接二连三深度融合,西河镇还以农文旅为发力点,以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北塘、漳北村为两翼,以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纽带,创新“以艺活村、以景旺村、以宿带村”的发展模式。
——以艺活村。北塘村引进大埔县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创建梅州市首个乡村美术馆——北塘美术馆、乡村众创空间——振德楼艺术众创空间、美客美庐艺术民宿。建设北塘艺术部落,吸引大批国内外画家驻点写生,打造“南宋古村·艺术北塘”品牌。目前,北塘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以景旺村。以张弼士故居旅游区为中心,带动黄堂村大力发展商文化与农旅休闲游,引进梅州市龙发生态旅游度假村有限公司,打造酒文化竹艺长廊、黄堂客栈、黄堂小厨、黄堂莲蓬观赏基地等旅游项目。目前,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以宿带村。以漳北公学田园综合体为中心,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带动漳溪村、东方村、下黄砂村、上黄砂村大力发展乡村山水田园游。目前,引进了禾肚里(梅州)旅游文化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漳北公学闲置校舍,打造漳北公学田园综合体,发展旅游扶贫产业。
有了好效益,更多积极变化仍在不断显现。今年,西河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愈发火热,随着正在建设的漳北大埔长寿产业园、北塘艺术部落项目、张弼士故居旅游景区提升改造项目等不断推进,势必将成为西河镇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单打独享到共建共享
创新模式保障十村有效联动
沿着平坦的柏油路驶入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白墙黛瓦的精致农房与稻田相映成趣。“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美丽乡村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桃花源,如今已在漳北村成为现实。
今年65岁的村民饶选林,每天打理完稻谷后总习惯在家门口的晒坪上喝茶,很是惬意。“以前村里很多烂房子,柴草也乱堆,环境很不好。”饶选林回忆说,如今漳北村成为出了名的美丽村,很多外村的人晚上都到我们村来散步。
让昔日的贫困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漳北村抢抓西河镇“十村联动”机遇,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东风,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结果。
漳北村村民饶美坊是个有着14年党龄的老党员,原本他家在漳北老桥头有间店面,做些小本生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后来了解到村里要规划建设一条“十村联动”沿河绿道,自己的店面刚好卡在了道路中间。如果把谋生的店面拆了,饶美坊就要另谋出路,但如果店面不拆,这条绿道就成了断头路。在小我与大我的矛盾间,饶美坊果断选择了舍小我、成大我,积极支持村里的工作。
图片
西河镇东塘香米种植基地。
“拆店肯定会受影响,但不能因为个人利益影响村集体的利益。我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必须支持村里的工作。”饶美坊说。
有了党员干部的带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也跟着调动起来,越来越多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张元草就是其中之一。
在驻漳北村工作队帮村里整修道路时,因路要拓宽,沿路村民家的庭院围墙挡住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正在为和村民的协商事宜犯难时,张元草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将为亡母办理完后事留下的两万元补偿给受整修道路影响的村民,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漳北村只是其中的缩影。“十村联动”的有效实践,是“政府引导、村民主体、企业发力、乡贤参与”的结果。各种力量有序参与乡村振兴,得益于党委领导下的乡村治理的完善。
如西河镇统筹调配驻村领导和驻村团队,组织培训村干部,开展互比互看互学。以北塘村、漳北村、车龙村作为党建示范先行村,示范引领3个核心区内各村结对联动发展,让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打破了各村相互隔阂、互相观望的局面。为充分发挥好村民理事会、外出乡贤等社会力量,北塘村党支部积极动员乡贤为家乡的建设出资出力,筹集了169万元建设北塘爱心大桥。
据悉,目前西河镇“十村联动”吸引了一批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带动投资8000多万元。乡贤回归不仅带回了新理念和新信息,更重要的是破解了乡村振兴产业、资金和人才问题。
■观察
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西河镇漳北村凭什么?
统一的白墙灰瓦,门前小桥流水,街道沥青铺路。登屋顶俯瞰,独具特色的禾肚里稻田民宿坐落在稻田中,一望无尽的柚子树承载着村民的致富希望。走进粤闽赣交界处的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老人孩子自得其乐。
省定贫困村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凝聚着省市场监管局、碧桂园集团和大埔县的共同努力。如今的梦里田园、耕读漳北,成为漳北村民的日常。
4年时间,漳北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3.0版本。从精品示范村、特色精品示范村,再到如今启动打造广东乡村振兴标杆示范村,漳北村焕发新生。
近年来,漳北村以建设特色精品示范村为总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样貌实现了蝶变,成为了全村村民的美丽庭院。该村成功打造了集“大埔特色精品示范村”“梅州美丽家园示范村”“碧桂园精品示范村”“广东省卫生村”于一身的漳北特色精品村,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树立样板提供标杆,实现农村不断增值。
如何让省定贫困村脱贫致富,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蜜柚是漳北村主导产业,工作队驻村后,通过成立合作社、标准化种植、申请商标注册等举措,帮助村里的蜜柚产业化零为整、抱团发展。2020年,漳北村建立了全省唯一的省级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面积500亩。并建立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使得漳北在大埔众多蜜柚种植村中脱颖而出,摆脱以往“年年种柚子,年年不赚钱”的被动局面。
漳北村越来越美的山水田园风光,也受到网红民宿公司禾肚里的青睐,利用漳北公学闲置的校舍打造漳北公学田园综合体,发展旅游扶贫产业。如今,在该村漳溪河旁,独具特色的禾肚里稻田民宿坐落在绿油油的稻田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住民宿、观稻田,体验农耕生活。
不仅是农村变景区、产业变兴旺,村民的就业问题也有了保障。近年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即将开班的电工和焊工培训班等专业技能培训正在村民家门口展开,让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目前,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专业技能培训,吸引了300多名村民参加,已经有不少村民走出山区,依靠就业获得稳定的收入。
【全媒体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刘招迎 罗文燕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