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四两拨千斤!解放军新型有源“外骨骼”曝光 小接口里有大文章

东方网·演兵场1月13日报道:近日,央视军事曝光了一款解放军正在实验中的新型“外骨骼”,与去年曝光的无源“外骨骼”不同,此次亮相的是装配有电机与能源模块的有源版本。这种有源新型“外骨骼”不仅能使搬运物资弹药举重若轻,还可在后续装配战斗模块,大幅提高解放军的单兵作战能力。
图片
两名战士轻松搬运75公斤的弹药箱
相比无源“外骨骼”,有源“外骨骼”的负重能力与助力能力都有所提高。去年曝光的无源“外骨骼”最大承重70公斤左右,行走时肩部减重约30%,当负载20公斤时人体不会有负重感。
图片
40秒就可以快速穿脱
新型的有源“外骨骼”上的电机会在战士行动时提供额外的动力,在视频中,两位解放军战士可以轻松搬运重达75公斤的弹药箱,央视记者也穿上新型“外骨骼”后轻松搬起了重达50余公斤的弹药箱。
图片
央视军事记者体验“外骨骼”
从视频来看,新型“外骨骼”的两个电机分别位于腰部两侧,电池位于背部。与无源“外骨骼”一样,新型“外骨骼”的可穿戴性也并没有因电机与电池受到影响,只需40秒就可以轻松穿上脱下。据央视记者介绍,新型“外骨骼”不仅不会影响正常的行动,还可以在行动时提供额外动力保护使用者的肌肉关节。
图片
外装甲接入的信息设备
据央视记者介绍,新型的“外骨骼”还配备了一个电子元件外接口,通过这个外接口研发人员可以在移动端上查看“外骨骼”的各项参数,这对于新型“外骨骼”的后期升级改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
视频中曝光的接口“大有文章”
演兵场认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接口预示着另一种可能。除了接入记录数据的设备外,随着电机与能源模块的升级,新型“外骨骼”将可承载此前曝光的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元件,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战场动态调整“外骨骼”的各项参数,优化“外骨骼”的实战能力。
图片
央视此前曝光的一款“外骨骼”上就装备了一些作战元件
除了能提高“外骨骼”的实战效果,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的配备也将直接地提高解放军战士的作战能力。及时战场信息侦测让战士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捕捉战机避免危险;高效通讯系统使指挥部能“有的放矢”,依据战场动态布置更加合理的作战方案,战士间也能及时交流信息随机应变;单兵信息化系统还可为各类武器装备提供精确打击坐标,提高战场协同作战能力。
图片
在西藏的解放军战士使用外骨骼运送物资
新型“外骨骼”不仅使信息化单兵作战系统的推广成为可能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更高的单兵负重可使战术小队的人数进一步减少,提高战场隐蔽性与灵活性。其次,单兵可以装备反坦克导弹与低空防空导弹等重型装备,具备更多元化的作战能力。当然,“外骨骼”也可以用于装载单兵防护装备,让战士也可以穿着防弹防爆装备时“健步如飞”。
另据国内军事观察员分析,有源“外骨骼”并不会完全替代无源“外骨骼”。在如后勤补给与战场救援等任务上,无源“外骨骼”完全可以“胜任”,考虑到有源“外骨骼”的成本以及能源模块的续航能力,战场靠有源后勤靠无源很有可能是未来军用“外骨骼”的发展方向。
演兵场(dfjs021)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