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日本农村:废弃的无主房屋越来越多,欲靠旅游业留下年轻人

外面的世界才精彩,留在家里一辈子没机会出头,快出去闯荡...,这是乡村几十年来不变的声音。从课堂上老师孜孜不倦的鼓励,父母赶你走的希望,都在不停地告诉你,农村没有未来。
图片
而当人们在城市里扎根后,乡村便只剩下荒凉的孤寂,一个个老人村不断出现。这并不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在发达国家尤为严重,比如日本。
图片
每位到日本乡村旅行的中国游客,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典型的日系房屋设计、院落文化,村道清洁度,甚至水沟都大受好评。虽然浙江、福建一带的农村,其住宅豪华程度有些已远超日本,但整体的乡村文化氛围、田园生态环境确实是有所不如的。
图片
日式乡村,是许多人眼中最理想的田园生活,但与我们一样也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甚至更为严重。像类似留守老人独居死亡、废弃乡村、布娃娃村的新闻比比皆是,每个时段都会引来网络热议。
根据日本的老龄化速度、人口增长率,预计到2040年将有896个村镇废弃,约有750万公顷土地荒废无人认领,大约有一个重庆大小。实际上,别说是未来20年以后,今天的日本乡村就已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危机。
图片
被迫逃离乡村
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吸取农村劳动力的措施。且日本教育普及率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并不低,很容易融入到城市里发展。
图片
以东京为首的都市圈,能提供全国最好的高校、最有福利的生活环境,最便捷的生活,最精彩丰富的娱乐生活,最完善的基础配套。年轻人只要迈入学校,就会顺利进入高校,然后留在城市里生活,极少数人离开城市再返回农村。
年轻人口大量离去,剩余的年轻劳动力,也会在大环境的驱使下离开。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人人都逃离了农村,不离开岂不是自己打光棍。
图片
所以,许多年轻人宁愿在东京,面临高物价的生活压力,租狭小的公寓,也不愿回到生活枯燥、不便的农村。
说到底,逃离乡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稳定、发展的就业环境,没有与城市公平的教育资源,没有完善的基础配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城市好。基于日本便捷的交通环境,还是有许多人生活在东京郊外的城镇里,但也仅仅是在1-2个小时的范围圈内,再远就没有多少人了。
图片
试图挽救,旅游业成主要变革方式
正如我们开篇说到,日本乡村小镇的确很受游客青睐。有文化历史的木曾谷、小樽、金泽,有自然美丽风景的白川乡、和鹿、爱之仓、大内宿。
便是那些天生旅游资源不丰富的乡村小镇,也能结合现代美学,田园风光吸引游客。甚至通过一系列的营销人设,转型多种方式来吸引游客徒步、自驾、骑行等。
图片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旅游业的引进,为乡村小镇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年轻人一个广阔的发展舞台。例如设计经营自己的家庭旅馆,通过自己所学的技能开设文创名品,包装自己的家乡特产,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
图片
返乡创业,投身旅游,这看似十分美好,是不用每天应付职场关系,高压工作环境,但这也意味着要放弃精彩时尚的都市生活,离开全国最好的资源环境。
所以能够有勇气放弃,选择返乡生活,这一类人是比较少数的。仅依靠旅游业来改变内部人口迁移,并不是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图片
内外部移民,能改变乡村现状吗?
我们曾经看过一则报道,有日本专家称:可以适当鼓励移民乡村来解决。这也算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而且也的确有不错的效果。
日本一些城市,也放宽了移民乡镇的政策。一些无人认领的房屋,低价、低税收转卖给新来的住户。我们也不难看到,移民到日本的华人,就有很多人生活在乡镇地区。
图片
喜欢日本乡村,除了中国人以外,还有美国、英国也常有人迁移到日本。有些就是因为去了日本旅行,爱上这里的生活选择留了下来。与我们长期合作的一名英国摄影师,就已移居北海道十几年的时间,如今是一名地道的“日本人”。
但比起欧美,日本的移民相对比较保守,目前全国人口98.5%是纯本土人口。
图片
实际上,这以上的种种措施,都扼不住乡村死去的速度。
这是城市化无法避免的一个结果,因为城市永远是配套最好,资源最集中。
图片
除非有一天交通科技实现了大跨越,人们从几百公里外的家乡起床上班,30分钟后就到市中心的公司门口。晚上想约会吃饭看电影逛街,十几分钟就到到商业街。
图片
只有把乡村与城市的距离缩减,或许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城市与农村的平衡。
但这永远是理想的状态,而未来二三十年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慢慢消失,并且无力改变。
最后感叹一声:今年过年,回家的人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