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了!30人贩卖6亿条个人信息,非法获利800万!

近日,镇江丹阳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公安部督办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及10多个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

该团伙采用境外聊天工具和区块链虚拟货币收付款,共贩卖个人信息6亿余条,违法所得80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检察机关。

案件回顾

2020 年 5 月,丹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在网上巡查时,发现有一专门利用境外 Telegram 聊天软件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且资金大多通过区块链虚拟货币进行收付款的犯罪线索。

该团伙贩卖公民信息数量巨大,且贩卖信息中包含数据种类繁多,涉及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银行流水等众多信息。

由于该案件侵犯对象广,犯罪嫌疑人摒弃传统的网络通讯工具和银行卡转账的收付款方式,采用境外聊天工具和区块链虚拟货币,犯罪手段新颖,社会危害严重,该案被公安部挂牌督办。

办案民警介绍,经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30 名犯罪嫌疑人共贩卖公民个人信息 6 亿余条,违法所得 800 余万元。其中同时涉嫌诈骗罪的王某胜、王某超、赵某新还供述,利用架设的虚假 " 蚂蚁金融 " 网贷平台和公民个人信息对 200 余名受害人进行诈骗,诈骗金额达 20 余万元。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丹阳市公安局立即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工作。经过深入侦查研判,专案组民警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以及范某某,并顺藤摸瓜掌握了涉案的30 余名犯罪嫌疑人。

" 去年 5 月至 11 月,专案组陆续赴湖北、重庆、河北、深圳等 18 余省市区,将涉案的30 名犯罪嫌疑人一一抓获归案。"

至此,一条源头收集贩卖公民信息、 中介倒卖公民信息、底层购买信息电销、诈骗分子购买信息进行诈骗的全链条犯罪团伙被丹阳警方成功摧毁。

网友热议信息安全问题

该信息一报

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仿佛在互联网中裸泳???

相关监管措施要更加严格!

法律为个人信息保驾护航

如何解决个人信息保护这一难题?从立法的角度,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我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2020年10月1日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对个人信息的收集行为进行了明确。

已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也明确,自然人的姓名、生物识别信息等属于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并将收集行为列为处理个人信息的一种,要求收集行为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遵循四个条件:一是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二是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是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2020年10月首次亮相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规定了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即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

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也对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如何处罚做出规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5%的额度甚至超过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规定“最严”的欧盟。

小苏提醒: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非法行为,相关企业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信息防护,加强对员工以及外包公司人员网络安全和法治教育,杜绝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警方将持续重拳打击,以打击团伙、追查源头、斩断链条为重点,坚决摧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不法利益链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警方呼吁广大群众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请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举报。

素材来源:江苏新闻

江苏网警综合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