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28岁牺牲:70年前彭德怀绝密电报公开,首次披露牺牲的细节

图片
2020年11月9日,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十集:历史铭记) 》中,首次向国人公开了一份彭德怀于1950年11月25日发给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报。这份电报意义重大,里面描述了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细节。
周恩来当时负责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最先接到这份电报,他很难过。周恩来考虑到毛泽东正在集中精力指挥第一次战役,加上熬夜患了感冒,决定暂时不向主席汇报。毛岸英牺牲一个多月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站稳了脚跟,局势明显好转。
周恩来认为是时候报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于是将彭德怀的电报交到中央机要办公室主任叶子龙手上,让他转交给毛泽东。1951年1月2日,57岁的毛泽东终于知道毛岸英牺牲,这成为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悲伤的一天。
据叶子龙回忆,毛泽东当时正在看报纸,接到电报后足足看了好几分钟,他把头埋得很深。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过了很久,毛泽东才慢慢抬起头,脸色很难看,但他没了流眼泪。毛泽东向叶子龙摆了摆手:“战争么,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就没了娘,后来又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说完这句话,毛泽东目光慢慢移动,伸手去拿茶几上的烟盒,半天才抽出一根香烟。毛泽东双手颤抖,点了几次都没能点着,叶子龙赶紧上前给他点燃。毛泽东深吸一口烟,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图片
毛岸英为什么要去朝鲜?他牺牲的过程又是怎么样的?毛泽东有好几个孩子或失踪、或夭折,为何毛岸英的牺牲让他如此悲伤?看完这篇文章,都能找到答案。
1927年8月7日,针对国民党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中共在汉口紧急召开“八七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此之前,杨开慧带着孩子一直跟随在毛泽东左右,这次非同以往,加上毛岸龙刚刚出生。
毛泽东决定,将妻子和孩子送回娘家,长沙县板仓。毛泽东没想到,他和杨开慧这次分开竟成为了永别。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残部上了井冈山,当时白色恐怖严重,杨开慧始终无法跟丈夫取得联系。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和8岁的毛岸英在家中被捕。由于不愿公开跟毛泽东脱离关系,杨开慧被杀害,年仅29岁。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在舅舅杨开智、外婆杨老太太等人的多方努力下,幸免于难。
毛泽东二弟毛泽民当时在上海党中央工作,他知道三个侄子在长沙乡下随时有性命危险。于是,毛泽民写信请杨开智将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兄弟送到上海,由党组织负责抚养教育。
毛岸英三兄弟来到上海后,周恩来安排他们进入大同幼稚园生活。这所幼稚园是周恩来提议创办的,为了就是收养我党烈士遗孤。幼稚园负责人是有着“红色牧师”之称的董健吾,他当时是上海圣彼得堡教堂的一名牧师。
然而,三兄弟安定下来不久,毛岸龙因病夭折了(一说失踪)。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又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大同幼稚园给了毛岸英家的温暖,就在他认为漂泊的生活结束时,不幸再次降临了。
图片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董健吾身份暴露,加上大同幼稚园不少工作人员身份都是共产党员。大家被迫分散隐藏,里面的孩子没人照顾流落街头。9岁的毛岸英带着弟弟在上海街头流浪,吃尽了苦头。
毛岸英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
“当时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着推,推上去人家给几个小钱……”
毛岸英和毛岸青流浪一段时间后,董健吾将他接到家中照顾,两人在董健吾家中生活了4年时间。1935年初,董健吾准备将两人秘密送到陕北,后因大雪封山未能成行。1936年,上海局势越发复杂,在张学良的帮助下(当时张学良不知是毛泽东的儿子,他赠送10万法郎给董健吾),董健吾将两兄弟送到苏联生活学习。
两兄弟进入莫斯科的国际儿童院学习生活,毛岸英因学习出色,加上年龄较大,老师就让他担任儿童院中国学生队队长。起初,两兄弟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真正身份,更没有提自己的父亲就是毛泽东。
来到苏联一年多,两兄弟终于和父亲取得联系。得知两个儿子在苏联生活得很好,这让忙于战事的毛泽东颇感欣慰。1938年3月4日,毛泽东首次给两人写信:
“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毛泽东三月四日”
图片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寥寥数语中,毛泽东对两个儿子的思念跃然纸上。后来,毛岸英因表现出色,还先后担任了共青团国际儿童院的支部书记,这让毛泽东很骄傲。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毛岸英报名参战,后来跟随苏军一直攻到德国柏林。
毛岸英对军事很有兴趣,在苏联先后进入苏雅士官学校快速班、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3年,毛岸英从军校毕业,被授予中尉军衔。此时的毛岸英学有所成,精通英语、俄语,相貌英俊,为人谦虚低调,前途不可限量。
1945年底,毛岸英回到了延安。回国前夕,斯大林专门接见了毛岸英,赠送了他一把手枪。这把手枪被毛岸英一直随身携带,直到他牺牲在朝鲜战场。得知毛岸英要回来了,还在生病的毛泽东坚持来到延安机场迎接。
父子俩阔别18年再见,看到面前几乎跟自己一样高的儿子,毛泽东欣慰地说:“岸英,你都长这么高了。”虽然是领袖的儿子,毛岸英不搞特殊,在延安跟大家吃住一样,吃的是大锅饭,住的是简陋窑洞。
为了锻炼儿子,毛泽东安排毛岸英去上“劳动大学”。所谓“劳动大学”就是让毛岸英去农民家里,跟他们一起劳动,吃住在一起。毛泽东说:“岸英,你是大学学历,那只是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你还没有上过‘劳动大学’,你现在到农村去,拜农民为老师,那里你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毛岸英用力地点了头,农民家里劳作半年多,播种、犁田、锄草等累活、脏活他都抢着干。半年后,当毛泽东看到儿子的双手都是老茧子时,他笑得无比开心。从“劳动大学”毕业后,毛岸英被安排在中宣部工作,之后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到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参加土改工作。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本可以拥有更好的工作,但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向父亲和党组织提出要到基层工作。1950年秋,毛岸英被安排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总支部副书记。很多人可能认为副书记就指挥工人工作,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开开会。
这是误解!当时北京机器总厂只有几个高层领导知道毛岸英真正身份,毛岸英自己则跟工人打成一片,他不愿坐在办公室,每天都在车间里,什么活都干,每天回家衣服脏的不能看。毛岸英在日记中写道:“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领土主权面临严重威胁。10月2日中央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但是反对声很大。10月4日、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尽管还是有不同意出兵朝鲜的声音,但最终还是支持出兵声音占了上风。
出兵朝鲜,这个决定十分艰难,堪称毛泽东一生最难做出的决定之一。毛泽东深知,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此时跟强大的美国作战,胜负难料。但是,出兵朝鲜利大于弊,这是关乎国家民族生存尊严问题。
毛泽东当时有一个想法,如果毛岸英能去朝鲜,那将有极大的正面效果。毛泽东决定先探探儿子的态度。10月4日晚,毛泽东主动跟儿子谈到了朝鲜战事,“岸英,你回国后先是当农民,现在又当工人,就没有正式当过兵吧?”
毛岸英回答:“爸爸,我回国时很想当兵的,我在苏联时跟德军较量过,现在很希望去朝鲜跟美军较量一番!”毛泽东没有明说,但毛岸英已经明白父亲的想法,很快他就向组织提交了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图片
10月7日,毛泽东设家宴为即将挂帅出征朝鲜的彭德怀饯行,毛岸英作陪。席间,毛岸英向彭德怀提出要去朝鲜,彭德怀先是拒绝了,认为在国内搞建设也是支援抗美援朝。彭德怀说得很坚决,毛岸英这时把目光投向父亲,希望他能给自己“求情”。
毛泽东笑着说:“老彭啊,我这个儿子不想在工厂里干了,他想跟你去朝鲜打仗,你看收不收他?”彭德怀面露难色,毛泽东又说:“老彭,我替岸英向你求一个情,你就让他去战场上锻炼自己。岸英在苏联学习了英语、俄语,你在朝鲜免不了跟苏联人、美国人打交道,就让他担任翻译工作吧。”
毛泽东都这样说了,加上毛岸英强烈要求,彭德怀妥协了。赴朝前夕,毛岸英跟新婚妻子告别,告诉她自己将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如果暂时接不到书信不要着急,一定会有消息的。
刘思齐当时因急性阑尾炎住院,医院门口成为两人的诀别之地。从医院出来后,毛岸英去了岳母张文秋家里,他告诉岳母自己将“出差”,希望岳母能多多照顾他的弟弟毛岸青。临别时,张文秋送给毛岸英一支钢笔和一块手表。
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一周年,毛岸英跟随彭德怀来到东北。想到毛泽东为抗美援朝日夜操劳,如今又把寄予厚望的儿子送去战场,彭德怀很感动,他对身边人说:“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图片
彭德怀入朝后,将志愿军司令部设立在大榆洞,毛岸英担任司令部翻译兼机要秘书。大榆洞位于朝鲜碧潼与北镇的平安北道,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沟,这里曾一处金矿旧址,两侧山坡上有不少矿洞。
志愿军司令部就在一处矿洞山脚下的简陋工棚里。在志愿军司令部,除了彭德怀等极少数人知道毛岸英的身份外,一般人只知道这个年轻人擅长英语、俄语,而且经常没日没夜地工作,非常努力。
据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回忆,毛岸英没有一点架子,彭德怀多次提出跟他一起吃饭,都被委婉拒绝。当时给毛岸英安排的工作是担任俄语翻译,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务,但是毛岸英主动参与各项工作,所以大家都很尊重他。
1950年11月7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刚两天,毛岸英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金日成和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来志愿军司令部,与彭德怀会晤,毛岸英将担任三人之间的翻译。毛岸英流畅的俄语让金日成和拉佐瓦耶夫很佩服,他们想不到志愿军司令部还有这样的人才。
作为26万志愿军的大脑,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发电报频繁。美军通过空中侦测,猜测大榆洞可能是志愿军的一处重要指挥机关。11月24日,两架美军战机飞到大榆洞上空侦查,没投下炸弹就飞走了。
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敏锐觉察到事情不一般,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防空问题,决定一旦听到防空警报,所有人立即放下手中事情躲进防空洞。在这之前,周恩来了解到志愿军司令部不太注意防空问题,于是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要求志愿军司令部驻地经常变动,电台应分散安置。
图片
然而,周恩来的一番提醒,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1月25日上午,美军四架飞机飞到大榆洞上空,防空警报拉响,所有人躲入防空洞。但是,四架飞机很快离开了,毛岸英和作战参谋高瑞欣两人回到办公室,这时飞机又飞回来了,投下了一百多枚凝固汽油弹。
刹那间,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被大火吞没,毛岸英和高瑞欣未能逃出,壮烈牺牲。大火破灭后,人们发现了两人遗骸,通过手表壳的残留,分辨出毛岸英,而这块手表则是岳母张文秋送给他的。
这天,彭德怀中午饭没有吃,他坐在防空洞里的办公桌前,久久不能释怀。傍晚时分,彭德怀和志愿军党委成员商量后,决定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以志愿军司令部的名义,报告中央军委。这份绝密电报只有短短一百来字,彭德怀却写了一个多小时。电报全文如下: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志司25日16时
这份电报把毛岸英牺牲的过程详细描述,毛岸英牺牲时只有28岁,实在太可惜了,他成为毛泽东全家第六位烈士。1951年2月16日,彭德怀回北京向毛泽东当面汇报工作。期间,彭德怀再一次详细讲述了毛岸英牺牲的全过程。
图片
彭德怀内心很愧疚,毛岸英是第一个向自己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战士,还是主席的儿子。毛泽东听了彭德怀叙述,大口抽着烟,沉默了很久后说:
“老彭,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年轻战士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作为其中一员,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也不能因为是我、党主席的儿子,就不该去朝鲜战场。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嘛?哪个战士不是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司令部暂时将他安葬在大榆洞的一处山坡上。当时不少志愿军指战员牺牲后,遗体都是运回国安葬,毛岸英也应该如此。1954年12月,解放军总干部部关于毛岸英烈士遗体安葬问题,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北京安葬。
彭德怀从抗美援朝大局考虑,认为毛岸英葬在朝鲜更有意义,他说:“(毛岸英葬在)朝鲜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亦无异议。”毛泽东赞同彭德怀的意见,他在报告上批示:
“岸英的遗体没有运回国内,埋在朝鲜国土上,体现了我们与朝鲜军民同甘苦、共患难的革命精神,也说明我们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凝成的。”
图片
1955年,毛岸英遗体迁葬到朝鲜桧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儿子牺牲了,毛泽东对儿媳刘思齐越发关注,他决定暂时向儿媳隐瞒这个消息,直到近三年后才告知儿媳。从此,毛泽东多次劝说儿媳改嫁,最终刘思齐同意再婚,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有人说,毛泽东完全没有必要派毛岸英去朝鲜战场,因为毛泽东一家为中国革命已经付出了五位烈士。毛泽东却不这样认为,好友周世钊曾当面问毛泽东为何送儿子去朝鲜前线。毛泽东回答说:
“你们都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很可能的。但是你们想一想,我是主张出兵朝鲜的,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战争。我作为党的主席,作为一个最高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又该派谁的儿子去呢?谁让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1990年,毛泽东逝世24年,中央警卫局全面清理毛泽东遗物,大家在一个箱子里发现了主席独自收藏的毛岸英遗物。遗物很普通,三件衬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它们被叠得整整齐齐。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泽东逝世,这些遗物被主席悄悄收藏了26年。那一刻,所有人才真正明白,毛泽东对儿子的爱有多深沉。白发人送黑发人,毛泽东将所有的悲痛埋在心里,没向外人透露一丝,可他也是父亲,也希望儿子能有所成就。
图片
毛岸英走得太早了,他才28岁,结婚刚满一年。想起来也很巧合,当年毛泽东去上海参加“一大”,也是28岁,也是结婚刚一年。父子俩在这个年龄都身处险境,父亲九死一生,而儿子却壮烈牺牲。
年轻的毛岸英所作的抉择,没有辜负祖国人民期望,可唯独辜负了自己的父亲。刘思齐后来看了毛岸英日记,丈夫在日记中不止一次问自己,“作为主席的儿子,我合格吗?”刘思齐拿这个问题去问毛泽东,毛泽东毫不犹豫地回答:“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烈士。如今人们常说岁月静好,这是最大的误解。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在你享受和平生活时,无数人在默默替你负重前行,那些烈士、那些至今守卫祖国边疆的哨兵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