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一家4口选择“留青过年”: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家人最好的祝愿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受访者供图)

▼田倩正在帮顾客挑选毛巾。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署名除外)

“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对家乡最大的守候;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家人最好的祝愿。”在即墨小商品城做毛巾生意的田倩一家4口决定,今年留青过年。田倩的老家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留在老家的老人也非常支持他们不回去。

田倩说,他们今年在青岛过年,年夜饭肯定会有海鲜,但是,仍然会保留一些“家乡的味道”,冬天的时候青岛栈桥会来很多海鸥,他们可以去看海鸥、喂海鸥,孩子们听了都非常想去。

奋斗六年对青岛有了感情

1月28日,半岛全媒体记者来到鹤山路的即墨小商品城,在2号门二区107号爱尚毛巾店内,记者见到了田倩。她穿着一件卡其色的中长款羽绒服,黑色的运动裤,大大的毛领帽子扣戴在头上,面戴口罩,看起来十分“保暖”。

纯棉的、珊瑚绒的、纳米的,各式各样的毛巾、枕巾枕套摆放在高低错落的货架上,在这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面里,堆放了各种货品,只有靠近门口的一小块地方可以落脚,那里摆放了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一台电脑,正在监控着这个小店的日常。在这间不太宽敞的小店里,田倩和丈夫尚攀已经辛苦经营了6年。6年来,田倩每天早上8点准时开门营业,丈夫尚攀则负责接货,然后在仓库进行拆包、理货、打包发货等事宜。

2014年,田倩和尚攀从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来到即墨,年轻气盛的他们想着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即墨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当时即墨小商品新城到河北招商,我们觉得商机不错,经过实地考察之后,觉得是个机会,于是我们就带着女儿过来了,当时女儿才两岁,现在已经上小学了,儿子也都4岁了。6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对青岛这片土地产生了感情。”

田倩说,自己的家乡高阳县原本就以生产毛巾而有名,自己身为高阳人,自然就想到了做毛巾生意。回忆起奋斗史,她动情地说,万事开头难,刚来即墨的前两年,生意并不好做,当时怀着身孕,需要一边照顾着大女儿一边做着生意,“那个时候挺苦的,我和我对象为了招揽客源,买了一辆电动车,每天带着女儿去赶大集、赶夜市卖货,他照顾着女儿,我就在集市上卖货。”

2015年,田倩在小商品城开了店面至今,“有的时候来货多,一个五百多斤的包裹比人还高,两千多条毛巾非常重,拆包也很费事,有的时候一上午都整理不完。”交谈间,田倩顺手将一个毛绒充电式暖手宝递给记者,“来,抱着暖和一会,今天天气冷。”简短的一句话,像一股暖流涌上记者心间,令人十分感动。

一听喂海鸥孩子不走了

考虑到疫情,田倩与丈夫尚攀商量决定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不是说不让回去,而是考虑到家人的健康和孩子回来的上学问题,我们就怕回来之后再隔离,耽误孩子上学,不给国家添麻烦,就是对家乡最大的守候;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家人最好的祝愿。”

田倩告诉记者,对于家乡的疫情她十分关注,每天打开手机查看疫情最新消息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那边已经封村了,过年不返乡的消息我们也已经提前告知了家里的老人,他们很支持。”除此之外,田倩每天都会叮嘱父母出门要戴好口罩,非必要尽量减少外出。

“我们老家过年的习俗和即墨这边差不太多,年前各家各户扫尘,腊月廿三蒸年糕、蒸馒头,年三十贴春联、吃饺子,除夕夜看春晚、放鞭炮,正月初一串门拜年,热闹十足。”田倩说,自己已经买好了各种“福”字和喜庆的新年装饰品,“不能回乡过年,但年味不能少”,今年过年依旧要保留“家乡味”,吃饺子是不可或缺的,另外,丈夫尚攀已经提前备好了年货,孩子爱吃的蔬菜和零食、各种肉类、海鲜准备妥当,“在青岛过年,怎么能少得了海鲜。”

按照往年放假时间,即墨小商品城通常是在腊月廿九这天放假,往年田倩一家都会在小年前后开车十个小时,返回河北家乡过年。今年留青过年,田倩和丈夫计划着年后带着俩孩子去鹤山、崂山和青岛海边玩玩,“孩子也想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吵着要回老家过年,我就安慰他们说,冬天的时候青岛栈桥会来很多海鸥,我们可以去看海鸥、喂喂海鸥,他们听了都非常想去。”

田倩说,公公婆婆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丈夫尚攀是家里的独子,今年过年不回家,一家人准备视频跟父母过年,一同分享过年的欢乐,“我们来即墨创业之后,为了让家里的老人能在想我们的时候随时看见我们,特意为他们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还教会了他们使用视频电话。”

暖心好友邀他们一同过年

虽然赶上疫情,但爱尚毛巾店的生意并未受太大影响,田倩告诉记者,来自己家买毛巾的多数是回头客和老顾客。而同在小商品城做生意的朋友听说田倩一家不回家过年的消息之后,主动联系到田倩,邀请田倩一家到自己家过团圆年,田倩对此非常感动,她说,“我当时听了非常温暖,但我觉得带着两个孩子不方便,怕去了给朋友添麻烦,就婉言谢绝了。”

田倩说,去年回家过年返青之后,按照要求居家隔离期间,邻居肖阿姨给她打来问候电话:“来了没有呀?”“需要点什么蔬菜跟我说,我买了给你们送过去”……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温暖着田倩,“肖阿姨为人亲切,对我们也很照顾,我知道我要是说了需要什么,肖阿姨肯定会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的。”田倩说,这些也都让她感受到了青岛这座城市带给她的温暖。

相关新闻>>> 黑吉辽仨爷们拼成一个“家”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静

一张床、一铺炕、两间房,三个不同年代人的外乡人在胶州临时组成了一个小家庭。52岁的张秋奎、35岁的吕鸿,25岁的王嘉豪,三个人分别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都在渔船上工作,租住在胶州市九龙街道大洛戈庄。眼下,为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号召,三个人共同决定,春节不回家,在胶州就地过年,买福贴、对联,备年货,三个人也要好好过个年。

52岁的张秋奎来自黑龙江省穆棱市福录乡光明村,从事渔业已经有10年了。多年东奔西走,海上风吹日晒,饱经风霜,52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几岁。他与同住的吕鸿、王嘉豪组成一个临时小家,三人同吃同住,相互照应。三个人中,张秋奎的年龄较大,是这个小家的“大家长”。平日里,他们在屋里的取暖,由他来负责。“干这行是累点儿,但比别的挣钱多,可以给儿子攒下点儿钱,自己也可以攒点儿养老。”张秋奎打算,趁着自己现在还能干,多干几年。

从事渔业6年的吕鸿来自吉林省双辽市双山镇,最近一次出海回来是1月7日。“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减少流动,就不回了,家里人也都理解。在这里过年也不耽误过完年出海。”吕鸿有个女儿,今年11岁,吕鸿说想孩子的时候就通个视频电话。“现在手机视频都很方便,不能一块过年,至少也能看见脸,说说话。”由于春节不回家,这次休息的时间比较长,比较擅长厨艺的吕鸿就常常琢磨做吃的,挑战各种菜式。“我们三个吃饭,常常六个菜。”被称作“厨师长”的吕鸿乐呵呵地说。

年龄最小的王嘉豪来自辽宁省凌源市前进乡,别看年纪小,从事渔业也有7年时间了。以往都是回家过年,但今年情况特殊,他决定留守胶州。“想家肯定是想的,尤其爷爷奶奶年纪这么大了,但疫情防控也很重要,再等等吧。”王嘉豪说,等过了年,疫情过去了,女朋友就要从辽宁老家来胶州了。虽然船上工作辛苦,但王嘉豪还是很喜欢,一年工作两季,休渔期的时候可以回老家。“趁现在年轻,多干点儿,多赚点儿钱,后面要在胶州买套房。”王嘉豪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