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镰仓雨日》丨《小说界》试读

“作为八零年生的天蝎座,这期杂志出来的时候,我差不多站在四十岁的门槛上。每个年轻人都曾觉得四十岁遥不可及,真的来到跟前,好像也没那么吓人。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换过好几份工作,业余在网上写小说,并未想过会将写作当成是生活的重心。可以说是个相对保守的追求现实的年轻人。随着年纪增长,反而变得比较敢冒险。譬如去年辞职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光靠写作和翻译能否养活自己,现在仍然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毕竟我们对自身的预期经常会被现实的转折打破,真实的生活往往比小说更峰回路转。”
2020年《小说界》第六期的主题叫做“青春之歌”,到底多少岁算处在青春之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未必有准确定论。作家默音为我们撰写了双胞胎姐妹和她们的母亲的故事,背景横跨上海与镰仓——正像是小说中提到的那本书《返花》,日语里特有的名词。
默音为我们朗诵了小说的开头部分,欢迎聆听。
想阅读全文请支持并购买本期《小说界》。
——《小说界》编辑部
图片
镰仓雨日
文/默音
妹妹从微信发了条语音过来,听说太后要去你那儿?我意外地打字回复道,没听说啊。她自己来吗,不是说老人出国得有人陪吗?那边想是在忙,十来分钟后才以焦躁的语气说,搞了半天她还没跟你讲?陪同规定是跟团才有的,她是自由行。再说她还没到七十岁好不好。接着来了条文字消息,四个字。
她有人陪。
我以为妈又是和她的什么老同事或者合唱团伙伴等一群人浩荡出行,没放在心上。几天后,微信收到一张自拍照,墨镜帽子围巾全副武装的老妇和圆脸戴眼镜的老头——后者头顶锃亮,寸草不生。我注意到两个细节,其一,照片用了美颜滤镜,其二,他俩戴的像是同款围巾,颜色分别是暗红和深灰。
紧随照片来了一行字:我们马上就要上飞机了!浦东飞成田。明天一起去镰仓吧!
对着两个感叹号,我在心里呻吟一声。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会搞这种奇袭,就是我妈。在她看来,自由职业者就该随时随地有空并积极担任地陪。我赶紧回道,明天不行,要赶个稿子。我今晚陪你吃饭。或者我们后天去镰仓?
那边可能刚关了手机,不再有动静。我继续对着电脑,在几个素材网站之间徘徊,寻找灵感。有本书的封面插画后天截稿。这周画了几稿,总觉得不对。可能因为需要配图的小说的内容让我厌恶。下班后如客人般百事不管的丈夫,被家事与兼职挤压的妻子,在她灰色的日子里闪现的年轻同事,该同事带来的精神上肉体上的撩拨。故事的最后,妻子发现自己怀孕,孩子是丈夫的,两人在一个月前有一场女方非自愿的性事,而她和情人尚未到最后一步。她去了医院,医生说,你毕竟是四十一岁,如果这次放弃,今后难有受孕的可能。归程,她在电车上思索是否该堕胎并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却在这时收到情人的分手电邮。简而言之,从头到尾看不到希望的小说。过多的心理描写,读来像在泥沼中跋涉。但我不能由于私人的阅读体验交一幅灰扑扑的画稿,之前和编辑还有设计师三方开会的时候,得到的要求是“描绘中年女人的生存压力,同时揭示她的细微快乐”。书名《返花》。日语特有的这个词,意思是樱花、棣棠和杜鹃等植物在冬寒乍退时误以为春天到来,提早开花。
图片
默音
近期出版小说《星在深渊中》。已出版小说《月光花》《人字旁》《姨婆的春夏秋冬》《甲马》,译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京都的正常体温》等多部日本小说和非虚构作品,主持“默音吃酒去”公号。
默音的自问自答
最近喜欢做的事是?
用iPad画画。蛮巧的是这篇小说也写到了以插画为生的人。写小说的好处之一,是可以把自己想要尝试然而并不会真的去做的许多事轮流写一遍。也因为最近热衷于画画的关系,关注了若干插画师,日本的多一些。有些插画师的风格叫作“拙劣美”,如果放在中国可能根本接不到活儿。这也是日本插画界的神奇之处,就是只要你有自己的一套,画得好不好,似乎不那么重要。当然也有画得极为流利的,那种线条根本没法模仿。
最愿意待着的地方是?
四国的德岛有个地方叫神山町,是四国遍路的必经之地。那地方既乡村又时髦,有很好的法餐馆、咖啡屋、精酿啤酒馆。我去的时候正值春天,山峦、溪流、樱花,景色美得没话说。当时有种瞬间的心动,想要在那边住一阵。真的住下来做什么呢?估计也不会每天出门晃,还是老老实实在屋里写作。想通这一层,就觉得全世界我最愿意待的地方,还是自己家。
觉得现在的自己和二十出头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作为八零年生的天蝎座,这期杂志出来的时候,我差不多站在四十岁的门槛上。每个年轻人都曾觉得四十岁遥不可及,真的来到跟前,好像也没那么吓人。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换过好几份工作,业余在网上写小说,并未想过会将写作当成是生活的重心。可以说是个相对保守的追求现实的年轻人。随着年纪增长,反而变得比较敢冒险。譬如去年辞职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光靠写作和翻译能否养活自己,现在仍然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毕竟我们对自身的预期经常会被现实的转折打破,真实的生活往往比小说更峰回路转。
图片
青春之歌
图片
《小说界》2020年“全家福”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