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克拉玛依六位专家致敬

致敬专家
图片
近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全疆一百七十位成就卓著的专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荣誉称号,我市六位专家获此殊荣。为了表彰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弘扬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本报对六位专家的风采进行隆重展示。
朱 敏
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
放弃丰厚待遇,
离开富庶繁华,
逐梦扎根西北边陲,
将深藏心底的理想与情怀,
幻化为医者恒心仁心之力,
凝成一盏光芒耀眼的灯,
荣光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图片
一腔热血援边疆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田华英
2014年5月,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勒纳研究所博士后站出站的朱敏,放弃内地大医院给出的优厚条件,来到我市中心医院工作,一直致力于新疆病理医学研究和建设。
2017年4月5日,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中国克拉玛依分中心在克拉玛依挂牌,中美国际远程医疗平台正式上线,使克拉玛依及周边地区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平台上线,有着朱敏泣血的付出: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她白天工作,晚上与美国方面沟通,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因为过于专注和高强度的工作,38岁的她连自己怀孕了都不知道。
2016年4月,生病做完手术不到一周的朱敏,绑着腹带,全程担任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远程医疗项目CEO来中心医院实地考察的翻译和接待工作……
这样的泣血付出,是朱敏的常态。6年来,朱敏带领团队筹建了首家堪称新疆、西部乃至中亚最好最先进的高通量基因检测实验室,填补了克拉玛依甚至全疆基因检测的空白,培养了一批病理相关技术、诊断人才,奠定了全疆临床分子病理检测及诊断中的领先地位,为全疆开展基因基础研究、精准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打下了基础。目前,该实验室已进入国家示范实验室梯队,成为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基地。
岳 素 君
克拉玛依区乐龄社会工作服务社党支部书记、总干事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
那么他的生命是黯淡的。”
9年来,岳素君和她的“乐龄”社工团队
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
为我市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妇女等
群体 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超10万余人次,
用爱让世间更加温暖。
图片
让世间更加温暖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晶
选择不是简单的言语,而是坚定的践行。
自从岳素君选择从社区辞职,成立乐龄社会工作服务社,她就清楚,这个选择没有退路。
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仅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却有千差万别。服务社虽然属于民办非企业机构,但它的运行却不比企业简单,岳素君在艰难中前行,也在前行中收获。
2012年,岳素君和同事们启动了乐龄社会工作服务社的第一个项目——“枫叶红了”。通过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方式,使胜利社区近百位独居空巢老人得到了关爱服务。
9年来,岳素君带领乐龄团队以“让夕阳更美、让青春更亮、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有效公益”为使命,在老年人关爱、就业推荐、残障康复、社会救助等多方面开展专业服务,受益者达10万余人次。
“看到别人因为我们的付出而生活得更幸福,我就不会放弃。”岳素君说。
她的付出也被更多人看到——
“枫叶红了”独居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项目获评首届全国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优秀奖;“擦亮星星·牵手行动”青少年帮扶服务项目获评全国“伙伴计划”优秀项目……岳素君也被评为“中国最美社工”、“首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领军人物”“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做社工最重要的就是‘有心’,只要用心、有心,就无愧于心。”岳素君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抹温热的阳光,透过寒冷与黑暗,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力量与希望,让世间更加温暖。
图片
赵 波
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是一位实干家,
沉浸于茫茫的油海科研中,
不断攻坚克难,
成为新疆油田节能环保行业的先行者;
他像展翅翱翔的雄鹰,
如扎根荒漠的胡杨,
用热爱和奋斗,
带领团队登上一个又一个科研高峰。
图片
潜心钻研新技术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华英 通讯员 宋小青
每天,泡在原油味扑鼻的实验室里,和同事一起做实验、写报告、攻克科研难题,是58岁的赵波最幸福的时刻。
198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原西南石油学院)油田化学专业的赵波远赴新疆油田,致力于我国油田化学及其节能环保行业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及成果推广工作,成为新疆油田节能环保行业技术进步的先行者。
2004年,带领团队改制成立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后,凭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赵波带领团队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累计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专利奖7项。
由他带领公司科研团队研发的缓蚀剂、破乳剂、降凝剂等化工产品远销哈萨克斯坦、乍得、加拿大等国。
由他研制的新型高耐盐功能聚合物研发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了新疆油气合作走向中亚,加快了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在中亚应用的步伐,增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及合作,推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
……
累累硕果也给他带来了众多荣誉——中国环境学会理事、西南石油大学兼职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校外导师,享受政府(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
图片
梁 文 宝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从医12年,他朴素的心里,
坚守着“悬壶济世”的信条。
想病者之所想,解病者之所痛,
多少个夜晚的挑灯苦读,
多少次手术室里的争分夺秒,
只为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他让脑血管疾病患者重燃希望。
图片
为生命保驾护航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雯婧
脑血管疾病是极凶险的疾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将极大危及患者生命。
2014年,梁文宝的到来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带来了新希望。他所擅长的神经介入技术,以微创和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成为了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梁文宝到来后,成立了我市首个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专科门诊,使市中心医院成为全疆首家成立该专科门诊的医院。
2017年,在梁文宝的推动下,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克拉玛依中心医院综合卒中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定期对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开展培训,用专业和速度串起急性脑梗患者的生命链。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脑血管疾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来挽救更多的患者和家庭。”12年来,梁文宝一直怀揣着这样的信念。
支架取栓术是目前针对急性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该手术对技术要求极高,疆内少有医院能够开展。在梁文宝的带领下,市中心医院于2014年在疆内成功开展了首例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支架取栓术。
每年,梁文宝能够独立完成脑供血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以及颅内外动脉慢性闭塞再通术等三百余例。在他的带领下,综合卒中中心于2020年荣获“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称号。梁文宝还联合北疆16家医院成立了北疆卒中专科联盟,为北疆片区群众就近治疗急危重症提供便利,其本人也获得了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授予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一直以来,梁文宝在业务水平上不断突破自己,其开创的多项脑血管病介入技术填补了我市神经介入技术的空白。他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对周边地区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带动整个北疆地区开展神经介入技术诊疗,有效降低了恶性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本市及周边地区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
谭 文 波
西部钻探公司试油公司新技术服务公司高级技师
听诊大地弹指可定,
相隔厚土锁缚气海油龙。
宝藏在黑暗中沉睡,
他以无声的执着唤醒。
他用黑色的眼睛,
闪亮试油的“中国路径”。
图片
石油行业的“大国工匠”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红艳
从普通的技术操作工人,到后来大家公认的“土专家”再到名副其实的“发明家”,谭文波这名技校毕业生,用了近二十年时间。
通过不断摸索与钻研,一系列的革新成果陆续从谭文波手中诞生,他也因此拥有了二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当然,在谭文波所有创新专利中,最出名、同时也是让他最终获得“大国工匠”称号的,就是地层封闭工具——桥塞座封。
在这之前,地层封闭工具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动力依靠火药,不仅安全隐患大,而且处处受制于人。谭文波决心发明新的地层封闭工具,用电动液压替代火药作为动力,这就需要重新设计一套传动设施,这种技术,在世界上没有先例。
“要想在拳头大小的空间里面,产生30吨的压力,这不是一般的结构能完成的。”谭文波犹豫过,但一想到曾经的危险和失败,他便坚定了信念。4个月后,他手工焊制出一个设备模型。但究竟能不能替代火工品?还需要动力测试。这是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危险的挑战,谭文波没有绝对把握。
2013年初春的一个周末,谭文波决定开始实验。
对于这次实验的危险性,他一清二楚——设备的密封一旦出现纰漏,随着压力的增加,便会发生泄漏,一旦发生闪爆,冲击波会相当于半个火车皮砸在人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实验之前,他让门卫打开大门,远离厂房,并在手机上拨好了“120”,然后把手机交给门卫说:“要是看到里面情况不对劲,就赶紧打电话……”
一切安排妥当后,谭文波启动了装置。
30兆帕,50兆帕,70兆帕……
压力一点点增加,时间,仿佛凝固了,谭文波紧盯着压力表,额头渗出了汗珠。当压力达到80兆帕时,装置仍安然无恙!
世界首创的电动液压地层封闭技术获得成功,谭文波为世界石油技术实现了一次重大革新,并且代表石油工人站在中国创新创造的最高领奖台——“大国工匠”领奖台。
图片
付 剑 锋
独山子区文联副主席
他是中国现代工业美术创作的领军人物。
在他的笔下,纵横交错、蜿蜒不尽的
石油管道有了温度,展现了
克拉玛依人不屈的精神和浪漫情怀,
向世界打开了一扇
了解石油工业文明和克拉玛依的美丽之窗。
图片
绘出新时代精神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雪梅
画笔蘸着油彩在画布上游走,一根根管子纵横交错,蜿蜒不尽。时而组成宫殿,富丽堂皇;时而化作森林,无边无际;时而又像人类的血脉,延伸脏腑……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创意空间里的“管子画”皆出于我国现代工业美术创作的领军人物付剑锋一人之手。
从3岁拿着粉笔在地上画画,到初中对绘画创作痴迷到不眠不休,付剑锋偏爱这些看似冰冷的石油管道。
“这些管道表面冰冷,内心却奔腾涌动,其雄伟的造型都是大国重器的符号,可以完美再现戈壁滩上的生机与活力,我要用画笔记录下不屈的石油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西北边城克拉玛依的故事。”他说。
三十多年,付剑锋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脉”系列的艺术创作中,画笔紧随时代,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记录下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进程。
最终,“脉”系列作品不负众望,先后参加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美术展览和赛事,付剑锋也在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联艺术馆,以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举办了个人油画展,被誉为“中国管子画家”。
创作的过程更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近些年,付剑锋的油画创作内容不断丰富,已从最初的工业管道逐渐向生命管道延伸。他说,管子也是有生命的,想通过它们让世间万物的不同形态相互交融,用油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
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付剑锋第一时间策划组织克拉玛依的美术爱好者,发起“向逆行者致敬”美术创作活动,共创作画作八十余幅。
现在的付剑锋已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工作室领衔人,成立了工作室。他在潜心创作又一系列组画——国之重器,还带着年轻一辈的画家茁壮成长,创作出一批批更优秀的作品,用文化的力量影响更多人。
图片
策划 唐跃培 绳志勇
执行策划 吴燕
摄影/图编 李浩然 张波
版式设计 李恒博
本叠报纸编辑 陈丽